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央六措施挺港 雙向互利多于送禮
國家主席胡錦濤明天來港出席連串回歸十五周年紀念活動,中央政府挺港措施昨天率先曝光。新華社昨天報道,[注冊英國公司]中央將在金融、經貿、教育、科技、旅游、粵港合作等六方面推出措施,以促進中港合作。
市場人士普遍認為,多項措施僅屬大方向,期待中央領導人訪港期間有更多詳情「壓軸」登場。有學者則認為,是次措施在本港強項的金融方面著墨較多,反映在人民幣國際化及「走出去」的國策下,內地需要倚重香港這一離岸中心,雙向互利多于單向「送大禮」。
金融著墨較多
市場連日來對中央于七一「送大禮」的內容,討論焦點離不開金融領域。據報道,中央擬推出的挺港金融措施,包括支持第三方利用香港辦理人民幣貿易投資結算,進一步豐富香港人民幣離岸產品、為香港有關長期資金投資內地資本市場提供便利,以及推動滬深港交易所聯合設立合資公司,推出內地與香港兩地市場互相掛牌的交易所交易基金產品等。
上述措施分別有利本港人民幣資金池擴容及促進兩地人民幣資金流通,以人民幣國際化為主軸。不過,措施清單上不見市場盛傳的放寬本港居民每日兌換人民幣上限,以及容許非本地居民在港開設人民幣戶口。[注冊BVI公司]
多位銀行業人士均形容,六方面的措施均屬深化或落實原有措施,反而較有新意的是中央允許香港金融機構在粵設立消費金融公司。恒生銀行(011)執董馮孝忠表示,政策意味香港的金融機構能在內地發行信用卡,以及批出消費個人信貸,認為這些業務在內地的盈利不俗,且能令本港銀行業務更趨完善。
評論:內地政府的惠港政策陸續出臺,對香港經濟的未來發展也必然會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尤其是在金融領域上的合作加強,更加豐富了兩地居民的投資渠道。同時也在為內地企業走出去和人民幣國際化開辟了更為有利的條件。短期內對于港股市場而言或有明顯的提振作用。
2、新股有暗涌 中鋁礦業延遲上市
為趕搭上半年新股列車,一眾準新股近日爭相啟動招股程序,令本周及下周新股均出現混戰局面。不過,也有新股鑒于市況仍然波動,決定稍延其上市大計。根據路透旗下IFR報道,由中國鋁業(2600)母公司分拆出來的秘魯銅礦業務中鋁礦業,便決定將上市計劃推遲至夏季后進行。
市傳中鋁礦業早前已把集資額大幅縮減至31.2億元,并已進行了數星期的招股前推介,其上市安排行包括法巴、摩根士丹利、建銀國際、中金、滙豐及渣打。
另一方面,據市場消息指出,有意重啟招股程序的永達汽車(3669),鑒于近日市況關系,截至昨天為止,仍未決定是否「去馬」。消息指出,永達汽車計劃本周五,即明天開始招股,下月12日上市,來港集資約2億美元(約15.6億港元),安排行包括滙豐、瑞銀及交銀國際。
此外,昨天截止認購的中鋁國際工程(2068),據市場消息指出,其公開發售未獲足額認購,至于是否如期掛牌,便要視乎國際配售反應。該公司將于今天定價,下月6日上市,保薦人為中金,安排行還有廣發證券。[注冊開曼公司]
不過,其他新股仍陸續有來,江西省金屬礦企萬國國際(3939)及卷土重來的豬肉供應商普甜食品(1699),便齊齊將于今天公開招股。普甜食品每股招股價為0.7至0.98元,計劃來港集資最多1.96億元,保薦人為信達國際。
伊泰煤炭(3948)、航標控股(1190)、飛穎、順泰控股及銀仕來,也將于明天開始招股。至于今天掛牌的華電福新能源(816),根據輝立交易場及耀才新股交易中心顯示,于其暗盤時段均未錄得任何成交。而將于今天截止認購的美麗家園(1237),該公司昨天截止孖展認購,惟綜合8間券商統計,只為其借出60萬元的孖展額度,即仍未獲足額認購。
評論:新股的上市過于集中,對目前的市況來講產生的影響或許并不太好,突如其來的巨大的融資壓力必然會阻滯投資者入市的欲望。況且當前歐美的形勢亦不樂觀,以及之前的新股上市后反應并不太理想,很多投資者亦不敢再冒風險。也許延遲上市并不是一件壞事。
