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香港股市重要新聞點評。
1 內地經濟減速緊縮步伐料緩 上月通脹5.3%未受控調控兩難
內地4月份經濟數據昨日揭盅,在中央緊縮政策下,上月內地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和新增貸款規模,仍高于市場預期。同時,內地經濟放緩跡象亦逐漸明顯,上月零售數據不但較預期差,工業生產增速更出現明顯下滑。
有經濟師認為,宏調政策已進入十字路口,面對通脹未受控,目前的緊縮政策仍難放松,但由于經濟出現下滑勢頭,未來的調控步伐或會有所調整。
2 匯控強化投行業務 主攻新興市場
匯控(005)昨天在倫敦總部舉行5年來首次策略日,投資銀行家出身的行政總裁歐智華等管理層,向投資者闡述集團未來的發展策略。歐智華強調,集團未來發展重點將轉向投資銀行及財富管理業務。可見匯控已不甘于只做一間保守穩健傳統銀行,期望轉型為進取型的投資銀行,而且新興市場,特別是香港,將成為集團未來重點發展地區。
匯控已列出五個考慮指標,以審視目前各地區每項業務運營情況,包括:日后的經濟潛力、與環球聯系的相關性、利潤(股本回報)、效益(成本效益指標)及流動資金的狀況(貸存比率)。
歐智華指出,未來將嚴控成本,計劃于2013年以前把成本收入比率,由今年首季60.9%降至48%至52%;同時,股本收益率達到12%至15%。存貸比率由79%向上提升,但不超過90%的設定上限。反映未來將更進取地放貸。派息方面,將繼續維持每年40%至60%的派息比率。
匯控計劃利用目前的全球網絡,著重從事全球市場的商業和批發銀行業務;同時,將關注18個目標市場的財富管理業務,并減少這些地區的零售銀行業務。新增及強化的投行業務方面,主要包括擴充股市投資類的銷售、交易和研究部門;加強外匯、商品等金融服務,以及上市和發債承銷等融資代理服務。
在昨天策略會上,歐智華多次以香港作為成功案例,闡述匯控在投行類業務方面的發展潛力。他說,當集團的商業銀行業務面臨息差壓力及風險時,香港的IPO市場及資本市場發展勢頭強勁,帶來增長機遇。匯豐香港目前占香港離岸人民幣發行約三成市場份額,加上全球性銀行經驗,在香港的人民幣金融產品拓展上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除香港外,其它新興市場如中國內地、印度、巴西、墨西哥和阿根廷等亦將是集團發展的重點區域。歐智華表示,匯控會努力鞏固在內地外資銀行中的領先地位,加強在與有份參股的交行(3328)的合作,并期待成為上海國際板首只IPO。
美國業務方面,歐智華表示,不會完全退出,因為美國仍是最大經濟體系,但會重點發展,例如美國推動制造業,匯控在各地均有據點,會有發展當地工商業務優勢。他指出,美國的卡業務及零售網絡已不屬于集團策略層面的發展對象,若有合適出價,未來或會出售。
歐洲市場方面, 除早前已宣布出售俄羅斯的零售銀行業務,匯控會繼續強化在英國銀行業中的領導地位,在法國拓展財富管理業務,以及在德國加大國際性企業的金融服務。
評論:匯豐跟目前歐美所有的同級別金融機構的最大差異是源于新興市場,但是過去二十年又恰恰不重視新興市場(雖然口頭上滿重視),現在削成本和重點發展新興市場,方向應該是對的,但是需要時間的考驗,但是我們從相關信息看出,并沒有對歐美業務做出重大調整,看來還是過于小心謹慎。
4月份內地經濟數據參差(見表),雖然出口及投資表現較預期理想,但上月CPI卻高達5.3%,高于市場預期的5.2%,亦和4%的官方目標相距甚遠。4月份內地新增貸款更達7,396億元(人民幣,下同),較3月份反彈逾600億元。
此外,上月官方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進口總值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均較預期遜色,而4月份內地工業增加值增長更只有13.4%,增速較3月份顯著下降1.4個百分點,令外界擔憂中國實體經濟,尤其是內需增長出現放緩。
評論:任何的調控都是兩難的,只是時機有好有壞,等到惡化時候才想起早該做的事情不做,這個是官僚政客的特點。調控必然引起經濟放緩,這個就跟人衰老的規律一樣無法避免。
3 騰訊首季實多賺37% 網游變雙刃劍收入成本同時大增
網絡游戲收入大增,帶動互聯網及移動增值服務供貨商騰訊控股(0700),今年首季賺逾28.7億元(人民幣.下同),較2010年同期增加61%。不過,代理網絡游戲分成、雇員成本等大幅增加,令騰訊今年首3個月的成本亦激增65.1%。期內錄得一次過收益4.6億元,若扣除此筆收入,則盈利增長實只有36.8%。
