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港媒報道,恒指公司昨日公布,將于7月中推出恒生指數及國企指數的股息點指數,作為量度兩指數成分股的現金股息之指標。港交所(00388)亦同步表示,正研究推出兩指數的期貨合約產品。
港交所研推 相關期貨產品
港交所在新聞稿中更表明,希望研究中的兩只股息點指數,能為機構投資者提供可對沖指數掛鉤產品所隱含股息風險的工具。
研發針對機構投資者的小眾產品的做法,與港交所過去一直強調推出期貨、期權新產品,首要考慮能否吸引散戶及機構投資者同時參與,才有望帶來活躍交投的策略,明顯有基本轉變。
助機構大戶 對沖股息風險
今年初正式接任港交所行政總裁的李小加,上周在上海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港交所推出的新產品哪些會是較成功的產品,交投量并非唯一的決定因素,較重要的是產品有助投資者“解決問題”,例如為他們提供對沖工具等。
恒指公司董事兼指數業務主管巫婉雯接受查詢時表示,在研究兩指數股息點指數時,有與港交所及衍生產品發行商等市場人士討論,相信有關產品適合部分機構投資者對沖指數股息相關風險。
或可將場外交易 引進場內
她補充說,據知現時有機構投資者在場外市場買賣股息掉期合約產品,以對沖指數的股息相關風險,但相信“港交所若推出股息點指數期貨產品,即是將場外交易引入場內進行。”
瑞銀股票風險管理產品銷售部董事總經理于正人表示,有與恒指公司就推出股息點指數的構思進行討論,認為相關產品理論上有助發行商等持指數好倉的機構投資者,對沖股息相關風險。
另一名歐資發行商亦認同,原則上歡迎多一種對沖工具,但指即使在機構投資者之間,場外交易的股息掉期合約亦非主流產品,交易并不活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