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人微拍精品,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国产三级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视频

  • 行業新聞
注冊香港公司好處

香港股市7月11日重要新聞點評

今日香港股市重要新聞點評。

1 中資金融抽水3300億 港股有隱憂

港股7月首周實現「七翻身」,可是近日壞消息大量涌現:中國6月CPI高達6.4%超出市場預期、美國新增就業數字只及預期的六分之一,而困擾大市的最大隱憂,莫過于中資金融股抽水潮,計及新股集資、供股及策略股東減持,未來向市場抽走的資金可能高達3300億元。

新加坡主權基金淡馬錫突然大手減持建行(939)及中行(3988)后,新一輪中資金融股抽水潮已蓄勢待發。當中市場最為關注的是各大策略股東禁售期屆滿,隨時沽貨套現,同時還有中資銀行因應監管規定要供股集資,再加上未來數月還有多家重磅銀行、保險公司將上市,合計整個行業在未來半年有機會要抽水達3300億元。

評論:周末最新公布的中美經濟數據均相對偏弱,短期或對港股有所拖累。而內銀股在地方融資平臺風險、房地產貸款風險及巨量抽水壓力下,中期看難有尚佳表現,將持續對大盤構成壓力。而上周,港股雖然實現了7月開門紅,但整體看上升勢頭已有所減弱,成交亦未見起色,短期或有調整。

2 聚焦8月發榜 憂盈利紛下調

中國通脹或見頂,消除市場一項不明朗因素,然而這段「蜜月期」可能為時短暫,因市場開始將焦點放到中資股下月公布的中期業績。隨著運動鞋股、資源股陸續發盈警,市場在8月業績期前,料提早降低企業盈利預測。

7月底可能是分析員調整盈利預測的高峰期,短線投資者或利用本月炒作業績,長線投資者亦可能調整資產配置。匯豐的研究顯示,自2001年起中國股市在6月平均錄得按月回報2%至3%,或與投資者在公布業績前買入有關;在8月回落1%至2%,則或與趁業績出貨有關;此后在第四季錄得5%至10%升幅。這種模式過去3年屢試不爽,該行相信今年亦然。

評論:上市公司半年報是決定港股后市走勢的最大變數,雖然現時已有不少上市公司提前發布盈緊,但整體看多數上市公司目前股價已提前對業績有所反應,加上亦有包括基本材料股、中、港地產股等盈利預期較佳個股帶動,港股中報行情仍可適當樂觀。

3 內憂外患 中國出口增速3連跌

海關總署昨日公布數據顯示,6月份外貿進出口增速同時放緩,其中出口增速連續3個月回落,進口增速則環比大幅下滑近1成,當月貿易順差創7個月新高,顯示中國經濟面臨全球經濟低迷、國內經濟減速的「內憂外患」。

海關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進出口總值17,036.7億(美元,下同),同比增長25.8%。其中出口8,743億元,增長24%;進口8,293.7億元,增長27.6%。累計順差449.3億元,收窄18.2%。

而6月份進出口總值3,016.9億元,同比增長18.5%。其中出口1,619.8億元,出口規模刷新了上月剛創下的1,571.6億元歷史紀錄,增長17.9%;進口1,397.1億元,增長19.3%。當月實現貿易順差222.7億元,較5月增加92.2億元。

評論:中國6月的進出口數據再次加深了市場對于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的擔憂,在現時通脹形勢仍然嚴峻的形勢下,中國經濟陷入“滯漲”的可能性進一步加大。鑒于現時斷言國內CPI已見頂言之尚早,而外圍經濟體中,歐洲經濟仍飽受歐債危機折磨、美國經濟在QE2結束之后復蘇放緩風險亦不小,目前尚不能排除后市QE3可能性,在內外夾擊下,中國目前經濟形勢極為復雜,正是考驗高層調控智慧的關鍵是時刻。

4港交所數據中心今奠基 小經紀憂難受惠新科技

港交所(388)斥資7.5億元興建的新一代數據中心將于今天奠基,明年將逐步遷入,將為參與者提供主機代管(co-location)服務,這一方面標志著本港交易科技發展的里程碑,另一方面,可能造就大行與小經紀的兩極化,影響市場的誠信,反映監管規則也需要相應改變。

