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MF或斷援 希臘9月破產
西班牙告急之際,希臘又傳出可能遭國際斷絕援助的傳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將可能判斷,希臘9月破產已成大局。[BVI公司注冊費用]此外,德國的耐性亦愈來愈低,有執政黨要員主動公開呼吁希臘放棄歐羅。
周日出版的德國《明鏡》(Spiegel)周刊引述不具名歐盟官員表示,IMF向歐洲官員暗示,不會再向希臘提供援助,令希臘有更大機會于9月破產。IMF認為,希臘顯然無法達到債務回到等于GDP 120%的目標。
報道指出,在9月歐洲穩定機制(ESM)推出前,德國暫時不會就希臘退出歐羅區下任何決定。
德國《南德意志報》昨天有類似報道指出,如果希臘尋求第三輪援助,德國將不會同意,因為很難想象總理默克爾愿意再到國會乞求議員批準撥款。
德國政府回應《明鏡》報道時表示,沒有收到上述的IMF暗示,也沒有第三輪希臘援助的討論。
官員赴希視察削赤
引起新揣測的其中一個原因是,IMF官員今天再前赴希臘,視察削赤進度。
IMF發表聲明,[BVI公司文件資料]將與希臘討論如何令經濟改革計劃重回軌道,但聲明沒有正面否定《明鏡》的報道,則可圈可點。
德國副總理兼經濟部長、屬執政聯盟內自民黨的勒斯勒爾(Philipp Roesler)周日表示,他非常懷疑希臘能否獲救。IMF最快8月底就發放下一筆希臘援助作出決定。
另一執政黨基社盟(CSU)的秘書長昨天呼吁,希臘開始以舊貨幣德拉克馬(drachma)支付一半的退休金及公務員薪金,以便希臘順利退出歐羅區,指出不應再給予該國援助。
評論:歐債危機給全球的經濟以及金融市場 帶來的沖擊在持續的蔓延過程中不斷深化,歐盟以及歐洲央行至今仍沒有一個有效的方法來妥善解決,雖然其他經濟體也在努力的協助歐元區解決危機,化解風險,但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能力還是有限。
2、中海油1172億購尼克松 中資最大海外能源收購 擬多倫多掛牌
中海油(883)公布,計劃斥資1172億元(約151億美元)收購持有加拿大、英國及墨西哥灣等多國資源的加拿大上市公司尼克松(Nexen),是集團繼2005年收購美國優尼科公司因遭遇強大政治阻力失敗后,再次全面收購北美大型能源企業,亦是中國企業至今最大的一樁海外能源收購交易。集團管理層表示,收購完成后產量將增加兩成,將提早完成未來三年,每年增長最少6%的目標;集團同時透露,有意在多倫多交易所掛牌上市,惟暫未有實際上市時間表。
中海油昨天收報15.44元,下跌逾3%,成交金額6.51億元。受收購的消息刺激,尼克松股價在多倫多急升,截至本港時間昨晚10點23分,尼克松股價升53%,至26.522加元。
未有股本融資需要
中海油將以每股27.5美元價格收購尼克松所有流通中的普通股,較尼克松在紐交所上市的股票上周五(7月20日)收市價有61%溢價,涉及金額約151億美元,而尼克松目前43億美元的債務將予以維持。另外,亦會收購其優先股,若普通股收購完成,尼克松將成為中海油附屬公司,若優先股收購亦完成,將成為全資附屬公司。
首席財務官鍾華在電話會議上表示,收購資金主要來自內部現金,亦會考慮使用過橋貸款、發債及銀行貸款等渠道取得資金,但未有股本融資需要。
