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香港股市重要新聞點評。
1 匯豐誓重返浦偉士光輝歲月 歐智華冀3年達標保業績股價聲譽
匯豐控股(00005)的名字,曾等同投資上的質量保證,現時則被市場視為“雞肋”的保守式投資。匯豐集團行政總裁歐智華(Stuart Gulliver)表示,誓要在未來2至3年,帶領集團重回前主席浦偉士(Sir William Purves)年代,無論在表現、股價、聲譽上,都要尋回昔日光輝。
于匯豐工作30年的歐智華,在倫敦接受香港記者訪問時坦言,將自身的職業生涯全部貢獻予匯豐,從個人情感上而言,確實想銀行再受重視,但并不代表自己將成為“浦偉士第二”,因無論在銀行規模,以致市場狀況而言,均是“今時不同往日”。
“浦偉士管理公司時,總共有2.6萬人,在19個國家及地區營運,主要以工商銀行為主;現時我們擁近20萬員工,在全球87個國家經營5項不同的銀行業務,監管環球亦復雜得多。”
他坦言3周前曾與浦偉士會晤,后者亦同意情況已大不同,當年營運模營已不適用。
前任主席葛霖(Stephen Green)曾表示,希望收購Household International的交易從未發生過。談及匯豐由盛轉衰原因,歐智華亦不諱言與HI有關:“即使是以我們的規模,一項錯誤的并購交易亦足以致命。”除了近年需為匯豐融資作巨額撥備外,從管理角度出發,銀行需要從抽調大量精力及人手,處理美國問題,對于本土重地的亞太區關注亦減少,此時又受到中資銀行大力擴展的挑戰,可謂腹背受敵。
收購HI更為銀行帶來第二波沖擊,他指出,匯豐當年將匯融消費融資的經營模式,在印度及墨西哥發展信用卡業務,結果兩地目前均出現問題并需作提撥。問及未來是否不談大型收購,他坦言匯豐已被訂定為全球系統性重要銀行,從各國監管角度出發,亦不希望銀行“大上加大”。
對于不少分析員認為,匯豐已現“大至難以管理”狀況,他并不同意,指出在有嚴格紀律,配合新定的“五重過濾”原則下,銀行并不是難以管理,亦不存在規模過大的問題。
為重拾市場信心,匯豐先改為季度匯報業績,繼而舉行策略日,向投資者闡述未來發展。歐智華指出,過去11年,匯豐在倫敦股價一直在6至7英鎊之間徘徊,個中原因,便是市場對匯豐的錯誤預測,令股價在業績前后大幅波動;轉行季度業績,是希望分析員及投資者更了解經營狀況,減少股價波動,長遠提升股價將有正面作用。
季度業績一直被視為令銀行集中短線盈利的主因,他表示,即將舉行的股東會上,將通過議案,集團總經理及執行董事的高層管理人員,部分薪酬將以股份形式發放,員工必須持有至退休,或是“友好離職”才可取回,即不可轉投其它敵對公司,以制衡季度量度表現所帶來的不利后果。
自1980年加入,見證過匯豐最光輝年代的歐智華,不諱言投資者可以股本回報率、成本效益率及稅前盈利等指標,評價其領導下的匯豐表現,亦證明其確實會言出必行。“在浦偉士年代,匯豐是極其優秀的企業,表現遠勝市場,管理層亦受到非常高的尊敬。我希望能在任內,帶領匯豐重返那個年代。”
評論:匯豐要想重振雄風,必須要重返亞洲,但是很明顯,大家沒有這個決心,死抱著當貴族的心態不放,不感覺它能有多大的作為。
2 八新股混戰 兩周籌440億
未來兩周,8家新股埋身戰,共籌資最多逾443.8億元,包括今天首天招股的中國地板(新上市編號︰02083)、今截票的米蘭站(新上市編號︰01150)、以及本周三截飛的嘉能可(Glencore、新上市編號︰00805)等。
恒豐證券研究部董事林家亨認為,刻下全城熱捧“孖展王”米蘭站,唯恐變今年最難抽新股,為免空手而回,倒不如轉投下周一招股的美高梅中國(新上市編號︰02282);乘影子股銀河娛樂(00027)新娛樂場剛開幕,相信可帶旺濠賭股。
至于接力的資源股,如哈銅(Kazakhmys PLC)及源庫資源(Resourcehouse、新上市編號︰00394),耀才證券(01428)行政總裁陳啟峰暫抱觀望,最終視乎定價。