騰訊總裁劉熾平于業績電話會議中不愿估計未來成本趨勢,卻坦言除了分成及雇員成本,新增視頻內容及微博的宣傳方面仍需大量投入。該公司于業績報告中亦重申,已進入一個新的投資階段,公司將持續增加在微博、電子商務、搜索、網絡安全、在視頻及國際業務擴展。有中資券商分析員相信,騰訊未來的的成本仍會繼續上升。
騰訊今年首3個月高價收購美國網絡游戲公司Riot Games,騰訊原持有的股權公允值大升,因而錄得4.6億元一次過賬面收益,扣除相關因素騰訊首3個月利潤介乎25.8億元,按年實增36.8%。另外,騰訊期內亦捐贈了1億元予慈善基金(微博)。
今年首季騰訊錄得收入63.3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50%,與去年第4季比較增加14.7%。當中互聯網增值服務收入52.5億元,按年增加55%,來自網絡游戲的收入占35.7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增76.6%;小區增值服務的收入亦按年增加23.1%,至16.7億元。期內公司的核心實時通信平臺活躍用戶基數,按季增長4.1%至6.74億戶。
評論:本來投資市場對今年騰訊的增速放緩已經有心理準備,但是公司業績仍然令人感到驚喜,互聯網的熱潮再臨。
4 投資者趁內房股價回升套現 淡馬錫配售8%佳兆業涉12億
內房股近日股價略有起色,企業及投資者紛紛伺機「抽水」或「套現」。市場消息指出,新加坡投資公司淡馬錫配售佳兆業(1638)近4億股份,套現逾12億元;另一方面,市傳龍頭股中國海外(688)亦蠢蠢欲動,正籌組一筆高達80億元的銀團貸款。
據銷售文件顯示,佳兆業被投資者配售3.93億股舊股,占已發行股份約8%,每股配售價介乎3.02元至3.12元,較昨天收市價3.39元有8%至11%的折讓,集資額1.53億至1.58億美元,折合約11.9億至12.3億港元。
佳兆業股價自今年3月中以來節節上揚,近期成交暢旺,本周一更創下52周新高,至3.39元。消息指出,該名投資者為淡馬錫投資公司,據聯交所數據顯示,淡馬錫于去年8月初持有佳兆業約4.3億股份,持股比例約8.79%。
評論:剛有點起色就開始套現,銷售成績節節高,卻不能掩蓋投資者的信心不足。
5 港人幣業務考慮國家金融安全
人民幣海外業務快速發展,引起會否沖擊內地金融安全的疑慮。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昨天表示,香港人民幣離岸業務按循序漸進、風險可控原則發展,相信香港人民幣業務發展不會對內地金融安全造成風險,國家金融安全一直是特區政府考慮的重點。
陳家強昨天在立法會會議上回答議員提問時表示,過去一年多,香港人民幣業務增長迅速,截至今年3月底,香港人民幣存款總額達4514億元人民幣,只占內地銀行體系資產的約0.5%,相對于香港的銀行體系資產,也只占4.2%。
他指出,沒有發現金融機構在香港利用貿易渠道的兌換窗口作投機活動。香港企業客戶的人民幣存款至3月底為2976億元人民幣,主要來自內地通過貿易支付匯入企業在香港銀行的賬戶。這些跨境業務具有真實貿易背景,支持實體經濟活動,并符合內地監管機構及銀行的規定和要求。
陳家強解釋,海外金融機構需要作出申請并得到批準才可以將資金匯入內地及在內地進行投資,而內地和香港的金融市場是獨立運作,香港可為人民幣在岸和離岸市場提供一道防火墻。
評論:這是香港得到利益的同時應有的態度,人民幣國際化是延續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唯一主要因素。
6 港交所業績遜預期 大行調低全年純利預測
港交所(388)去年第四季強勁的業績未能持續至今年首季,期內純利按年增長10%,低于市場預期,促使投資銀行調低今年全年的盈利預測。不過,市場預期下半年的成交金額有望進一步增加。
據彭博的統計,市場早前估計港交所今年首季純利上升17%,但實際僅升10%,至12.38億元,主要由于與市場相關的收入較預期為少,加上期內總營運支出4.42億元,按年上升15%。
瑞銀和花旗于業績公布后雙雙調低港交所今年全年純利預測,其中前者下調每股純利2%,至5.41元。該行認為,首季表現令人失望,營運成本上升的速度已超出收入增長,管理層透露未來數個季度仍處于投資期,意味著營運成本將繼續飆升。
評論:看港交所的股價表現來預測未來大市是非常重要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