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希政府成磨心 援金欠樂觀
希臘政府分兵兩路,一方面游說國內各黨支持改革,一方面須與歐盟、歐洲央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討價還價,爭取改革要求不會太嚴苛。但目前形勢欠佳,兩頭未到岸,要取得次輪援金,仍未許樂觀。
希臘總理帕帕季莫斯(Lucas Papademos)昨晚馬不停蹄,先與「三巨頭」歐盟、IMF和歐洲央行代表開會。希臘一直批評三巨頭要求過高,就降低最低工資、削減假期福利和裁減公務員方面,不肯讓步;但三巨頭卻不滿希臘連首輪金援的財政目標也達不到,態度有欠積極。
評論:歐元區的債務問題依然令市場頭疼,歐盟以及歐洲央行雖然在不懈努力,但是解決的進程似乎相當的緩慢,危機的核心國家希臘和意大利等國的風險也一直處于高位,隨時有可能再次爆發,市場對此也十分謹慎,當然,歐洲經濟繼續放緩的可能近來是有所減弱的,但是在關鍵問題沒有解決好之前,經濟走勢的變化或許都還只是浮于表面。
2、經濟前景好轉 美股望沖高
標指今年升6.9% 希債絆腳石
美國上周公布的就業與服務業經濟數據遠勝預期,令美股升創多年高位,投資者對經濟前景樂觀,或有助本周大市上試更高位,但希臘債務重組談判陷入僵局,可能為大市帶來回吐借口,遏抑表現。
道指及標普500指數上周分別升1.6%及2.2%、至12862及1345點,分別創近4年及半年收市高位。標指連升5周兼創一年來最長升浪,今年來累升6.9%,是1987年來同期最佳,勝道指逾5%升幅。納指上周五升1.6%、至2905點,是11年前科網泡沫爆破以來最高,今年來累升逾11%。
評論:美國經濟的增長狀況目前來看趨勢是樂觀的,制造業數據理想,非農就業數據強勁,都沒表明了經濟正穩健擴張。經過長期的磨難之后,美國經濟終于能走出困境,這是值得肯定的,對美股的走勢而言亦形成強有力的支撐。不過歐債問題以及后期的通脹問題依然值得我們去留意。
3、國際板牽動 滬深港競爭
內地IPO問題,牽動著香港、上海、深圳三地股市的競爭。
內地在2009年推出創業板以來,深圳股市的新股集資宗數和金額已經超過上海,而且滬深股市的成交額和市場規模差距亦正逐漸收窄。加上近年不少國內外大型企業選擇到香港上市,推出國際板就成為上海股市突圍的出路。
深推創業板 集資額超滬
從市場規模和市場影響力而言,過去上海都明顯領先深圳。但自從深圳在2009年推出創業板以來,情況已出現微妙變化。在2010年,深圳有321家中小企業板和創業板新股上市,上市宗數遠遠拋離上海的28宗,新股集資金額更較上海多出近1,200億元(人民幣,下同)。至于去年,雖然內地股市市況欠佳,但深圳的新股上市宗數和金額,仍繼續超越上海。
[注冊離岸公司]隨著在深圳股市掛牌的上市公司愈來愈多,深圳股市的活躍程度,亦逐漸趕上上海。在08年,深圳股市的成交額,只有上海股市3成左右;但到了去年,深圳股市全年的成交額已高達18.4萬億元,相當于上海股市全年成交額的7成7。在個別交易日,更出現深圳股市成交額超越上海的情況。
評論:國際版的推出一直以來似乎都是股民心中的一根倒刺,心弦一只在緊繃,擔心在國際版推出之后,對目前滬深兩市的表現會形成重大影響。或許顧慮有些多余,推行新的機制目的是在令中國的A股市場能走出去,進一步向國際靠攏,而反過來,也能對滬深兩市的市場機制的不斷健全形成有效的促進作用。事物都是具有兩面性的,重要的是人們從哪一邊去看。
4、溫總︰不改革開放死路一條
粵考察引鄧小平講話 撐農村選舉
今年是鄧小平發表「南巡講話」20周年,總理溫家寶近日在廣東考察,再次為改革吶喊。他重提鄧公當年的南巡講話,「不改革開放只能死路一條」,強調解決當今所有問題的關鍵依然是改革開放。
溫家寶也談及農村基層民主,指要保障農民的選舉權利,做好村民自治和村委會村民直選,被外界解讀成為廣東汕尾烏坎村選舉作「背書」。
溫家寶2月3日至4日在廣東走訪企業、村莊,考察人才市場和海關物流園區,并召開座談會,聽取基層官員及民眾意見。他考察民營白云電氣集團時,重提鄧小平20年前的南巡講話「要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不改革開放只能是死路一條」,指這些話至今仍具指導意義。
評論:A股市場年后的表現并不算好,[注冊香港公司]市場缺乏一定的上升動力,而投資者也似乎一直存有戒心。中國經濟需要改革開放,而且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改革開放的重要性更顯重要。中國的股市同樣也需要改革開放,增強市場透明度,完善市場交易機制,充分發揮市場的自我調節,減少政策干預的力度,多向完善的市場學習,這些也許都是需要變革的。
5、受惠政策業績 內銀股價料俏
踏入2012年,乘著市場憧憬內地適度放松貨幣政策之勢,內銀股持續回升,年初至今,升幅接近20%。有分析師認為,隨著人民銀行進一步放寬銀根,加上經濟數據或優于市場預期,以及內銀即將公布之去年全年業績不俗,仍可繼續看好內銀股價短期表現。
近期市場頻現利好內銀股因素,除盛傳人民銀行為達經濟增長目標而允許內地五大銀行首季信貸增長規模,可較去年同期增加約5%,被市場解讀為鼓勵銀行放貸外,備受投資者關注的內銀資本壓力,也有望得以緩和。
評論:內地房地產市場調控逐漸成效,以及內地經濟已經出現明顯的放緩跡象,為了能保證經濟的穩健增長,在對房地產市場持續調控的同時,對經濟的刺激政策也必須跟上,適當的放寬緊縮,增強市場流動性,在出口、消費呈現下降趨勢的時候,增強投資來保證經濟是必要的。因此對于內銀股而言,具有一定的競爭優勢。
6、A股要回春 須遏IPO濫發
十年原地踏步 國際板成魔咒
中港兩地股市互動頻密,港股尤其是中資概念股,近年愈來愈要看內地A股「臉色」變化。
令很多投資者費解的是,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表現「一枝獨秀」的中國,其股票市場去年漲幅卻是「熊冠全球」。驀然回首更發現,在中國經濟高增長的十年間,A股滬指則幾乎回到10年前原點。
「直到和你做了十年朋友,才發現你的指數永遠高開低走,也就2000出頭。」這是內地股民把流行歌曲《十年》重新填了詞,用來形容A股的持續低迷。也折射出散戶的無奈和憤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