今天起招股的中國地板,每手入場費為4,242.34元,最多集資15.68億元。
另方面,本周五掛牌的上海醫藥(新上市編號︰02607),消息指,剛敲定分貨比率,一手(100股)中簽率為80%、散戶抽兩手確保有一手;該股以23元定價,較A股上周五收報19.86元人民幣(約23.74港元)呈折讓3.2%。
評論:從新股熱來看,對后市并不需要太多的擔心,即使目前美元指數反彈給全球股市帶來負面影響,然而投資者估計都是認定美元只是反彈,并且是“死貓彈”,鈔票充斥市場的日子,股市估計只有調整,不會真正的下跌。
3 四太陽能股發熱發亮 行業高速增長市場需求大
大市陰晴不定,唯獨光伏板塊年初至今保持強勢,在十二五政策支持新能源下,內地太陽能正處于高速發展階段,光伏板塊可望繼續發光發熱。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日前表示,到2020年內地的光伏裝機容量目標至少要到5000萬千瓦,按去年底光伏并網發電總裝機容量僅600萬千瓦計算,意味著未來10年的年復合增長率達25%。
本周《股市攻略》就光伏行業上中下游行業找尋投資機會,包括屬上游的保利協鑫(3800)、中游的卡姆丹克太陽能(0712)及下游興業太陽能(0750),以及準備分拆太陽能玻璃業務獨立上市的信義玻璃(0868)。
保利協鑫(3800)是中國最大的多晶硅及全球第三大硅片產銷商,屬行業龍頭,而該股股價上周輕闖5.72元高位后,已經連續兩日進行了調整,估計已將不少投機短炒盤震走,而以其最新營運數據及估值出發,該股實在吸引,難得該股已由高位調整了逾一成,料應完成調整,建議可上車,上望目標先看瑞銀所定的6.5元。
先從行業層面出發,近年光伏股份同受好淡言論夾擊,但最新形勢仍是對這類股份大為有利。去年中國光伏裝機產能只為240兆瓦,國策正爭取在今、明兩年提高到1000兆瓦,到2020年時提高到最少2000兆瓦水平。
同期海外市場也存巨大需求,預期今年全球的光伏需求量為1.2萬兆瓦以上,較去年高出近五成,造就了光伏業發展大放異彩,雖然光伏業也面對羝淥產業的激烈競爭問題,但國家為了控制質素,已定出了嚴格的準入門坎規定,加上大集團如保利協鑫等龍頭能夠不斷將成本降低,令光伏業在一輪強烈的汰弱留強競賽后展現了新的經營面貌,透過行業取締,龍頭企業已成最大得益者。
再從保利協鑫剛公布的今年首季營運數據來看,可見保利協鑫在業內的龍頭地位。保利協鑫今年首季多晶硅產量為5927公噸,按年增約九成,售出多晶硅914噸,按年跌65%,未售出的為內部用作產硅片。公司期內多晶硅平均售價為每公斤62.2美元,按年升了24.4%。
至于硅片方面,首季總產量為953兆瓦,銷量為959兆瓦,均較去年第4季度增加了逾兩成,不過,售價卻微跌了7.3%。從數字可見,硅片的需求甚大,尤其銷量還較產量為高,所以確有必要將多晶硅留作生產硅片。
在數據公布后,瑞銀隨即發表研究報告指出,保利協鑫首季業績預期將錄得穩健增長,并會對其股價產生短期支持。報告指出,預期其硅晶圓出貨量達1000兆瓦,每片平均售價為0.76美元,每片成本則只有0.24美元,估計行業增長放緩對其第2季只會產生輕微的影響,料第2季每片平均售價約為0.73美元。瑞銀又指出,其多晶硅資本開支約為每公斤30美元,較同業的60美元至100美元為低,資本回報率更高于同業的20%至30%,接近35%。公司也計劃透過提升技術及節省能源,以降低每公斤成本至20美元,每片成本降至0.2美元。
雖然最新的營運數據沒有交代期內的毛利情ǎ但估計也不會太差,因為去年保利協鑫的毛利率已高踞44.4%水平,管理層早前透露,其成本還有進一步下降的空間,從瑞銀上述所言,可預期保利協鑫的毛利率仍有可觀上升空間。
保利協鑫也有同時經營光伏發電業,業界展望未來數年內,全球光伏發電成本將低于火力發電,有助其以一條龍發展模式擴展。
