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MF獲2.5萬億彈藥 美拒施援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聲言已獲成員國增資3,203億美元(約2.5萬億港元),以加強應付歐債危機的“彈藥”,丹麥、瑞典、挪威、瑞士及波蘭均有份參與,但美國表明不會提供資金,中國、巴西及俄羅斯還未表態。[注冊英國公司]
IMF總裁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表示,周三籌得340億美元資金,包括波蘭承諾的80億美元,確保IMF有足夠資源處理危機及促進環球經濟穩定,符合所有成員國的利益。
她期望本周在華盛頓舉行的二十國集團(G20)與IMF及世界銀行會議,各國財長能夠至少承諾增資4,000億美元。
近期西班牙及意大利債息上升,重燃市場對歐債危機的憂慮,擔心其負面影響將損害環球經濟復甦,令IMF增資應付危機刻不容緩。
[注冊BVI公司]不過,作為IMF“最大股東”的美國聲稱,已為歐洲銀行提供美元流動性,故不會向IMF作新的注資,只會支持其籌款工作。加拿大亦追隨鄰國,排除額外注資IMF的可能,財長費海堤(Jim Flaherty)更指歐洲需作出遠較目前更大的貢獻;不計上述歐洲國家,歐元區今次已向IMF注資2,000億美元。
墨西哥為今年G20會議主辦國,其財長Jose Antonio Meade樂觀預期IMF將達成增資協議,并指日本、瑞典及丹麥等國承諾增資,是進展良好的信息,為G20會議建立良好的環境。
評論:IMF為了籌款四處奔波,但是結果卻并沒有理想中的那么樂觀,還是有以美國為首的部分國家對援助不感冒。當歐盟內部的各個國家目前都還沒有在一條戰線上,為了一個共同目標 去奮斗,又如何讓其他的國家心甘情愿的付出,投資也還是需要回報的,最起碼也要能看到希望。對股市而言,IMF融資難問題或將對市場的信心構成壓力。
2、劉明康:內房資金鏈下半年更差[注冊開曼公司]
內地樓市剛吹出暖風,開發商資金鏈問題又再惹關注。中國銀監會前主席劉明康昨天在港出席中國政經論壇時指出,房地產行業風險增大,開發商互相擔保的情ǚ淺F氈椋他預料今年下半年開放商資金鏈緊張情ń進一步惡化。
劉明康指出,中國全國有數萬間房地產開發商,其資質魚龍混雜、參差不齊,其中只有不到一成現仍持有兩幅可轉化為現金流的土地,導致開發商之間相互擔保的情ǚ淺F氈欏4送猓以上市的開發商為例,目前大多數公司現金流已成負數,開發商紛紛藉助信托、民間信貸甚至離岸人民幣市場來籌集資金,而這都反映了開發商資金鏈緊繃、負債率很高。
隨樓市量價持續回落,劉明康預計,開發商資金鏈下半年比上半年更緊張,并導致關注類貸款增加,未來行業風險上升。有同場論壇講者就建議,希望內地推進民企來港進行跨境人民幣借貸,以突破內地資本帳目開放,并服務實體經濟。對此,劉明康強調說,中國作為一個轉型中的龐大經濟體,變化會很快,如果讓一些不具資質的內地開發商來港以低成本借貸或發點心債,可能會引起“軒然大波”,他強調內地企業來港集資“不是多多益善”。
評論:在國內房地產調控措施的強壓之下,開發商們目前似乎都在硬撐著,暗中的較量結果就是,房價依然高企,存貨量依然在創新高,政策緊縮還是不松。而雖然在剛需方面有刺激措施,但是老百姓買房還是會考慮到投資因素,因此觀望依然是目前的主流趨勢。等到大家都撐不住的時候,或許房地產市場才會真正的有價值體現出來。內房股的冬天目前還是沒有完全過去。
3、歐銀資產大縮水 恐禍連全球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表《全球金融穩定報告》,呼吁歐洲當局加強措施,以紓緩歐洲銀行業現正面對的壓力。若在最壞情況,大型歐洲銀行的資產負債表可能被迫大縮水,這將對區內以至全球都造成沖擊。
IMF是次報告,調查了58家歐洲大型銀行的財政狀況,發覺歐銀至今的去杠桿化活動(deleveraging),雖然難免影響區內的信貸活動,但幸好沒太大影響全球其他地區。
歐銀至今主要透過增資和減少非核心業務以改善財政,去年末季已減近5,800億美元資產。IMF估計,這58家歐銀的資產負債表規模在年內料會縮減2.6萬億美元,約占總資產7%,相比原先向官方提交的規模2萬億美元多3成。