3、比亞迪大幅減薪救亡
股神巴菲特愛股比亞迪(1211)再傳減薪裁員。內地媒體報道,比亞迪內部公布降薪文件,薪酬降幅約為14%,可能會為集團節省2.4億元(人民幣.下同)的員工成本,這對于一家首季僅賺2700萬元的公司來說,絕對不可忽視。
評論:比亞迪的經營狀況似乎不太好,通過減薪裁員的辦法來節流開支雖然能緩解暫時的燃眉之急,但是如果后期的經營狀況依然不濟,又該怎幺辦。
4、中國制藥低賣高買 惹質疑
獲注90億資產 3年前1.3億售母企
中國制藥(01093)斥資近90億元,向大股東聯想控股收購資產,當中最有前景、生產治療腦血管病藥物的「恩必普」,原來是聯想3年前從中國制藥手中以「資產互換」購回,當年代價只不過1.25億元。
「當年出售 因表現欠佳」
母公司注資未刺激中國制藥,昨復牌股價反而急跌7.3%,收報1.9元。有基金經理質疑,公司短短3年內有將恩必普「低賣高買」之嫌。
中國制藥在通告中主動解釋,當年出售恩必普是因其前景不明朗及表現欠佳,但這些理由現在不再存在。
恩必普重點產品為丁苯酞軟膠囊,其后又發展了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主治療中風等腦血管病。中國制藥09年5月與母公司資產交換,讓出恩必普,換入抗生素原料公司,代價約1.25億元,當時恩必普資產凈值為1.13億元。
新藥面世后 盈利三級跳
恩必普在07年及08年虧損約2,000萬元人民幣,不過在與母公司互換資產后約半年,旗下的丁苯酞軟膠囊就納入國家醫療保險目錄,而培育了9年的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亦完成了其三期臨床實驗,于2010年4月14日獲得新藥證書。
在母公司接手后,恩必普盈利突飛猛進,據通告披露,去年盈利大升6.5倍至1.06億元人民幣。有基金經理質疑,中國制藥長期培育恩必普,無理由不知道公司旗下新藥試驗及審批的進度。
母企倘行使CB 將持75%
中國制藥以總代價為89.8億元,相等于今年預測市盈率15倍,向母公司收購恩必普等3間公司,將通過配股及發行兩批可換股債券(CB)支付收購價,換股價2.15元,較昨收市價溢價13%,配售股份不設禁售期。兩批可換股債券以今、明年分別6億及8億元盈利保證作為調整基準。
聯想控股若悉數行使兩批可換股債券,其持股量由54.81%增至75%,公眾持股權則從45.2%被攤薄至25%。聯想控股于07年收購石藥集團全部權益,從而間接獲取中國制藥逾半數股權。
評論:難道就不能有點先見之明,難怪會遭到市場的質疑。中國藥品制造行業的現狀亦不樂觀,企業的生產及產品質量反映出藥企管理上弊端,作為投資者而言,選擇的時候還是需要看清楚。
5、德勤:上半年港IPO集資額跌至第五
上半年港股市場反覆波動,新股市場也受拖累。德勤中國全國上市業務組聯席主管合伙人歐振興表示,今年上半年香港首次公開招股上市(IPO)表現創09年以來新低;預料全年計,來港IPO上市公司數目將由2011年的90間下跌至80間,而集資額也將較去年全年下跌41%至60%,至約1100億至1600億元之間。
歐振興表示,今年上半年,受歐債危機、內地放棄保八、民企企業管治問題、希臘大選,以至美國復蘇緩慢等因素,影響新股來港上市氣氛。根據德勤統計,今年上半年來港上市數目只有32宗(已把海通證券﹝6837﹞及將于明天上市的中國有色礦業﹝1258﹞計算在內),集資金額約306億元,較去年同期的38宗及集資額1872億元均大幅下降。
單以上半年IPO集資額計算,本港更排行第五,遜于納斯特、紐約證券交易所、深圳及上海交易所,失去全球集資額冠軍的寶座。對于港交所全年能否重奪全球集資額冠軍之位,歐振興就相信,下半年需要急起直追。
另一方面,根據港交所(388)資料顯示,由今年1月至5月,港交所共收到47宗上市申請,但較去年同期的99宗已下降52.5%。歐振興透露,受市況影響,今年上半年間,39%的上市項目認購不足,故為刺激投資者的意欲,85%的上市項目定價均低于中位數,而約三分之一更以下限定價。
