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情人士透露,中信集團最近正謀劃在香港整體上市。
日前,集團有關負責人已開始與國家財政部溝通改制事宜,開始著手準備改制方案,稍后報國務院批準后可望進入上市流程。按照中信集團的設想,將在2011年年底前完成集團整體上市。
龐大帝國
截至2009年12月31日,中信集團總資產21538億,凈資產2213億,凈利潤282億。如此龐大的產業帝國,能夠獲得10%以上的凈資產收益率實為不易。
資料顯示,中信集團目前擁有的全資子公司及控股公司約38家,但知情人士透露,中信集團最近兩年加強了各業務板塊的整合,目前并表的企業在30家左右,如果算上各級參股企業,這一數字則在400家左右。
接近中信的人士稱,對于整體上市一事,“自上而下都很支持,18個月的準備期,應該夠了。”
目前中信集團旗下擁有境內A股上市公司中信國安、中信銀行、中信證券、中信海直四家公司,香港上市公司則包括中信泰富、中信資源、中信21世紀、中信1616集團,以及中信銀行H股。
“隨著旗下其他業務板塊的日漸成熟,如果中信集團不實現整體上市,在可預見的未來,中信系上市公司也將日益龐大。”上述知情人士稱,整體上市是最好的選擇,可降低單個公司上市的成本,同時,也能避免子公司間的同業競爭。
“中信集團以金融板塊為主,其他一些板塊在前幾年一直處于虧損狀況,最近才有所盈利。在這個時候在境外上市是可行的。”一位投行業權威人士表示,但是由于A股不允許二次上市,在A股上市的難度較大。
從A股市場過去大型國企整體上市的實踐來看,已上市的子公司需要先由母公司要約收購并退市,母公司才能上市。如中石化上市前先私有化旗下的揚子石化等上市公司,即屬此例。而香港市場在這方面則寬松許多。
整合難度
“對中信集團而言,整體上市面臨的最大問題是龐大的工作量,上市審計應該會耗費不少的時間和精力。”知情人士稱,中信集團首先改制為財政部全資持股的股份公司,再討論下一步上市計劃。
對中信集團整體上市一事,市場反應不一。有外資投行人士表示,對于中信集團整體到香港上市并不感到奇怪。他指出,中信集團上月將中信嘉華銀行更名為中信銀行國際,打正旗號開拓境外業務。但對于如何整合旗下業務,該人士表示需從長計議。
一家內資大型券商的投行部門負責人表示,中信集團整體上市是具有戰略意義的事情,相比一般企業這一階段的工作難度更大。此外,和其他銀行不同,中信集團多元化程度較深,旗下各業務板塊發展較為成熟,旗下的上市公司也較多,僅在上市公司層面進行吸收合并的工作量就很大。
他認為,從技術層面上說,以中信集團現有的上市公司為載體,將各個業務板塊重新規劃,分裝到不同上市公司比較方便,業務難度也會降低,沒有必要整合為一家。從案例上說,此前航一集團、航二集團的整合就是采用這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