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內地次季GDP今出爐 降存準率預期升溫
內地上半年經濟數據今日出爐,[廣州瑞豐注冊香港公司]機構普遍預期內地第二季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將“破八”(低于8%),穩增長政策力度需要加大。
另外,人民銀行昨僅進行100億元人民幣逆回購,結束了連續5周凈投放,市場對人行短期內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的預期升溫。受上述政策利好預期刺激,內地A股昨日低開,但收市升0.5%。
國家統計局今天公布上半年及第二季經濟數據,境內外機構普遍認為,內地第二季GDP“破八”已無懸念,甚至可能顯著回落至7.5%左右的政府目標底線,低于今年第一季的8.1%。事實上,不少機構對第二季GDP作出悲觀預測,其中,瑞穗證券預測第二季的GDP增長率只有7.2%,而中金公司則預測為7.3%。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諮詢研究部副部長王軍預測,第二季GDP增速回落到7.6%,主要受投資和外需增長放慢拖累。[深圳瑞豐注冊香港公司]他指出,樓市調控下房地產投資放緩,此外,企業經營普遍困難,投資規模的縮減。
分析指出,政府工作報告將今年經濟增長目標定在7.5%,因此,GDP增長7.5%應該是政府的底線,如果第二季GDP增速回落至7.5%左右或以下,觸及全年增長目標的底線,則政府可能需要加大穩增長的政策力度,例如,適度放松貨幣、增加財政投資等,以扭轉經濟下滑趨勢,防止經濟硬著陸。
評論:中國經濟增長狀態不佳,尤其是內憂和外患同在的時期,消費者、投資者信心脆弱且敏感,此次的GDP等經濟數據原本市場就預期較悲觀,一旦結果還不及市場預期,那必然會造成市場更大的擔憂,除非寬松政策隨即出臺。另外一點,投資者對數據結果的信任程度,也將直接影響市場的表現。
2、劉明輝突減持 中燃爭奪戰添變數
中燃(384)股權爭奪再添變數,證監會資料顯示,與富地石油結盟的中燃前高管劉明輝,7月11日按每股4.03元減持中燃7952萬股,套現3.2億元,或由北控接貨,富地石油對合作伙伴減持感意外,但表示策略不變,仍會視市況增持中燃。
中石化(386)及新奧(2688)提購中燃后,富地石油聯合劉明輝合作成立合營公司China Gas Group,密密地吸納中燃股份,之后更獲富地大股東邱達強支持,通過其私人擁有的Fortune Max融資,以增持中燃。
Fortune Max、China Gas Group及劉明輝構成聯系人,同意聯合行使他們于中燃的股權。但劉明輝在中燃股權爭奪戰進行得如火如荼時,減持其私人持股套現,仍令富地意外。
富地財務總監莫貴標說,不知悉劉明輝為何賣出股份。“我們昨晚(7月11日晚)收到劉先生律師郵件,才知道劉先生賣了7952萬股;他并沒有告訴我們減持及原因,我們也覺得意外。”他說,與劉明輝的合作并未出現分歧或不妥。
本次減持前,劉明輝及富地陣營持股17.8%,其中包括劉明輝個人持有的約1.53億股股份,而劉明輝減持后,合并持股量降至約7億股,持股由17.8%降至15.99%,包括劉明輝持有的1.69%,以及China Gas Group的14.3%。[青島瑞豐注冊香港公司]莫貴標強調,對中燃的策略未變,仍將視股價和市況增持中燃。
劉明輝減持當日,中燃錄得一手共7952萬股交叉盤交易,每股4.03元。而中燃第一大股東北控集團,于同日按每股3.99元至4.1元,購入近1.03億股,涉資4.14億元;北控于4.03元價位買入8952萬股。經過此次增持后,北控持股量增至接近8.9億股,持股比例由17.959%升至20.303%,繼續保持第一大股東地位。
