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多間認股證(窩輪)發行商組成聯盟(working group),就認股權證改革建議,已經與港交所(388)以及證監會進行多次研究,惟改革進程至今仍未有突破性發展。但據港交所發言人表示,最新當局于本周初已正式要求發行商,由4月1日起,必須于其自身網站刊登產品基礎以及發行文件,此舉似乎反映改革已走出第一步,令市場相信,港交所將加快“膠著”了一段時間的窩輪市場改革步伐。
[注冊美國公司]高盛“烏輪”事件雖已告一段落,但由此引發起的窩輪市場新一輪監管改革,至今仍處于“膠著”狀態。據了解,其中就發行抵押品一項較具爭議性的建議,由于監管機構與發行商均存在著不同意見,故繼于去年趕不及于圣誕節前交出任何實際方案后,改革方案至今也未有定案。
但根據港交所發言人表示,當局已于本周初向一眾窩輪發行商正式發出通函,指由4月1日起,發行商所推出的任何產品的基礎文件以及發行文件,除將附加于港交所披露易刊登外,也同時需要于其發行商的網站刊登。假如日后再出現“披露易”被“黑客”入侵,[注冊英國公司]投資者仍然可以透過發行商的網站取得同樣的訊息,有關認股權證也可避免停牌。
加快改革步伐
[注冊BVI公司]
發言人指,此舉與一般上市公司做法同出一轍,只希望公司的通告(包括基礎以及發行文件)除于港交所網站可提供數據外,發行商網站也背負提供適當信息的責任,并明言此舉也屬應變安排的做法。事實上,由監管機構與發行商所討論的窩輪改革,也正就如何改善文件、市場監察、緊急應變措施、抵押品等方面進行討論。因此,有市場人士認為,港交所是次“突如期來”的舉動,乃行出改革第一步,希望加快令停滯不前的窩輪改革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