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港交所公布的每月市場數據,今年首四個月的每日平均成交金額,都超過700億元,去年首季只有1月達780億元,之后兩個月都不足600億元。大和證券香港研究部主管簡國裕指出,基本上港交所的表現已相當透明,從每月的成交可以估算期內的業績,惟獨是投資收益凈額,市場則較難估計。
按季業績或倒退15%
根據彭博的分析員預測,港交所首季純利13.21億元,按年上升17.2%,每股純利1.22元。按季比較,今年首季的表現似乎會倒退,去年第四季純利為15.59億元,即下跌15.3%。
有分析員說,美國聯儲局去年9月公布第二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QE2),加上憧憬“小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在年底落實,市場氣氛于去年第四季非常熾熱,這些利好因素在今年初逐步消失,港交所按季業績下跌也是預料之中。
與此同時,去年的“新股王”友邦保險(1299)在第四季上市,集資1591億元,而今年首季卻沒有大型新股集資。
市場則預期,今年第二季才是新股集資的焦點,多家大型企業包括嘉能可(805)、MGM中國、Prada、上海醫藥(2607)等,集資額動輒達10億美元。
“吸引國際品牌來港上市當然重要,但最理想是以香港為主要上市地,并于上市時集資,才會刺激二手市場的交投,例如淡水河谷(6210、6230)和保誠(2378),上市后成交少之又少,相反,友邦保險便非常成功。”金英證券分析員李聲揚認為,首只人民幣股票匯賢房托(87001)終于掛牌,但短期內人民幣股票還未成氣候,對港交所的盈利貢獻并不顯著。
港交所(388)今天將公布截至3月底的首季業績,期內單是每日平均成交金額料會明顯高于去年同期,市場預測純利將按年上升17.2%,至13.21億元;然而,由于去年第四季無論成交和新股集資都非常暢旺,按季業績可能倒退達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