多個金融市場的交易所都積極興建、擴建數據中心,出身于美資大行的港交所行政總李小加把科技提升放在其工作清單的重要位置,力作之一是位于將軍澳工業邨、樓面面積達3.14萬方米的數據中心。今天的奠基儀式上,行政長官曾蔭權將會出席,可見這座小小建筑物對香港金融市場發展的重要性。

數據中最關鍵的功能是提供主機代管服務,讓經紀的計算機存放于交易所服務器的機架(rack),實際距離拉近同時大大減低傳送滯遲,從而增加交易速度。

然而,并非所有經紀都同樣受惠。「我想這只是港交所為了增加盈利的計劃。就算交易速度提升至國際水平,只會令少部分經紀受惠。我們有相應的技術,當然能夠受惠,但對其他交易商、投資者而言,變相是造成不公平競爭環境。」屬于B組經紀的添華證券董事總經理David Friedland表示。

評論:提升證券交易科技水平,提高整體交易速度是大勢所趨,客觀上亦造成了香港中小券商的競爭力被進一步壓縮,對于處境艱難的香港中小經紀而言可謂雪上加霜。但對于證券市場整體而言,為投資者提供更加高效、優質及價廉的交易服務是必然趨勢,香港中小券商必須順應次潮流才能做到適者生存。

5 德國郵政DHL擬來港IPO 正物色投行基金界期待

繼消費品牌新秀麗(1910)及PRADA(1913)早前成功進駐港交所(388)后,國際性品牌來港上市消息絡繹不絕。最新市場消息透露,港人耳熟能詳的速遞公司DHL亦有意來港作首次公開發售(IPO),但由于現時仍屬初步階段,故至今為止還未決定分拆旗下部分業務,抑或是與母公司德國郵政DHL整體來港上市。

DHL于2002年底正式被德國郵政收購作全資擁有,現時屬于德國郵政DHL業務旗下一部分,而德國郵政DHL則已于德國掛牌上市。

消息人士指出,隨著國際性消費品牌瞄準內地市場而爭相來港上市之際,快遞及物流公司也有意「湊熱鬧」來港上市集資。但由于集團現階段正處于物色投資銀行階段,即邀請多間投資銀行就其上市計劃提交建議,故任何上市細節,包括來港上市資產均未有定案。

評論:又一個國際知名品牌傳出欲于香港上市,表明香港股市由海外資金投資國內公司的窗口正逐步向國內資金投資海外市場的橋頭堡角色上的轉變。

6 澳洲擬明年7月征碳排放稅 每噸192元航空及礦業重災

澳洲總理吉拉德(Julia Gillard)計劃明年7月起征收碳排放稅,稅率為每噸23澳元(約192港元)。雖然政府將對企業和市民作出補助,但反對派警告,新稅將加重家庭的負擔,亦令企業陷入困境,從而削弱澳洲的競爭力;其中,航空及礦業料受最大打擊。

碳排放稅擬明年7月生效,首當其沖的是500家污染最嚴重的企業,每排放1噸二氧化碳,就須繳付23澳元的稅項。征稅計劃料于2015年,轉型為市場主導的碳排放交易制度,政府將于轉型后首三年,為稅率設上下限。當局預計首三年征稅期,將收到約280億澳元稅款。

為減低對企業的影響,政府將于計劃首三年,以免費碳排放量的形式,為碳排放量最高的重工業提供92億澳元的補助,受惠工業包括鋁業及鋼業;煤礦業亦將得到13億澳元的資助。雖然如此,澳洲的煤礦業率先表態反對,指碳排放稅不公平,特別針對煤礦業,并將令業界經營困難,或須裁減職位。

評論:隨著國際社會對于氣候變化的日益關注,各國對于碳排放稅的征收將逐漸提上日程,低碳產業中蘊含的投資機會毋庸置疑。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RICHFUL瑞豐
客戶咨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京ICP備11008931號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