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行無松放貸 維持增12%目標
中央政府推出新一輪刺激經濟措施,市場觀望銀行放水的力度。工商銀行(01398)昨表態,維持全年貸款增長12%目標。[注冊英國公司]董事長姜建清并坦言,4月份工行中小企業的不良貸款有所上升,但強調風險可控。
這是第2家大型國家控股銀行表示僅會保持貸款平穩投放,中國銀行(03988)日前已表態,預計今年貸款增速較去年放緩。
姜建清昨于股東會上表示,年初至今,工行信貸保持均衡增長,按年初計劃執行,并無放松貸款計劃。傳聞4大行5月首兩星期新增貸款接近零增長,但過去一周發改委加快批出基建項目后,新增貸款即又急增。工行行長楊凱生表示,該行5月份新增貸款有增長,較同行領先;現時也沒有調低全年貸款目標的計劃,維持增長目標12%。
銀行存款流失相信是拖慢貸款增長的原因之一,談及存款,楊凱生指出,過去內地實行緊縮貨幣政策,導致行業存款增長乏力,但該行的存款未見流失,存款額和增長都領先同行。現時工行的新增存款額較可比較的銀行多2萬億元人民幣,貸存比率低于65%,資金充足。
評論:內地的信貸狀況并不理想,為了穩定經濟的增長,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的經濟刺激措施,但是能夠從市場反映出來還是需要一段時間的。[注冊BVI公司]
銀行的狀況也是一樣,作為企業資金借貸的主要來源,地位不可或缺。工行維持信貸增長目標不變,亦表明上半年的信貸增長疲軟之后,下半年的改變或許更明顯,經濟必然也是隨之顯著提高。
2、中移申固網 對手股價急瀉
在兩大競爭對手的抗議聲中,中移動(0941)正式向工信部申請,進軍固網寬頻市場。內地網站昨天引述知情人士稱,中移動已向工信部上報材料,希望取消禁止其經營固網業務的686號文件,獲得固網寬帶牌照。另一邊廂,中電信(0728)近日推出超低價7元3G套餐,宣稱「一毛打全國」。
內地媒體昨天指出,聯通(0762)和中電信已收到風聲,稱中移動最想獲得固網寬頻經營權。有見及此,聯通和中電信要求員工做好思想準備,迎接中移動進軍寬頻的競爭。
另有內地媒體稱,中移動已結束一輪光纖設備招標采購,為開展業務做充分準備。聯通股價昨天一度下挫5%至兩年新低,中電信也曾跌近4%,收市時分別收窄至1.6%及1.9%。
中移動向工信部申報要求取消的686號文件,為其進軍固網的最大阻攔。該文件誕生于2008年內地電信行業重組后,目的是規范電信市場秩序。文件要求,中移動集中精力落實TD-SCDMA(國產3G網絡制式)網絡建設和業務發展;有線寬頻接入業務則有中移動母公司旗下的中國鐵通經營。自去年底起,中移動在不同場合表達其獲取固網牌照的強烈意愿,稱希望取消不對稱監管。本報嘗試聯絡中移動發言人,但截稿前未獲回覆。
評論:中國移動進軍固網領域,或許打開市場需要不少的時間,雖然中移動的固有用戶量龐大,但是,從當前消費者結構看,用戶不斷趨向年輕化,固話的使用必然也是有限制,而向企業推廣,也同樣是有一定的難度。對其他的電訊企業來說會形成競爭,但是從長期來看,或許影響有限。
3、[注冊開曼公司]紫金13.6億全購澳金礦商Norton
紫金礦業(2899)宣布,簽署收購執行協議,收購澳洲上市金礦商Norton,紫金目前持有Norton約16.98%的股權,將以1.8億澳元(約13.6億港元)收購其剩余所有股權。
紫金于4月3日宣布意向性收購Norton,收購每股作價0.25澳元,較公布意向性收購前一交易日Norton股票收盤價0.185澳元溢價35%。
紫金在公告中指出,收購仍待澳洲有關監管部門及中國監管機構的批準。此外,收購條件亦包括,Norton未發生任何重大不利變更,以及昨天公告起六個月內,紐約商品交易所的黃金現貨價格在黃金交易的任何72小時期間不低于每盎斯1400澳元。
Norton是一家中型非對沖的黃金生產和勘探商,年產黃金約15萬盎斯(約4.67噸),主要資產為位于西澳洲的Paddington 金礦項目、昆士蘭省的Mount Morgan尾礦利用項目和持有70%股權的Many Peaks銅礦探勘項目。
Norton目前擁有黃金資源量有596.1萬盎斯,其中探明和控制的資源量合計326.5萬盎斯,擁有黃金儲量100.3萬盎斯。截至去年6月底的2011財年,Norton由一年前扭虧為盈,全年賺2057.5萬澳元。
紫金去年11月曾經表示,鑒于海外資產估值下跌,計劃每年投入最多100億元人民幣用于并購金、銅等金屬資源。
評論:國際黃金價格最近一直處于整固狀態,對中國的相關企業形成了一定的影響,紫金此次巨資收購澳洲金礦,對公司今后的整體盈利增長有利,同時,也體現了中國企業進一步向境外擴張的姿態。公司股價恢復正常交易之后,或有不錯表現。
4、保誠斥48億購美國壽險業務
英國保誠昨午宣布,透過旗下經營美國壽險業務的Jackson National Life,斥資6.21億美元(約48.438億港元),收購瑞士再保險的美國壽險業務SRLC,涉及150萬份保單,可望收購首年為稅前盈利貢獻1億英鎊(約12.041億港元)。
