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港媒報道,本港發展人民幣計價證券產品的計劃漸見進展,中國證監會副主席姚剛表示,正研究在香港發行人民幣股票的可行性,包括在“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框架下的境外上市A股交易所買賣基金(ETF)。
姚剛是上周六在上海陸家嘴論壇上發言時,主動提出要推出跨境產品,逐步拓寬跨境投資渠道的需要,亦是內地監管機構,首次提及研究在港推出人民幣計價A股ETF等證券產品。
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李超亦表示,外管局正研究海外人民幣回流問題,包括海外中資機構發行的人民幣基金投資A股問題。
研推小型QFII 讓人民幣回流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在上海表示,人民幣假如不能回到內地,投資者持有它的吸引力會低很多,港府亦已在跟內地機構討論,包括以小型QFII方式讓人民幣回流內地的方法。
按中證監及外管局的說法,在港的中資機構可望率先申請QFII額度,作為在港推出包括A股ETF在內的人民幣計價基金,直接投資內地股市及債市的渠道。
上海金融服務辦公室主任方星海早前表示,上海正積極探索海外人民幣回流渠道問題,未來擬允許海外人民幣投資國內股票、債券、銀行間債券等市場。他認為目前較可行的方法,是將境外機構在上海地區銀行開設的結算賬戶內資金,引入銀行間債券市場。為了防止熱錢流入,初期可仿照QFII制度,設立一定的額度。
倘成事 可紓“滬挑戰”憂慮
若內地監管機構允許境外人民幣經香港推出的基金產品,申請QFII額度投資內地股債,將可令致力發展人民幣離岸中心的香港,面對來自上海挑戰的憂慮相對紓緩。
目前在港設立分支公司的中資基金公司,最少有華夏、嘉實、易方達、博時、南方、大成、匯添富、海富通及華安等9家。另在中銀國際的資產管理部門后,據知中銀香港(02388)亦擬成立另一基金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