評論:是臨陣倒戈?還是欲擒故縱?這或許也只有當事人才知道。而投資者所關心的則是整個事件的發展以及最終結果,還有就是股價的表現。不過從中燃被競購可以看出一點,就是中國燃氣市場這塊大蛋糕令人垂涎欲滴。
3、被指阻洗黑錢不力 匯豐恐遭美罰78億
美國參議院常務調查委員會將于下周二召開聽證會,公布匯豐控股(00005)未能有效打擊洗黑錢活動的調查報告。分析估計,匯豐最多因此會被罰款10億美元(約78億港元),并在聽證會上作出道歉。
受消息拖累,匯豐昨于倫敦一度跌最多2.7%至552.9便士,折合約66.07元。香港方面,昨日收市報67.1元,跌1.5%。
匯豐在2011年的年報中已經表示,美國就違反《銀行保密法》、反洗錢及外國資產控制辦公室規定,而對多間其他金融機構展開調查,其中一些罰金及罰款所涉金額不菲,反映匯豐當時已經察覺到事態嚴重,或涉及巨額罰款。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分析員估計匯豐的罰款會高于荷蘭ING 6.1億美元的和解罰款,當中有分析員提出,匯豐的罰款或高達10億美元。匯豐發言人對報道不予置評。
匯豐于本月30日公布上半年業績,換言之即使集團最后被美國罰款,最快會反映在第3季業績上。匯豐是美國唯一被罰款的英國銀行,主要是集團在當地設有分行。
匯豐行政總裁歐智華(Stuart Gulliver)本周已向員工致函,預警匯豐要為未能有效防止洗黑錢而負上責任,“在2004至2010年,我們的防止洗黑錢措施應該已變得更強和更有效,我們卻未能發現及處理不能接受的行為……我們應要負上責任,亦有責任改善和解決之前做錯的事,這是正確的做法。”
美國匯豐行政總裁Irene Dorner及另一名高級要員將會出席聽證會,集團屆時會提交就強化合規及風險管理措施的具體改善措施。
評論:匯豐這只港股市場上的重磅藍籌,在投資者心中的龐然大物,經過危機的洗禮之后不但瘦身戰在不斷打,而且還有各種負面的消息圍繞其左右。而更加惹人擔憂的一點就是全球金融體系的穩定。
4、增長目標遭質疑 周大福急解畫
本港珠寶及金飾龍頭周大福(1929),上市僅約7個月業績便“走樣”,首季同店銷售增長只有4%,令市場人士大跌眼鏡,在行業增長持續放緩下,周大福能否達到未來三年營業額“翻一番”的目標備受質疑。周大福管理層昨天急急解畫,強調上述目標不變,并相信今年毛利率能持維28%至29%。
周大福股價昨天最多跌10%,全日跌0.91元或8.78%,收報9.45元,成交額3.16億元,成交量3285萬股,市值蒸發91億元。
周大福在昨天收市后召開投資者會議,綜合管理層的解釋,集團未來三年營業額年復合增長率26%(即未來三年翻一番)的目標不變,并維持在內地新增200間店鋪計劃,以及集中改善港澳店鋪營運效率。同時,管理層提及今年目標毛利率維持在28%至29%的水平,將運用其他銷售策略多于用折扣優惠,以刺激產品銷售。
雖然管理層“拍心口”擔保達標,但市場人士卻不認同,參與投資者會議的分析員頻頻質疑周大福的指標。
在周大福(1929)發表首季經營表現前,已有券商預計集團首季本港銷售會持平,引起市場關注周大福是否選擇性對券商披露首季營運數據。周大福發言人表示,集團不時與投資者溝通,而且首季營運數據早前已整理好,隨之即對外公布。
瑞信在日前報告指出,周大福將于下周(即本周三)公布首季營運數據,預計周大福的中國同店銷售有10%的增長,港澳同店銷售持平;其后,周大福則于前晚公布首季的營運數字,數字與瑞信所述相同,市場人士質疑是否周大福選擇性披露數據。
另外,有分析認為周大福為了達到去年度盈利63億元,是“谷盈利”上市,在去年基數高之下,今年業績將“走樣”。建銀國際消費行業高級分析師陳兆昌表示,周大福并沒有提供第二季及全年的銷售指引,很多目標指引已于上次公布業績時提及,今次只解釋首季銷售情況,不過,周大福首季港澳同店銷售錄得跌幅,比預期差,期內本港4月份鐘表珠寶及名貴禮物銷售增長6.6%,同行如六福(590)亦有單位數字增長,反映周大福跑輸大市之余也跑輸“行家”。