不過,德勤相信,只要市況回穩,早前被擱置的上市項目重新推出市場,料今年全年上市公司數目可達80間,集資額約1100億至1600億元。當中,料今年也有首只人民幣股票發行。但至于將用雙幣雙股形式抑或雙幣單股形式,他則表示,要視乎集資額而定,并謂集資額逾1億美元(約7.8億港元)的企業才適合用雙幣雙股。
評論:從香港市場IPO集資額的下降,不難看出,在全球經濟增長日漸乏力的時期,企業經營所面臨的困難增加,對經濟前景的看法暗淡,投資者對市場的反應亦是如此。沒有了信心的支撐,企業的上市熱情自然高漲不起來。
6、煤價再跌 南戈壁瀉兩成
即使內地煤庫存稍為消化,仍難阻煤價連跌8周。昨日公布的環渤海地區動力煤綜合價格,報每噸702元,較上一周再跌3.7%,當中秦皇島煤價更已跌至每噸690元。內地煤炭股繼續反覆,連累近日負面新聞不絕的南戈壁(1878)再大跌18.7%。
秦皇島煤庫存量日前沖上900萬噸后,近日稍為回穩,昨日為893萬噸。不過,煤價跌勢仍然未止,本期3.7%的跌幅,再創該價格指數自2010年10月創立以來的低位,及最大的單周跌幅。
電力股得益
煤價連月下跌,最大得益者自然是發電企業。華潤電力(0836)及華電國際(1071)昨日均升逾4%。相反煤炭股走勢反覆,神華(1088)、兗煤(1171)及中煤(1898)仍然未脫離一年低位,連外資蒙焦煤企(0975)亦跌6.84%。
南戈壁昨日仍未止瀉,兩日累跌逾25%。集團周二指出,第二季煤炭銷量介乎20萬至30萬噸,最多較去年同期少80%。而且由于客戶在第二季不愿意訂立實際的新采購承諾,因此將全面削減營運。
評論:煤價下跌,國內又在推行階梯電價,發電類企業必然也會受益,而且接近夏季用電高峰期,用電量大增,對于電力股來說也許將會迎來一波小高潮。不過投資者還是需要留意,隨著用煤量的增長,煤價或許也將止跌回穩。煤炭類股份同樣值得關注。
青啤董事長傳離職 主要股東陳樹發涉內幕交易
青島啤酒(168)昨日停牌,公司指將公布股價敏感資料,內地《第一財經(微博)》報道董事長金志國即將離職,報道又指主要股東陳樹發疑涉嫌內幕交易,不過,報道未有將兩者拉上關系,只提到陳發樹與金志國是長江商學院同學。
由于金志國于今年3月亦揚言,青啤要力爭于2014年實現1000萬千升啤酒的銷售目標;因此昨突然傳出他將離職,剛巧,主要股東陳樹發于上周突然大手沽售青啤股票,套現15.04億元的行動,被市場指是涉嫌內幕交易,令金志國的突然離職添上更多疑惑。
證券界料今續停牌
一位接觸該公司管理層的證券界人士對本報透露,「金志國即將離職,今日內地傳媒報道的亦是可信。」該證券界進一步提到報道內容,只是「今天青啤仍會停牌」。
該證券界披露金志國即將離職,并將由現在總經理孫明波接任,公司將有一更年輕的高管接任總經理。不過,青啤昨日才舉行股東周年大會,并由金志國主持。會上并通過監事會主席杜常功退休不再擔任公司監事會主席職務,改由段家駿出任。
青啤的公告內未披露人士變動,大家惟有等公布,至于今次停牌是否涉及內幕交易,亦有待公司澄清。而據港交所6月21日資料顯示,原持有公司權益12.38%即8106萬9342股的陳樹發,突然沽售當中的3200萬股,令持股量顯著減少至7.49%,現仍持有公司4906萬9342股。有關作價每股47元,涉及15.04億元
陳樹發上周大手減持
據《第一財經》報道,有關沽貨行動于6月18日進行,當日收市價為50.55元,沽售價約有4至7%的折讓。由于陳發樹為金志國的舊同學,許多市場人士懷疑陳發樹提前獲悉金志國離職,并大肆賣出。陳發樹為新華都董事長。
2001年7月,青島啤酒前任總裁彭作義突發心臟病去世,當年45歲的總裁助理金志國出乎意料被任命為公司總裁。上任僅一年多,青島啤酒將22.5%的股份出售給世界最大的啤酒制造商美國 Anheuser-Busch公司。金志國在任期間,青島啤酒大規模擴張兼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