瑞銀早前把保利協鑫的目標價由4.9元調高至6.5元,并把該公司今年的每股收益預測值調高9.8%至0.56元,明年度的每股收益預測值調高4.8%至0.71元,折合現價5.3元的預測市盈率只是9.5倍,估值實在吸引,建議吸納。
評論:太陽能股發光發熱,其實也不盡是,比如薄膜相關股票最近的表現非常差,晶硅太陽能則是一枝獨秀,不要以為是太陽能三個字的股票就能買,還是有區別的,投資者要自己多加研究。
4 內訌風波漸平息年底產能大躍進 中聚稱最大危機已過去
變身作汽車電池股的中聚電池(729),因長和系主席李嘉誠入股而熱炒;然而,早前爆發股東內訌,令投資者對公司經營前景存有問號,股價出現大幅波動,近期又因李嘉誠增持中聚股權至逾5%而再度成為市場焦點。中聚行政總裁、新任副主席、入股后一直鮮有公開露面的苗振國,在接受本報專訪時卻大派定心丸,聲言中聚“最大危機已過去”。
對于中聚管理層與另一股東“科學怪人”鍾馨稼的爭端,市場目前最關注的是,鍾氏以前獲中聚授予的可換股債券究竟是否全部可以行使而目前持有多少中聚股份,根據港交所權益披露,鍾馨稼申報截至上月底,持有高達45億股的股份,但中聚現正對鍾馨稼采取法律行動提出多項指控。苗振國坦言,并不清楚目前鍾氏的持股數目,但就對鍾氏申報的數字存疑,“我們將再發律師信給鍾先生,要求他澄清”。他聲言,若鍾馨稼虛假申報,將是刑事罪行。
至于更長期的經營前景,投資者皆擔心擁有電池技術的鍾馨稼與公司決裂后,中聚還能否生產具有競爭力的電池。苗振國在訪問中多番強調,當初與鍾馨稼簽約時,已持有鍾氏電池的永久使有權,“只有我們不要了,別人才可以用”。而且中聚本身的研發團隊,現時已改良有關電池并取得專利,“我們現在的電池比以前更好,也得到更多客戶認可”。
評論:對于這種報道,我們只能當成一篇報道來看,香港上市公司老板搞低碳相關的業務,總感覺是比較投機,低碳相關行業畢竟是制造業為主,需要的是一種持久戰的心態和文化。
5 港交所:力吸奢侈品牌來港
繼Prada后,Jimmy Choo及美國名牌Coach亦市傳將來港上市,意味港交所(00388)近年積極建立名牌上市平臺的努力漸見成效。
剛于2月份加盟港交所擔任上市推廣部主管的藍博文(Eric Landheer)接受訪問時表示,奢侈品牌企業是本港現時主力推廣的發行人類別之一,港交所并將批準更多地區成為認可司法管轄區,以進一步便利它們的上市流程。
“奢侈品牌企業來香港,一來是為了更接近主要客戶群,尤其是中國;二來是未來有機會可在這里作上市后集資,這里有它們需要的流通量。”藍博文上周展開其出訪意大利、法國、希臘、烏克蘭及俄羅斯等歐洲多國的行程,并參與上市研討會及與多間企業會面,推銷本港的上市平臺。
他又表示,此行其中一個重要目的,是要到訪某歐洲國家,與當地一間大型企業的管理層見面,期望游說該企業成為準發行人,不過就以“知道了是哪個國家,等于知道了是哪間公司”為由大賣關子,未有透露公司名稱及行業。
評論:總的感覺名牌上市更多是為了賣廣告,港交所也開始娛樂化了?
6 新節能補貼名單 東風等4車股入圍
內地周末公布第6批節能汽車補貼名單,粉碎了市場料補貼在年中或中斷的揣測。是次更有4家上市車企、共19個型號入圍,當中以東風集團(00489)入圍型號最多(見表),其次為比亞迪(01211)。
現時,若入圍內地《節能惠民工程》目錄的車型,每輛車均能獲中央的3,000元人民幣補貼。早前有券商指,節能汽車補貼對中低檔次、價錢較高的自主品牌汽車銷售,有較大影響,更擔憂補貼政策會在年中完結,對車市銷情構成利淡影響。
評論:新能源汽車長線看好,不能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有所作為或者起步較晚的汽車制造商都有可能面臨被淘汰的可能,但是目前各種充電設施仍然欠奉,很擔心這個持續發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