收購需要經加拿大、歐盟(如有要求)、美國及中國有關當局批準,加拿大工業部證實正在審議收購。另外,交易亦需尼克松股東批準,尼克松的董事會已建議,公司普通股股東與優先股股東在2012年9月21日或在此之前召開的股東特別大會上,對收購投贊成票。至于中海油控股股東已贊成收購,故不須要召開股東會投票。
若尼克松簽訂其他收購協議或董事會改變主意而令收購終止,中海油有權收取4.25億美元「分手費」;相反,若中海油未能取得中國當局批準而放棄收購,亦要支付同額「分手費」。
尼克松是一家位于加拿大的獨立全球性能源公司,在加拿大西部的油砂、頁巖氣及主要位于北海、西非海上及墨西哥灣深水海域的常規油氣勘探與開發,資產分布在加拿大西部、英國北海、墨西哥灣和尼日利亞海上等全球最主要產區;資產中包含了常規油氣、油砂以及頁巖氣資源。
尼克松今年第二季度的平均日產量為20.7萬桶油當量。截至2011年底止,尼克松擁有9億桶油當量的證實儲量及11.22億桶油當量的概算儲量。此外,根據加拿大國家油氣儲量評估標準的規定,截至2011年年底,尼克松還擁有以加拿大油砂為主的56億桶油當量的潛在資源量。
提早達成增長目標
集團預計,有關交易在今年第四季度完成。行政總裁李凡榮指出,集團就收購尼克松的業務作了長期考察,認為目前時機成熟,故決定提出全面收購。收購完成后,預期產量將增加兩成,令集團提早達成未來三年每年增長6%至10%的目標,但未有計劃上調增長目標。
被問到在加拿大掛牌交易的詳情,李凡榮回應說,集團擬申請在多倫多證券交易所上市,但當中不會考慮分拆個別海外業務上市,只會考慮把整間公司在加拿大掛牌,現時亦未有實際上市時間表。自2005年以來,中海油一直積極在加拿大進行投資,其投資總額迄今達到28億加元(約213億港元)。
中石化集團117億入股英油氣企
內地兩大石油巨頭不約而同在「走出去」過程中有所斬獲,中石化(386)母公司中石化集團首次進軍英國北海資源市場。中石化通過全資附屬國際石油勘探開發公司,與加拿大能源企業Talisman簽認購協議,以15億美元(約117億港元)收購其英國子公司49%股份。
Talisman為全球大型獨立石油公司,主要從事油氣勘探、開發、生產,以及原油、天然氣和天然氣液的運輸與銷售,其英國子公司在英國北海擁有51個油氣田,并擔當其中35個油田的作業者,2011年日均產量逾7萬桶。[注冊BVI公司常見問題]該公司在現有油田擁有權益勘探面積約1800平方公里。
中石化負責人表示,今次為集團首次進軍英國北海資源市場,除獲得規模可觀資產外,單位收購成本明顯低于該地區其他交易成本。該項目有產量及現金流,為集團利用當前金融危機和市場資金短缺進入北海地區的良機。有關交易仍需得到相關政府批準。
評論:中國的油企加快了向海外擴張,走向國際化的腳步,雖然阻力重重,但是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還是給中國的企業發展帶來了一定的動力。只不過在目前這樣的經濟環境下,未來的發展或許還是需要能夠經受的住考驗才行。
3、內地消費股掀降價降級潮
上市公司半年業績期即將展開,各大行紛紛提前出報告,唱淡內地消費股。繼國美(493)、李寧(2331)被大幅削價后,瑞銀大削雨潤(1068)目標價35%,法巴也下調康師傅(322)目標價44%、味千(538)目標價55%。此外,里昂更下降多只內地消費股的評級。
內地經濟增長放緩,影響零售消費市道,各家大行紛預期今年上半年內需股業務增長放緩。其中,法巴報告指出,相信部分內需股上半年業績將令人失望,亦會低于公司管理層預計全年業務增長的指引。
不過,受惠于政府推出的刺激零售措施,內地下半年零售市道可望改善,法巴預期內地下半年零售額按年增長15%,較上半年按年增長14.8%有所改善。