若在最壞情況,即歐元區的經濟增長較預期低1.4個百分點,屆時大型歐銀的資產負債表規模更要被迫大縮水多近1倍,即3.8萬億美元。
由于這是同時間的大規模行動,不但大大有損歐洲的資產價格、信貸供應及經濟活動,亦料會波及全球,一向資金流動較大的新興市場將首當其沖,尤其是歐洲本土的新興市場。美國衍生工具市場料受沖擊,屆時全球經濟前景亦將受短期影響。
評論:歐洲銀行業的安全以及穩定開始慢慢的接受市場考驗了,歐債危機的生生不息給歐洲的經濟增長帶來了極大的阻力,而銀行業的生存以及發展依靠的還是經濟增長。沒有了經濟的支撐,銀行所面臨的危機自然也就愈發明顯。
4、市場料人行月底減存準率
人民銀行表示將適時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后,市場觀望人行會否在本周末出招。路透社的調查顯示,分析師普遍預期存準率將逐季下調,全年或再下調3次,而4月份將是調整的時間點。
有智囊人士亦指,內地經濟增長已明顯放緩,應及時下調存準率,以增強市場信心。
新華社在周三(18日)深夜引述人民銀行有關方面負責人指出,將會增強金融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并且透過適時加大逆回購操作力度、下調存準率、央票到期釋放流動性等多種方式,穩步增加流動性供應。
評論:投資者對存準金的下調早有預期,但是卻遲遲未能得以落實。中國經濟持續放緩的背景下,資金流出的速度開始持續加快,對于中國資本市場的穩定必然也會形成影響,如果政府還是繼續對寬松措施死守不放,或許即將面臨的風險沖擊將會對中國經濟形成更為顯著的沖擊。
5、海通籌130億 膺全球集資王
今日公開招股截止認購的海通證券(新上市編號:06837),市傳其國際認購已足額,并以10.6元定價,料可集資130億元,不單高于去年招股規模,更為今年以來全球集資最多新股。富時昨日率先表示,將把海通納入其指數。
海通原招股價10.48元至11.18元,今次定價略偏下限,但跟去年底招股價上限10.58元相比,是次定價將略高;以12.29億股計,海通將可集資130.2億元。而占招股95%的國際配售部分,亦早一日于昨日截止,意味海通于三日內已獲逾120億元的認購額。海通公開發售今日中午截止。
接近承銷團消息指,是次認購反應不俗,因為不少投資者看好A股短線表現,及同業中信証券(06030)近日股價佳,而且海通較A股折讓,還比中信為高。
事實上,近日A股造好,內地券商股亦受惠急升。海通A股于16日(海通H股公布招股范圍當天)的20天平均價約11.63港元,經本周上升后,海通A股昨雖跌約2.1%,但折算仍達12.42港元。
以定價10.6元計,海通H股較其A股昨收市價折算12.42港元比較,折讓達14.65%。同業中信H股昨升2.9%,收報16.36元,其A股昨收13.29元人民幣,折算約16.36港元,AH同價。
評論:海通IPO的成功似乎也在印證著市場的回暖,在之前各種利空因素的持續沖刷之下,無論是A股市場,還是港股市場所面臨的危機都很嚴重,而隨著市場的自我消化,以及政策上面的改變,股市回暖的預期越來越強,這也給海通接下來的表現創造良好條件。當前自身的質素也是關鍵。
6、中移動4G下周登場 里昂捧重返“紅底”
中移動(00941)力拓4G技術,香港分公司昨就宣布,將于下周三于本港推出4G服務。券商里昂亦因其估值低廉、4G前景等,將目標價調升至105元,為目前市場最高。中移動昨升約0.35%至86.15元,跑輸大市。
中移動香港昨宣布,其4G網絡最高下載速度為3G的50倍,至每秒100MB,而最高上載速度亦可達35MB。公司董事長林振輝未有透露任何4G的上客目標。林振輝指,約有50萬戶常來往中港的用戶,全部都是公司4G服務的目標用戶,因為4G計劃所提供的數據用量,可任意于中港任用,而毋須另收漫游費。
中移香港行政總裁李帆風指,目前4G的室外覆蓋為現有網絡的80%,至年底將會提升至100%;而室內的覆蓋亦會由現網絡的65%,提升至年底的80%。他指,今年共有10款手機及7款平板電腦可支持公司4G網絡。若沒4G網絡覆蓋,服務將會轉回到2.5G的網絡。售價方面,他指會跟目前3G的服務相若,但未有回應會否低于CS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