香港人喜歡把做有技術含量的事情叫做“食腦”,意思就是靠大腦思考、憑本事吃飯。新年過后,在港股市場上搏殺的投資者可能會感覺到,港股的投資規律正在悄然發生變化,進入“食腦”時代的跡象似乎越來越明顯。
港股走出獨立行情
中國春節休假期間,美股連續上揚,一向緊跟美股的港股開市后卻并沒有向股民大派紅包,而是以恒指下跌近1.5%的走勢結束了當天的交易。兩天后A股開市,雖然也來了個“開門綠”,但第二日就扭轉頹勢,放量連拉三根陽線。而港股卻未能借力反彈,讓港股投資者再次大跌眼鏡。
總體來看,港股在年后的7個交易日有5天下跌,恒指連續失守多個重要的技術支撐點位,年線也岌岌可危。回顧年前港股的走勢,其實并不算太差,至少表現要比A股頑強得多,在除夕的半個交易日還收出一根中陽線,結束了虎年的行情。而在春節假期期間,港股市場的基本面也比較平穩,節后走勢卻為何如此出人意表?
對此,各家券商投行都有不同的解讀,有的說是因為內地最新公布的經濟數據對港股產生壓力,有的說是因為歐美股市趨勢未穩,有的說是因為港股上市公司的業績預期不佳,有的說是對沖基金倒倉所致……總之,各家的說法莫衷一是,共同的看法是“港股越來越讓人看不懂了”。
投資者需與時俱進
“股民現在不能只靠看圖表、聽消息來炒股了,不管是小道消息還是大道消息都要知道,不但要知道還要會分析,做決定也要快!現在炒股是要靠‘食腦’的。”一位業內人士感嘆。
被香港投資者稱為業內常青樹的曾Sir(曾志英)的春節度假經歷正是這句感嘆的生動寫照:曾Sir在港股市場搏殺了數十年,可謂久經沙場,他歷來奉行“圣誕鐘,買匯豐”的信條,就是說每到年底的時候就逢低大比例倉位買進匯豐的股票,然后安心去度假,等到圣誕、春節兩大假期過后再回來慢慢看行情也不遲。但曾Sir告訴記者,去年的圣誕節和今年春節自己都過得“比較忙”。
“放假期間雖然人在異國他鄉,但心卻始終在香港,天天在度假區通過手機查看股票行情,還要時刻不停地思考、分析。”曾Sir坦言,現在只通過聽消息、看圖表是很難做出投資決策的,除了手上已有的消息外,還要第一時間獲取更多的第一手信息,因為港股市場是個國際性資本大舞臺,外圍稍有風吹草動就會打亂先前的投資部署。
香港著名財經評論員曹仁超先生曾說,在低利率的背景下,資金實力雄厚的有錢人希望在投資市場上尋找回報,這令市場上出現了大批的“野狼”,張牙舞爪企圖尋覓和吞食小動物果腹。如果小股民的投資技巧還停留在先前的水平,就可能被野狼吃掉。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市場終究是有規律可循的,關鍵要能與時俱進,在新形勢下抓住新規律和新線索,而這對投資者的學習能力、知識結構等提出了新的要求,總而言之,“食腦”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