大行業績期齊唱淡
在多家上市公司公布業績前,大行已率先調低內需股的目標價及評級,例如法巴分別削減味千及康師傅目標價55%及44%。法巴下調味千目標價,主要是預期味千今年上半年盈利將會下跌81%,同時更改以往用市盈率估值的方法,改用EV/EBITDA(企業價值倍數)估值法計算。
另外,里昂亦將恒安(1044)及利邦(891)的評級,由「買入」降至「跑輸大市」,而李寧、利郎(1234)及新世界百貨(825)的評級由「跑輸大市」降至「沽售」。
一名分析員表示,有多個因素影響內需股業務表現,正面因素包括商品價格回落,令毛利率改善,分銷渠道擴張等。負面因素包括市場競爭激烈,引起產品減價戰及加大折扣,譬如體育用品市場,李寧及中國動向(3818)已發盈警;市場對產品需求減少,產品難以提價,就如日常用品市場及飲品市場;食品企業出現食品安全問題,例如雨潤及味千等。
至于下半年內需股業務能否好轉,該分析員認為要視乎個別企業的情況。
過往內需股屬于高增長股份,市盈率高于25倍,持有強勁的凈現金。市場預計內需股上半年業績或未如理想,不論是食品股、飲品股、體育股、百貨股或時裝股,股價由年初至今已大幅回落。
本報翻查紀錄,大部分內需股均從今年最高位回落,累積跌幅介乎10%至68%。其中,國美股價從高位回落最多,達68%;其次為安踏(2020)及味千,分別回落58%及57%。
評論:內需疲軟是內地經濟增長的最大憂患,雖然內地政府一再的強調利用政策手段來提振內需,但是由于全球經濟環境較差,效果確實并不明顯,而相關的消費品制造企業或許還將要面臨一段時期的困難。
4、太保跌破配股價 拖累內險急挫
昨天恒指大挫,保險股領跌。恒指主要受外圍影響,保險股則因北京一場61年不遇的雨災,造成多人遇難以及嚴重財產損失而大跌,內險股收市多挫4%以上,中國太保(2601)更因股東減持大跌一成,收市報24.2元,跌穿配股價。
北京暴雨成災 賠償金額續增
北京上周六遭遇61年來最強暴雨,導致多人遇難并造成嚴重財產損失。周日起,保險機構啟動理賠工作應急預案。北京保監局昨天公布,上周六大雨造成北京市近2萬輛汽車損失,估損金額近億元人民幣。截至7月22日下午5時,在京各財產保險公司機動車輛保險接報案19,547宗,估損金額約9882萬元;財產險接報案533筆,估損金額約1.2億元;投保種植業保險農戶受災面積約29萬畝,養殖業損失15,000余頭,估損金額約5100萬元。
中國人保理賠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截至22日下午5時,共收到車險報案5241宗,非車險報案175宗,農險報案304宗。平安保險截至22日下午4時,已接到車險報案4682宗,目前仍有陸續報案。
國泰君安保險業分析師羅磊認為, 財險公司將有一定損失,尤其車險業務損失較大。不過他認為,天災每年發生,市場已有預期,故北京暴雨對保險公司盈利整體影響不大,相信昨天在歐洲壞消息影響下,內險股大挫為短期反應。
美國私募基金凱雷將透過瑞信以每股25.5元,再減持太保2.2億股,套現56億元,太保在內、外不利因素夾擊下,昨天股價跌10%,收市報24.2元,上周五接過配股的投資者即蝕5%。
評論:內地最近災害頻發,給社會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內地險企雖然前段時間得到不少的政策支持,但是攀升所累積的沽壓短期內必然會借助災害發生而涌現。不過從中長期來看,還是值得去關注,畢竟災害過后,消費者的保險意識以及需求會再度增強。
