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388)計劃把收市后競價時段卷土重來,而為免重蹈兩年多前的覆轍,據了解,監管機構考慮限制該時段內股價的波幅至5%。部分經紀促請港交所盡快落實該措施,避免個別股份的股價于收市前被操控。
爭取較合理收市價
2009年3月7日,匯控(005)股價在收市后競價時段內,由38.95元大幅下跌至33元,明顯偏離交易時段的價格,觸發市場混亂,亦觸發監管機構需要立即「叫停」收市后競價時段措施。不過,港交所一直研究重新實行該措施。
市場消息指出,港交所早于兩個月前開始非正式咨詢市場意見,汲取上述教訓后,計劃限制股價在收市后競價時段的升幅或跌幅,初步考慮為5%,期望一方面能夠讓投資者(尤其是基金經理)利用該時段爭取較合理的收市價,另一方面,避免有人趁機操控股價。
港交所發言人響應本報查詢時表示,視乎市場的需求,不斷研究各可行方案,目前只是初步聽取市場意見,決定落實與否之前,一定經過正式咨詢,惟目前沒有時間表。
「之前的問題是個別股份出現過大波動,只要為股份在(收市后)競價時段的波幅設定上限,我相信市場應該會歡迎這措施。」添華證券香港執行董事David Friedland認為,目前有些股份在收市前一分鐘的波幅突然擴大至2%至4%,都不會有人投訴,故參考這幅度作為上限也很合理。
事實上,防止重蹈覆轍不止是限制波幅這方法。
「基本上,任何增加刻意操控股價的投資者的成本,已能夠堵塞過往的漏洞。」一通投資者行政總裁宓光輝表示,為了避免股價在交易時段被操控,必須實行收市后競價時段。
業內建議采「隨機收市」
他建議,禁止在收市后競價時段取消買賣盤,將有效減少「虛盤」的出現;另外,可以仿效歐洲市場采用「隨機收市」(Random Close)的制度,例如市場只知道收市后競價時段會于4時27分至4時30分的任何時間結束,而實際結束的時間是隨機決定,屆時部署操控股價的人便更難執行。
至于港交所同時就收窄買賣差價和實施隱名交易咨詢市場意見,耀才證券(1428)行政總裁兼執行董事陳啟峰說:「現在『即日鮮』的投資者(Day Trader)獲利的難度已很高,收窄買賣差價等于更無利可圖。」
宓光輝表示,市場流通量或多或少依賴Day Trader,但買賣差價收窄后,將增加他們炒作的風險,原來希望刺激成交的措施,可能造成反效果。
他更反對實施隱名交易,原因是部分投資者見到個別證券行的買賣活動后,都會跟隨,假如日后不會公開證券行的名稱(俗稱「牌」),不排除有投資者因此舉棋不定,變相削弱他們投資的意欲。「港交所的優勢、強項是其具透明度的平臺,理應強化這方面,而不是通過隱名交易減低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