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穩定物價仍為今年首要任務
一連兩天的人行工作會議昨天在北京閉幕,會上透露出的信息顯示,「穩定物價總水平」仍是今年金融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為此,央行將「繼續實施好穩健貨幣政策」。
[注冊離岸公司]會議確定,2012年人民銀行工作「總體要求」是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增強調控的針對性、靈活性和前瞻性。為此,央行部署了六大主要措施:一是繼續實施好穩健的貨幣政策,適時適度進行預調微調;二是繼續加大金融改革力度,推動金融市場 規范發展;三是加強系統性風險監測、評估和處置,全力維護金融穩定;四是繼續深化外滙管理重點領域改革,防范跨境資本流動風險;五是扎實推進金融服務現代化,進一步提升金融服務與管理水平;六是深入開展國際和港澳臺金融合作。
評論:在全球經濟增長陷入歐債危機帶來的恐慌之后,各國的應對不斷加強,內地政府推出多項措施來穩定金融市場,加大市場監管力度,提升市場信心。從市場現狀來看,投資者信心難以繼續提升,對內地經濟的未來走勢還是存在太多的顧慮,以及歐美局勢的前景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市場積極性受到打擊。市場的投資熱情需要盡快的激發才好。
2、就業報告佳 儲局為QE3降溫
美國上月失業率意外跌至8.5%,公布后即有聯儲局官員表示,[注冊香港公司]第三輪量化寬松政策(QE3)推出機會大減,但最新債商調查顯示,市場仍憧憬QE3,甚至最快年內推出。
在上月就業報告公布后,圣路易斯聯儲銀行總裁布拉德(James Bullard)出席一個經濟協會會議時稱,去年11月的議息會議紀錄顯示,儲局官員認為環球經濟增長明顯「減慢」,而美國經濟只是溫和增長,整體勞工市場情況仍只稍為改善,但上月失業率下跌反映美國經濟復甦似在加速,令進一步推出QE變成非必要。
他續稱,若儲局推出QE3,必先小心衡量這措施的利害關系,而即使現時息率處于接近零的超低水平,儲局仍有方法刺激經濟,但他未有進一步闡釋。
評論:美國經濟走勢從目前來看已經是相當的樂觀了,在歐債問題持續的侵擾下,美國經濟還能夠保持繼續向好,實屬難得。失業率的下降更促進經濟好轉,倘若還繼續實施QE3的話,通脹等一些列給經濟增長帶來負面影響的因素將越來越明顯。另外,美國的大選時間快到了,當屆政府為了能夠贏得在民眾心中的地位,經濟工作也是必須要做好的。
3、五分一新股首份業績走樣 盈利倒退虧損 因趕見頂前上市
近期新股氣氛持續冷淡,除因股市整體表現影響外,近年上市新股質素參差亦是重要原因。本報翻查去年上市新股紀錄,發現五分一新股上市后首份業績便出現盈利倒退或虧損,其中新秀麗(1910)及中信證券(6030)更是集資額逾百億元的大型新股。有基金界人士認為,去年大量新股業績「走樣」,主要由于環球經濟下滑,公司希望趕及在業績受拖累前上市所致。
去年香港主板合共有88只新股掛牌,扣除14只由創業板轉板股份,74間新上市公司中,共有15間公司在上市后首份業績便告盈利倒退,其至錄得虧損,相當于去年五分一新股上市后立即「走樣」,而其中更未有包括個別上市后業績增長即大幅放緩股份。考慮大部分在11至12月份掛牌的新股仍未公布業績,「走樣股」占去年新股的實際比重可能更高。
評論:一上市成功,該集的資金已經集到了,業績就開始下滑了,這未免有些說不過去。因為歐債危機的影響,全球經濟正走在下坡路上,這樣的不利環境帶來的影響確實難以避免。但是我們這些上市的企業是不是也應該從投資者的角度出發,不要只想著圈錢,好好的把企業做大做強,畢竟在這樣的環境下還是有很多好的企業在樹立榜樣。
4、希臘改革龜速 IMF失信心
德國傳媒援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內部備忘錄指出,希臘現有方案仍不足夠,應采取新措施以避免債務違約,顯示IMF對希臘處理公共財政和龐大債務的信心漸減。
《明鏡》周刊(Der Spiegel)周末作出上述報道,又指IMF正審視3個方案,包括希臘制定進一步的緊縮措施,私人債權人為希債作更多減值,以及歐元區國家增加援助資金;據悉,IMF亦強烈批評希臘的結構性改革緩慢,尤其在征稅和出售國有資產兩個項目上。
評論:歐債危機發生已經很長時間,對歐洲的經濟以及全球的經濟帶來了相當深遠的影響,每一次問題的出現,市場都會將目光移向IMF,但是似乎每一次大家都很失望,是不是最需要改革的還是IMF本身。
5、[注冊美國公司]京防工業下滑 金融挑大梁 金融會5堅持8部署 撐實體經濟
今年新春之前最重要的會議——第四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周以出人意料的結果結束。說是出人意料,因會前眾多期許乃至金融「三化」新措施之類,一件都沒有現實。代之而來的是「五個堅持」、「八大部署」。
全國金融工作會議5年召開一次,過去3次會議,至少2次都面臨經濟危局,要進行較重要的金融改革或結構性調整,所以引來經濟界對這次會議的極大期望。然而這次會議最后的核心成果,是要辦兩件事,一件是金融保實體經濟,一件是金融要助推股市。對領導層如此的安排,經濟界當然會議論紛紛。
評論:在經濟大環境不同的時代,政策的定制方向也有所不同。不過單靠金融來保實體經濟的說法確實令市場難以接受,實體經濟最終還是國家發展的基礎,只有實體經濟壯大了,整個社會才能繁榮安定。
6、路演今非昔比 外企來港興趣濃
外資公司來港上市是近年港交所(00388)戰略計劃的重要一環;夏佳理指,與數年前剛開始到海外進行路演比較,近年明顯有更多企業對在港上市感到興趣,尤其是來自發展中國家的企業。
「以前去到較遠的地方,介紹自己來自香港,對方可能會說:是在日本嗎?現在情況已好了很多,近幾年發展中國家的政府會邀請投資銀行和我們交易所做路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