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人微拍精品,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国产三级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视频

  • 行業新聞
注冊香港公司好處

香港股市5月27日重要新聞點評

1 27企業獲第三方支付牌照

阿里巴巴(1688)主席馬云持有的支付寶等27家企業,成為首批獲人民銀行發出《支付業務許可證》的機構,可以名正言順發展類似PayPal的第三方支付業務。市場人士認為,央行把第三方支付產業納入正式監管體系,只是一種「持證上崗」過程,不會對市場造成「大洗牌」。

人行昨公布首批獲發《許可證》的企業名單,在32家申請企業中,只有5家落選,27家上榜,包括銀聯商務和財付通等。艾瑞咨詢分析師程善寶指出:「國字頭企業幾乎悉數進入,民營企業亦不少榜上有名。」

評論:對于第三方支付業務類上市公司而言,獲得發牌意味著其業務獲得了國家監管,將使其業務更加為民眾所信任,有利于其業務規模的迅速擴大。而對于第一批獲發牌的第三方支付的企業而言,其在競爭中更是獲得了極大的先行優勢,投資者可密切關注香港阿里巴巴(1688)、環球實業科技(1026)表現。

2 大城市停批房企境外融資匯款傳國有銀行亦叫停房企貸款

內房股近期紛到境外融資,冀抵銷中央收緊銀根的影響;不過,有中小型開發商向本報表示,現時一線城市已停止審批境外融資所獲資金匯返內地,部分二線城市若項目資金規模達1億美元(約8億港元),亦必須上報中央批準,顯示獲批機會渺茫;另一方面,昨天有內地傳媒報道,中國人民銀行日前亦要求各大國有銀行停止對房企發放貸款,令發展商水緊問題雪上加霜。

銀行資金供應緊張,在港上市的開發商紛紛透過境外平臺融資。據本報統計,年初至今,已有近20家內房企業發債,總集資金額高達736億元,接近去年全年總和的765億元。

盡管境外發債無限制,但據了解,現時內房企境外融資所獲得的資金,匯返內地并非如昔日般「冇王管」,一線城市及部分二線城市的項目,已較難得到外管局批準。

評論:國內加緊對房企境外融資匯返內地的監管,使在港上市內房股的資金回流國內更加困難,料對內房股集資潮有所抑制。而諸多在港上市的內房股資金匯返內地受限,將使其相對國內房企的融資優勢有所淡化,不利于其股價表現。

3 全城搶美高梅 超購19倍 凍238億今年亞軍 濠賭股「先升為敬」

市況淡靜,濠賭股卻成近日資金寵兒。多只博彩股昨紛紛跑贏大市,剛完成公開招股的美高梅中國(新上市編號︰02282),認購反應亦熱烈,共錄得約19倍超額認購。

市場消息透露,以美高梅中國公開招股集資約11.6億元計,超購19倍約大概凍結資金逾238億元,成為今年第二大「凍資王」,僅次于半新股米蘭站(01150)的591億元(見表)。國際配售也超額近8倍,基金指出,在搶貨下其入標的下限價已調高到13元以上。

美高梅的招股價范圍介乎12.36至15.34元,今天定價;下周五(6月3日)掛牌。事實上,乘首季業績佳、加上美高梅中國認購反應理想,濠賭股自上周二美高梅中國開始國際路演后,股價皆見炒作,全線跑贏期內恒指表現(見表)。上周有新賭場開張的銀河娛樂(00027),8個交易日內更急漲15.4%,與澳博控股(00880)齊創上市新高。

評論:對港股大新,最主要的是以素質挑選新股。如,美高梅中國自身的豪賭股概念相對較佳,加上約翰保爾森入股,及該股中國因素亦相對更加濃厚,獲市場追捧不足為奇。

4「烏輪」持有人接受高盛回購方案

高盛「烏輪」事件擾攘至今已近兩個月,雖然截至昨天為止,仍有「烏輪」持有人因不滿高盛提出的回購方案,選擇放棄賠償,力守「烏輪」到底。不過,隨著高盛提出的回購方案限期將于今天截止,高盛「烏輪」關注組的大部分組員無奈接受回購方案,打算先取回成本,及后再作追討。

高盛「烏輪」關注組成員之一的鄭先生表示,個人已正式簽署接受高盛的回購方案,但那是迫于無奈的決定,皆因隨著回購方案期滿,為免「血本無歸」,才會「先接受、后追討」。他透露,關注組于日前達成共識,建議「烏輪」持有者先接受回購方案,取回成本。據悉,大部分關注組成員已于最后限期前,接受回購方案。高盛表示,截至昨天為止,已有三分二的「烏輪」持有人登記參與回購方案。

評論:飽受市場關注的高盛「烏輪」事件現時獲得部分解決,但此事對于香港窩輪市場聲譽的影響卻恐長期持續。

5 超大瀉22% 主席聲言再增持

超大現代(00682)被本地媒體指夸大土地面積及農作物銷售,觸發基金洗倉,股價昨暴瀉22%。超大主席兼大股東郭浩,昨日即斥資384萬元增持「護價」,更表示還會繼續增持。

超大股價昨一度急挫25%,低見3.48元。公司于中午時段,主動披露主席郭浩早上以每股3.84元,增持100萬股。惟增持舉動無助股價,超大昨收市報3.62元,跌22%或1.02元,成為跌幅最大的港股,市值一日內蒸發34億元。

評論:類似超大現代這樣的夸大業務的事件為何鮮有發生,加強相關監管及懲罰力度才能更好抑制此類事件發生。

6 金管局:6400億非預計撤資數字

金管局本周下令銀行就本港熱錢流走一半進行壓力測試,當局發言人表示,2009年底當局錄得約6400億元資金凈流入本港,其后再無大規模資金流入的情況出現,強調今次對一半存款流走,只是作為壓力測試的前設,并非對市場的預測。

多名來自不同銀行的高層于周三向本報記者表示,收到金管局要求,就資金流走進行壓力測試。金管局昨日承認向銀行作出相關要求,發言人表示,壓力測試是一種常用的監管措施,今次的壓力測試是監察銀行信貸增長及資金策略的其中一個環節,意味當局日后或再有新招數出臺控制銀行業貸款增長。

評論:的確6400億并非預計撤資數字,但若美國退出量寬政策,熱錢出港的規模料也不會太小。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RICHFUL瑞豐
客戶咨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京ICP備11008931號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