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恒指「干升」 一小時彈300點
恒指昨天走勢如坐過山車,早段曾下挫近百點,但下午3時歐洲股市開市后,重磅股齊齊「拗腰」回升,推動恒指于短短一小時內反彈近300點,收市倒升97點或0.45%,收報21902點。不過,昨天恒指仍然屬于「干升」狀態,全日主板成交僅611億元。
恒指雖然倒升,但其實昨天整體大市表現欠佳,全日下跌的股份仍多達773只,遠多于上升股份358只,另有441只無升跌。不少強勢股出現沽壓,例如早前受保障房消息刺激而飆升的水泥建材股,安徽海螺(914)便跌3%,收報38.45元;中材(1893)跌2.86%,收報5.77元;西部水泥(2233)挫3.17%,收報2.44元;山水水泥(691)及華潤水泥(1313)均跌逾2%。
截至昨晚12時,在美國掛牌的港股預托證券(ADR)個別發展,匯控(005)報74.45元,較本港昨天收市價跌1.06%;中移動(941)報72.45元,較本港升0.13%。ADR港股比例指數跌0.37%,報21821點。
評論:整體而言,美股因部分公司業績較佳而帶動的反彈,在金融股普遍業績偏弱及歐債危機擴散等問題的持續困擾下,能否延續仍待觀察。而恒指昨日尾盤急升,已部分反應了昨晚美股的大漲,港股成交亦持續低迷,恒指今日隨外圍反彈力度料相對有限,或繼續維持盤整走勢。
2 三企盈喜兩盈警 華訊料多賺逾1.5倍
昨天多間公司公布中期業績預期。華訊(833)發盈喜,公司預期首6個月純利按年上升最少150%,主要受惠于產品銷售收入增加及毛利率有所改善。
奇峰化纖(549)亦公布盈喜,公司預料上半年純利有大幅增長,主要由于經過過去幾年的市場持續整合,腈綸纖維行業供需情況好轉,令公司的主要原材料價差增加,銷量及廠房使用率有所提升。
此外,中國全通(633)公布,公司上半年純利將高于去年同期,因衛星通訊及無線數據通訊業務表現突出,致整體收入增加。
評論:上市公司業績是決定港股未來走勢的關鍵,昨日公布的中期盈利預期亦維持了前期喜憂參半的格局。從已發布的盈利預期來看,上市公司盈緊有增多的趨勢,也預示今年港股半年報的不樂觀。
3 恒大備50億撼對沖基金 已斥6.6億回購 股價漲逾7%
一直密謀向對沖基金「報復」的恒大地產(3333),昨天斥資約6.6億元回購1.1億股股份,占全日成交量近一半,令恒大股價午后突然抽升逾7%,收報6.02元,創上市以來收市新高。本報獲得消息指出,恒大管理層連續兩天會見投資者,明言已準備50億元現金與對沖基金「對撼」,倘若他們「攻擊」其股價,集團便會作出行動。
本報昨天曾致電恒大副主席夏海鈞查詢回購一事,但至截稿前未獲回復。
評論:恒大斥巨資回購自身股份,是應對對沖基金沽空的最好方法。唯在現時國內銀根緊縮的政策背景下,像恒大這樣手握大量現金的上市民企畢竟是少數,面對美資金融機構的輪番唱空,更多的需要的是中、港高層及民企整體的聯合反擊。
4 中信泰富成唯一「垃圾級」藍籌澳礦拖累 標普降評級至BB+
澳洲磁鐵礦項目延期投產及超支,帶給中信泰富(0267)的「噩夢」未止,國際評級機構標準普爾昨天宣布,將中信泰富的信貸評級從「BBB-」降至垃圾級別的「BB+」,藍籌股中只此一家。至于另一評級機構穆迪雖沒下調中信泰富的「Ba1」公司家族評級,但「Ba1」同屬「垃圾」級。中信泰富對近日的負面消息并未作出響應。
前日經歷了兩年半以來單日最大跌幅的中信泰富,昨天開市股價即挫,一度跌至16.52元最低位,但尾盤止跌回升,收報17元,輕微反彈約1%。
由國企中冶集團承建的澳礦項目再次超支及延期投產,令到標準普爾昨天公布將中信泰富的長期企業信用評級由「BBB-」下調至「BB+」,企業展望仍為「負面」,即短期內仍有機會再降評級。
評論:誠然中信泰富再因澳礦項目拖累,的確存在一定的問題。但在現時中資股遭輪番打壓的背景下,高盛、標普對其的輪番唱空,將矛頭逐步轉向藍籌股的勢頭,亦較為明顯,其背后的動機必須防范。
5 港交所補漏洞 至少4行停「新輪」
高盛發行的日經指數窩輪錯價事件發生至今近4個月,不單事件主角高盛過去數月一直未有窩輪新產品推出,據知港交所(00388)事后全面檢視各窩輪發行商的上市基礎文件,發現不少缺失需修補,期間最少4家發行商暫停發行新產品。
據了解,過去兩、3個月曾暫停發行窩輪、牛熊證新產品的發行商,包括荷合、瑞信、大和、摩根大通及蘇格蘭皇家銀行。
消息人士指出,港交所是在高盛事件后全面檢討各發行商的上市基礎文件過程中,發現有不少缺失,部分發行商則涉在履行為產品開價等責任上未符上市文件中的規定。
評論:相信在經歷高盛及德銀事件的警醒,及港交所的填補漏洞后,香港窩輪市場制度將更加完善,而發行商暫停發行窩輪、牛熊證新產品亦只是短期現象,窩輪市場作為香港證券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仍將繼續保持活躍。
6 收入大減 高盛業績遜預期
美國銀行業績期持續,高盛(Goldman Sachs)次季盈利雖錄得10.5億美元,但部分業務收入減少,核心的定息業務收入更較首季大減63%。美銀(Bank of America)業績雖符預期,但受按揭糾紛影響,錄得歷來最大季度虧損88億美元(約686.4億港元)。兩行股價未見起色,續創今年新低。
高盛作為投資銀行之首,第二季盈利為10.5億美元,每股盈利1.85美元,雖較去年同期多逾1倍,卻遠遜市場預期的2.27美元。期內收入為73億美元,按年減少18%,亦遜市場預期的81.4億美元。這是高盛自1999年上市以來,第5度業績遜市場預期。
評論:高盛及美銀的半年業績表明,美國金融機構所面臨的形式仍難樂觀,料將繼續拖累美股表現。在現時美國經濟復蘇形式尚不明朗的情況下,預期在新一輪貨幣刺激政策出臺前,美股難有較佳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