評論:目標和現實結果是會有差距的,經濟環境不同,企業所面臨的壓力也不一樣,尤其是作為消費類的行業,更嬌會和經濟的好壞聯系緊密,如果不能適當的跟著經濟趨勢來改變企業的發展策略和目標,那最后招來的只會是質疑聲。此外,在面對投資者的時候,誠信還是最重要的。
5、民企風暴拖累沽貨無門等運到 76只收“紅牌”停牌股凍資千億
上半年部份民企出現賬目問題,被勒令停牌,截至昨日止,停牌股份達76只,凍結資金千億元,陷入長期停牌行列的有54只,凍資740億元。港股近數月交投淡靜,散戶數百億元被凍結,大市更加塘水滾塘魚。
根據彭博資料,截至昨日,正在停牌的本港上市公司共有76家,比03年至今的任何一年底主板及創業板停牌數目更多。于創業板成立初期,較多創業板股份長期停牌,主板則較少,相反,現時陷入長期停牌的主板股份已成為大多數,過去10年更以數倍的速度增加。
事實上,已出事的長期停牌股份,已不再像10年前,只局限于市值細股份,現時頻頻發生于市值達到數十億元的二、三線股身上,中國森林(930)及瑞金(246)停牌前,市值便達到80億元以上。
若計及目前停牌股份的市值總和,則達到1000億元左右。其中,長期停牌股份的市值總和便達740億元,足以鎖死不少投資者的資金。
現時投資者手上持有一至兩只長期停牌的股份,是屢見不鮮的事。不幸買中的散戶,如果沽貨無門,便唯有等變墻紙。
股份長期停牌的原因,大部份是出現財政困難或欠缺足夠業務運作。聯交所上市規則當中,關于股份停牌的規則并不詳盡,其中,申請停牌的要求是發行人(上市公司)提出,除非發行人嚴重地未能遵守規則、公眾持股不足、未有足夠業務或資產支持上市地位或業務不再適合上市,否則聯交所不會采取行動令個別股份停牌。
若撇除上市規則外,聯交所一般要求股份停牌的原因,包括上市公司未能刊發股價敏感資料、股價敏感資料遭泄露而未能適時披露、上市公司未能解釋股價異常波動、上市公司委任破產管理人、無法評估財務狀況、未能適時披露接獲收購建議等。
半新股財報質素參差,尤以內地民企最嚴重,不排除稍后未能發表業績而停牌的股份陸續有來,預料即將公布的半年業績期,以及明年3月底前公布的全年業績期,將會成為股份長期停牌的高峯。
評論:近段時間來,民企風暴是接二連三的涌出,這或許也是經濟體制不完善導致的結果。民企發展艱難,質素好壞參差,而證券市場上又混沌不堪,投資者傷痕累累,而最重要的還是民企自身為求發展所選擇的道路崎嶇坎坷。
6、傭金二級制 耀才恒豐爆罵戰
耀才(1428)及恒豐證券之間,就傭金二級制的謎皆俁壬級!
繼早前恒豐證券董事總經理張華峰在報章撰文,暗指耀才反對傭金二級制的廣告“具爭議性”后,耀才昨日再次發出新聞稿,反擊有同業不投放成本是“不思進取”。
耀才最初在廣告中指出,實施傭金二級制后,雖然20萬元以下的交易金傭金劃一0.25%,但部分經紀會暗地回傭予客戶,政府難以監管。
張華峰其后發表文章回應,指目前經紀行成本大增,0.25%的傭金收入已經屬低水平,相信不會有經紀暗地回傭,進一步增加成本。
張續指出,傭金二級制反而可以“豐富巿場經驗,進行一對一、面對面的貼身服務”取勝,防止銀行搶占客源,又指摘部分經紀行采用“低于成本,甚至割喉式的惡性競爭手段吸客”損害營商環境。
耀才昨日的新聞稿則指,進行電腦系統升級等成本并非大數目,有同業不投放成本是“不思進取”,若經紀行愿意投資網上系統,可降低經營成本;又指張華峰文中所指的優勢令人“啼笑皆非”。
雖然耀才是率先刊登廣告批評同業的一方,但其新聞稿最后勸吁同業不要浪費時間于沒有建設性的爭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