保誠(2378)昨天上午停牌,[注冊馬紹爾公司]下午復牌股價跟隨港股下跌,收81.7港元,跌1.33%。
Jackson是保誠的間接全資附屬公司,前者將以內部資源斥資6.21億元(美元.下同)現金,向瑞士再保險收購SRLC。
瑞士再保險將通過完成前執行的再保險安排,保留一部分SRLC的業務。這項交易仍待監管部門批準;保誠預期,將于今年第三季完成。
SRLC的主要營運附屬公司是REALIC,后者自1995年以來,透過收購股權和再保險安排,完成多項交易,并收購一系列傳統型美國壽險業務投資組合。按美國法定基準,REALIC去年扣除稅項及已變現資本盈虧凈額后的利潤為1.38億元。
Jackson計劃收購的資產總值約67億英鎊(約806.3億港元),涉及150萬份保單。保誠預期,這項收購可即時提升集團《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及歐洲內含價值盈利,估計于完成收購后首年,Jackson來自該項新業務的稅前盈利將增加1億鎊。同時,估計收購業務的內含價值為8.65億鎊(約104.109億港元)。
評論:在全球經濟增長陷入迷茫期間,企業并購風潮似乎開始逐漸興盛起來,加大企業自身的擴張力度,增強在市場的競爭實力,對于企業來講更是發展延續的根本。不過保險行業近些年來的發展狀況似乎正遭遇瓶頸,通過不斷的擴張來壯大自己,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5、港4月零售額升11.4%遜預期
本港零售業增長持續放緩,4月份零售額增長11.4%,遜于市場預期,為13個月以來增幅最少,零售量則增長7.6%。香港零售管理協會表示,早前預測本港第二季零售額有12%至15%增長,但從4月份的增長速度來看,該會將增長預測下調至10%至12%。
協會指出,有不少零售商持審慎態度,認為下半年市道不會反彈,更有零售商擱置擴充店鋪。
去年零售業暢旺,除了2月份外,零售額均錄得20%以上的增長,今年起零售增長逐步放緩,但仍有10%以上增長。
一般來說,4月至6月為零售業淡季,市場人士認為增長會進一步放緩。零售管理協會主席麥瑞瓊表示,4月份增長11.4%屬預期之內,雖然內地訪港旅客增長23%,但人均消費下跌,內地客消費趨向審慎,可能與內地經濟增長放緩有關。
一向受惠于自由行的零售類別,增長更持續放緩。珠寶首飾、鐘表及名貴禮物的零售額,則按年增長15.5%,3月份增幅為18.4%。電器及攝影器材的零售額,按年增長40%,較3月份增長52.2%有所放緩。值得留意的是,與民生有關的零售類別,食品零售額僅增長0.8%,零售量則錄得6.4%跌幅。
另外,今年首四個月零售額按年增長14.7%,零售量上升10%。
政府發言人指出,勞工市場情況及訪港旅游業仍然暢旺,短期仍對零售業有支持,政府將繼續關注近日外圍不明朗因素顯著增加,以及本地股票市場回落如何影響本地消費信心。
評論:香港零售行業的增長遜預期,除了受到經濟狀況不佳的抑制之外,還有政策環境等多方面的因素干擾,但是總體來說大的趨勢依然十分樂觀。由于消費者、投資者對后市的信心不足,零售、消費類股份最近的表現確實一般,而且短期所承受的壓力還較為明顯,但是這個時候也不乏是一個良好的介入機會。
6、歐盟明幫西班牙 德國拒退讓
歐盟周三正面挑戰德國處理歐債危機的方向,與西班牙同一陣線,提出繞過國家政府的做法,由歐洲穩定機制(ESM)直接向銀行注資,同時要求為歐元區共同債券鋪路。
納稅人反對向救援基金增資的聲音愈來愈響亮,有關提升救援資金自由度的議案,很大機會遭主要出資國反對,包括德國、芬蘭及荷蘭。
作為反對派之首的德國亦沒軟化跡象,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發言人重申,柏林對于由救助基金直接向銀行注資的立場是眾所周知的,顯示德國不會退讓。默克爾昨沒有談及有關議題,只強調一貫堅持謹守財政紀律,是歐洲更緊密合作的首步,亦認同各國須賦予歐盟更大權力。
不過,市場愈益憂慮西班牙這個歐元區第四大經濟體將引爆更大危機,因西銀不單面對有毒房貸,外資流失亦加重銀行壓力。3月外資持26%西債,按年大跌4成;即使重災區希臘3月債務重組前,外資仍持有32%希債,比例較西班牙高得多。
西銀近月一直是西債的最大買家,歐洲央行推出兩輪3年期長期再融資操作(Long-Term Refinancing Operation,簡稱LTRO),西銀借入逾3,000億歐元,亦應歐央行的呼吁,大部分用于購入本國債券,令本土銀行持債率升至67%。
以兩大銀行西班牙國家銀行(Banco Santander)及西班牙對外銀行(BBVA)為例,2月分別持有600億及490億歐元西債。
評論:歐元區各國當中,無論在怎么樣的危難時刻,總是有不和諧的聲音,內部矛盾都如此尖銳化,又怎么能讓外人增加信任感,如此一來歐洲的問題解決當然也就不能順利,對投資者、對金融市場 所形成的影響也會更加明顯,歐盟的關鍵問題還是需要把內部分歧解決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