5、迎戰聯通八折促銷 中電信北京七五折賣iPhone 4S
內地電訊市場的減價戰愈演愈烈,繼聯通(762)以八折促銷iPhone 4S后,中電信(728)昨日在北京一舉把價格降到七五折,每部只需4280元(人民幣.下同),比起在免稅的香港購買更加便宜。
市場人士指出,蘋果公司一向堅拒減價,中電信很可能要自掏腰包填補差價,變相「賣一部蝕一部」,同時此舉將逼使中移動(941)和聯通繼續出招還擊,進一步拖累行業的盈利能力。
每人每日限買3部
中電信北京公司昨天宣布,即日起把16GB版本的iPhone 4S由5780元降至4280元,降幅高達25%,變相以七五折促銷。中電信表示,所有新舊用戶,只需選用任何一個套餐并簽約兩年,便可享用此優惠,套餐月費最低為89元,用戶不限定北京居民,且每人最多可買3部。
消息傳出后,在內地微博上引起哄動,因為這是iPhone進軍內地以來最大的打折幅度,不少其他省市的網民紛紛托北京朋友代為購買,也有很多人向中電信查詢同類優惠會否擴展至其他省市,中電信稱要觀察北京市場的反應后再決定下一步推廣策略。
今年以來,三大電訊商在手機售價和套餐月費上進行激烈減價戰,聯通6月起在廣東省以八折售賣16 GB版本4S,售價4680元。中電信5月曾在北京推出4S買十送一優惠,但只限企業客戶。中移動5月在浙江省推出1元月費無限通話套餐,聯通隨即推出20元3G上網套餐還擊。
中金公司分析員陳昊飛認為,內地電訊市場的競爭已漸趨失衡,因為中移動占據大部分市場份額和數據網絡,規模較小的電訊商惟有用價格戰來搶奪份額,最終導致行業整體利潤削弱。
補貼削弱整體利潤
有外資分析員指出,蘋果向來堅拒減價以免形象受損,聯通和中電信爭相減價可能已引起蘋果不滿,所以兩家公司暫時只敢在一省和一市范圍內推行。他認為,蘋果愿意配合減價的機會「近乎零」,意味中電信很可能要自掏腰包補貼,并期望從月費賺回,但客戶最低可選用89元套餐,這算盤未必打得響。
暫時聯通表現最好,上半年凈增1751萬3G客戶,中移動和中電信各增1586萬戶和1467萬戶。市場普遍預期,受減價戰拖累,三大電訊商上半年的ARPU和利潤率會顯著放緩。
評論:在促內需、保增長的政策指引下,電訊企業的促銷活動也越來越猛烈,雖然說能夠激發起消費者的購買欲望。但是從另一面來看,價格戰的開鑼,并不一定會給電訊企業帶來多少利好,而且還有可能出現惡性競爭的局面,無論是企業還是投資者或許都應該警惕。
6、同業再現毒奶 蒙牛曾挫3%
內地毒奶再現蹤影,光明、南山等公司榜上有名,拖累本港乳品股昨日表現,惟午后逐漸回穩。蒙牛(02319)最多曾跌3.4%,但收市微升0.2%至21.85元。
雖然毒奶事件層出不窮,但無礙大行看好行業龍頭股。法巴昨對蒙牛上半年盈利作出預估,認為公司受去年底黃曲霉素超標及新的質檢措施影響,期內純利將按年跌12%至6.36億元人民幣,收入則增長3%。
該行相信,盈利暫時倒退是公司建立可靠質檢系統、維持長期增長的必經之路。
伙拍Arla具潛力 法巴看25.9
該行看好蒙牛與丹麥乳業巨企Arla的合作,認為可提升蒙牛拓展奶粉業務的潛力,預計新品可于明年上市。法巴維持予以蒙牛「買入」評級,目標價升5.4%至25.9元。
廣州市工商局早前抽檢結果顯示,湖南長沙南山奶粉被抽檢的5個批次「倍慧」奶粉,全部含致癌物質黃曲霉素M1;上海光明公司的奶油菌落總數亦超標。檢測不合格的產品均被責令下架、封存并立案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