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財政部投1700億 推進節能減排
溫總于周三的講話雖然未能為股市帶來沖擊,但他首次提及到要擴大節能產品的實施,支持自給式太陽能等新能源產品進入公共設施和家庭,市場憧憬會推出針對性措施,太陽能股昨日逆市上升。財政部在收市后宣布,今年將投入1700億元(人民幣;下同)推進節能減排。
財政部指出,今年中央財政安排979億元節能減排和可再生能源專項資金,比去年增加251億元,加上為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給予補貼等資金安排,合計將達到1700億元。
財政部副部長張少春在昨日的會議上指出,今年下半年及明年將要突出八項重點工作,包括做好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的試點工作。去年財政部及發改委已在北京、深圳等8個城市作為首批試點城市。
今年財政部今年已安排255億元支持擴大節能家電等產品消費,[注冊美國公司]但昨日的會議仍強調,要擴大節能環保產品消費和光伏發電的應用。同時要推進節能減排的工程建設,例如污水處理設施配套、建筑節能等。另外又會推進合同能源管理,開展示范環保技術。
其他新興產業方面,將加快發展新能源汽車,在全國大中型城市推廣使用混合動力公交車。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形成資源循環利用的體系。另外,推進環境稅費改革,擴大生態環境補償試點及推進排污權和碳排放權交易試點。
評論:國家加大對低碳環保領域的支持,通過增加投入來促進節能減排,同時也可以提振內需,增加消費、投資的增長比例,對于穩定后期的經濟發展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只不過從當前國內的經濟形勢來看,節能減排的推進可能會有一些阻力,但相信,很快便會在市場形成風氣,相關類股份仍是值得留意的。
2、穆迪標普:內房資金流動性堪憂
內地樓市未見明顯起色,各開發商的資金狀ㄒ起市場擔憂。評級機構穆迪、標普昨日雙雙發表報告,直指內房開發商現金流動性在過去半年惡化。穆迪壓力測試顯示,被評級的29家開發商之中,有11家流動性為「疲弱」(見表),比半年前多出7家。標普則指出,內地開發商到期貸款在今年創下歷史新高。
穆迪本月16日進行的壓力測試,通過估算各公司今年的現金收入、支出總額、還貸壓力等多個指標,預測其資金流動狀ā8倍事總經理蔡承業表示,流動性惡化的主要原因是各房企正面臨銷售減緩、庫存增加、短期債務上升及境內外融資受限等多重困境,「我們維持對該行業從去年4月開始的[注冊英國公司]負面展望,同時認為未來1年內房企業的基本面將難見好轉。」
穆迪評級的29家開發商中,今年到期的短期債務總額達到1590億元(人民幣‧下同),較去年12月增加23%。半年前,該29家企業的現金短債比率(見圖)曾經從2010年底的2倍水平下降至1.1倍。蔡承業指出,此比率在今年將重回08年的疲弱水平,其中評級較低的開發商面臨的再融資風險更大。「因行業不景,銀行更會傾向借錢給資金較穩健的公司,狀ú緩玫目贍苊媼俁裥匝環。」穆迪評出的11家流動性疲弱企業之中,「包尾」四家分別為綠城(3900)、合生創展(0754)、上海證大(0755)及沿海綠色家園(1124)。
評論:國內的房地產市場的狀況或許還會有更糟糕的時候,國家政策面上的緊縮調控短期很難有松動,雖然對剛需的刺激通過預調微調手段來完成,但是一旦房價出現反彈過渡,政策壓力還會繼續加大,加上房企的資金鏈原本就緊張,如果后期政策面繼續收緊,那這些房企所面臨的困境會更大。最近的內房股似乎表現的還不錯,但是也許這種現象很難長久。
3、騰訊78億 投資電子商貿
騰訊(0700)早前公布部門重組,并將今年首次入帳的電子商貿業務,分拆出來獨立為一間子公司。昨日,主席馬化騰在官方微博內宣布,將會投資10億美元(78億港元)發展電子商貿,而總裁劉熾平則會成為子公司的董事長。
騰訊早前公布,為整合龐大的業務體系,將現有的業務重新劃分成6大部門,其中網上購物、拍賣及團購等電子商貿業務會分拆成為騰訊電商控股公司。
馬化騰表示,子公司的任務是建構新一代電子商貿的開放平臺,而子公司的新任首席執行官吳宵光認為,今次投資顯示集團要長遠發展電子商貿業務的決心。[注冊BVI公司]
今次騰訊的業務大計,除了將QQ商城、易迅及移動電商等「軟件」集合至同一個開放平臺外,亦會將物流、倉庫及售后服務等“硬件”加以整合,并繼續在市場上找尋收購合并機會。
騰訊的電子商貿的收入,今年首次列入首季業績之內,而業務占總收入7.8%至7.53億元(人民幣‧下同)。由于要爭奪市場份額,故要大打價格戰,令銷售成本增加,其7.32億元的開支,竟占電子商貿收入高達97.2%,毛利率只得2.8%。
不過,馬化騰對業務前景相當具信心,期待憑藉集團于內地,擁有的龐大客戶群及價格優勢,獲得更多市場份額,并相信會成為日后盈利的增長動力之一。
評論:騰訊重新整合龐大的業務群之后,在電商領域加大投資力度,整個公司的發展側重點似乎正在發生變化。在電商領域騰訊應該算是后起之秀,雖然目前市場的競爭較為激烈,但是騰訊所擁有的大規模用戶群完全可以支撐的起今后的發展。騰訊股價最近受到FB上市的影響表現不是很理想,不過整體走勢還是很不錯。
4、卡姆丹克首季蝕1.6億人幣
卡姆丹克(712)首季盈轉虧蝕1.6億元人民幣,去年同期純利為8351.2萬元人民幣。集團期內營業額2.19億元人民幣,下跌31.3%;毛利率為13.9%。
公司指出,業績轉差原因是受累于歐債危機、資本市場及全球經濟波動、行業產能過剩等因素。
卡姆丹克在公布業績前已遭大和證券下調評級,由「跑贏大市」降至「持有」,目標價則由1.5元調低至1元。該行預期集團第二季起出貨增長放緩。
太陽能行業多番受創,除了上游產品價格一年間暴跌六成外,歐洲及內地政府亦削減對太陽能項目的補貼,令行業增長大幅放緩。
至于內地的太陽能企業,近期還多了一項不利因素。上周美國宣布對中國太陽能組件征收31%至250%的高額反傾銷稅,稅率超乎市場預期,令太陽能業今年的銷售前景雪上加霜。
另外,德國光伏企業SolarWorld宣布,計劃年內在歐洲發起針對中國太陽能制造商的反傾銷訴訟。早前德國有多間太陽能企業因成本過高難以經營,最終破產。
評論:受歐美經濟疲軟的影響,以及國內市場在太陽能領域的發展較緩慢,加上多晶硅價格的繼續走低,國內的太陽能企業必然也是處于艱難的發展階段了,不過,這個時候也正是凸顯實力的時候,為后期的快速發展做好充足準備。
5、匯豐中國PMI再跌 經濟嚴峻
匯豐昨公布的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預覽初值,再次回落至48.7,連續7個月低于50,顯示制造業持續萎縮,經濟形勢嚴峻,內地需要放松政策助經濟「軟著陸」。
分析指,通脹壓力有所緩解,加大了政策調整空間,市場對減息的預期升溫。
5月匯豐制造業PMI初值是48.7,比4月份的49.3回落0.6。其中新出口定單指數從4月的50.2,跌至5月的47.8,反映出口惡化。
匯豐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指出,5月PMI再次放緩,反映制造業萎縮,內地須進一步放松政策。他認為,通脹繼續回落會促使當局推出更積極寬松政策,使中國在未來幾季實現軟著陸。
今年第一季,內地國內生產總值(GDP)按年增長8.1%,是近3年最低的季度增長。分析指,4月經濟數據全面惡化,5月匯豐中國PMI初值再次下跌,這顯示第二季內地經濟將進一步惡化。
隨著經濟數據惡化,市場對央行減息的預期升溫,國泰君安昨日發表的報告預測,內地第3季或啟動減息。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慶指出,未來的經濟增長速度取決于短期經濟政策的方向與力度,如果政策轉變仍然維持「預調微調」的步調,那幺第二季將不是這一輪經濟增長周期的底部。
申銀萬國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昨日認為,經濟下行壓力倒逼政府政策加碼,預計國家將著力推進「十二五」(2011年至2015年)規劃重大項目按期實施,年內財政政策將會更加積極。
針對經濟增速下滑壓力加大,國務院23日召開常務會議,強調要根據形勢變化「加大預調微調力度」,采取擴大需求的政策措施,啟動一批重大項目,以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評論:中國經濟增長面臨嚴峻的考驗,內憂外患的多重壓力之下,消費、投資、出口均出現持續下滑的趨勢,銀行信貸疲軟,制造業擴張低迷,這些問題都威脅著之國內經濟的穩定,這個時候的經濟刺激顯得必要了很多。雖然潛在的隱患還是有,但市場還需有新鮮的因素來保持活力。
6、歐元債欠共識 下月峰會再戰
歐盟昨日結束接近6小時的非正式峰會,與會領袖的商討進展不大,沒有落實任何重大決定,相信下月峰會將繼續商談推動歐元區經濟增長和就業機會等議題。
各國領袖今次只強調希望希臘留在歐元區,以及達成「項目債券」等數項刺激經濟措施,但對引進歐元區共同債券缺乏共識,甚至沒有任何進展。
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堅守立場,無意對歐元債作出任何讓步。她強調,引進歐元債是違反歐盟條例的做法,亦非經濟增長的適當工具;芬蘭、荷蘭及其他細小的歐洲國家亦表態支持其立場。
默克爾態度強硬,與法國總統奧朗德(Francois Hollande)大力支持相關建議的態度大相逕庭,顯示德法過往立場一致的關系正愈走愈遠。
意大利總理蒙蒂(Mario Monti)透露,與會領袖花很多時間討論歐元債,大部分領袖均支持相關建議,包括比利時和希臘等。奧朗德會后指出,與會領袖對歐元債應否用以支持經濟增長的意見存在分歧;默克爾亦坦言,與會領袖對歐元債券各持不同觀點,雖然意見紛紜,但仍是一個「意見平衡的討論」。
對于希臘退出歐元區的問題,默克爾指,希望希臘留在歐元區,并已盡一切所能去動用歐盟結構性基金,以推動希臘經濟增長,但前提是希臘必須堅守其金援條件的承諾。
評論:歐盟峰會也許還是難改以往的作風,激烈的爭論之后什么結果都沒有,投資者還是等待下一次希望的到來。如此循環往復,投資者的疲憊感增強,對經濟前景的信心也會持續流失。希臘的問題是關鍵,金融市場 動蕩,歐洲政治經濟穩定都要看他,如果歐元區的領導們還是那么不負責,或許大動蕩在所難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