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內地上季GDP今揭盅 料觸底企穩
國家統計局今天公布第三季經濟數據,機構普遍預期,內地第三季經濟增長將小幅放緩至7.5%以下。不過,從總理溫家寶在經濟形勢座談會上的言論來看,[注冊英國公司]第三季經濟增速可能會好于市場預期。
由于7、8月份經濟數據不理想,因此機構紛紛下調對中國內地第三季和今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的預測。大部分機構預測,第三季經濟增速將放緩至7.4%或7.5%,小幅低于第二季的7.6%。
在機構預測中,第三季GDP增速最樂觀的預測是銀河證券的7.8%,滙豐銀行的預測為7.6%或以下。
不過,高盛、美銀美林、摩根大通、中金公司和興業銀行均預測,內地第三季GDP增速為7.4%。
分析指出,雖然7、8月經濟數據并不理想,但考慮到第三季樓市逐步復甦,顯示房地產投資回升,對沖第二產業增長的下降。因此,第三季GDP按年增速有望企穩在7.5%或7.6%左右。
評論:今日內地政府公布的GDP數據為市場關注的焦點,結果的好壞或將直接影響中港兩地股市的波動方向,更會左右兩地投資者對經濟未來走勢的信心。市場普遍的預期都不是很理想,促升了對寬松的預期,但從政府的態度來看,即便結果不是太理想,[注冊BVI公司]寬松措施也未必能在短期推出。
2、港股新例令盈警股年底前涌現
《證券及期貨條例》修訂明年正式實施,上市公司披露內幕消息被列為法定責任。信永中和(香港)會計師事務所副管理合伙人盧華基預期,新例會令更多公司在年底發布盈喜或盈警,令股價提前在業績前出現波動。
新例訂明公司內幕消息應盡快公布,如管理層違反披露內幕消息守則,上市公司及董事、甚至高級管理層均需負民事責任,包括最高罰款800萬元,及取消董事資格最多五年等,投資者亦可循民事索償。
A股長時間表現積弱,9月份上證綜指2000點大關險被插穿,令擁有大量投資收益的國壽(2628)持有大量“蟹貨”,最終導致須發布盈警,僅第三季可能虧損超過20億元人民幣,為自2007年在A股上市以來首個季度“見紅”。昨日疑似“春江鴨”偷步沽國壽,個別認沽輪街貨量更達100%。
國壽昨日發布盈警,指出今年首9個月凈利潤將按年下降55%左右,跌幅高于分析員預期,凈利潤預期由去年的167.17億元,大減至75.23億元人民幣,鑒于國壽上半年錄得凈利潤96.35億元人民幣,意味第三季約蝕21億元,為自07年A股上市后需要公布季度業績以來,首次季度“見紅”。
評論:經濟的疲軟給企業的盈利帶來壓力,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的業績預期自然都不是太樂觀。中壽發出盈警,對于整個內險股來說或許都會帶來壓力。股價短期的表現自然不會太好,但是從中長期來看,改善正在持續,如果營運方面沒有問題,股價的調整或許還是個機會。
3、中信國電擬62億增持澳門電訊 中信泰富持股或售予母公司
中信國電(1883)宣布,計劃向澳門電訊的大股東洽購其持有的51%股權,作價可能高達62億元,公司不排除進行供股;同時,中信泰富(267)打算向其母公司出售其持有的中信國電部分股權,以中信國電昨日收市價計,其持有的全部股權市值25億元。
中信國電宣布,現正與英國大東電報局(Cab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簡稱CWC)洽談收購其在澳門電訊的全部股權,即51%股權,若收購完成,中信國際電訊持有澳門電訊的股權,將由20%躍升至71%,成為集團大股東。
中信國電在2010年2月入股澳門電訊,當時以14億港元向母公司中信泰富購入其全部持有的20%股權,并以每股2.3元發行總值9.334億元之新股作為部份代價,同時令中信泰富持有的中信國電股權,由52.57%增至現時的60.59%。
另一方面,中信泰富在同一份公告中表示,為了專注在核心業務,即生產特鋼、開采鐵礦及開發大陸房地產,計劃進行股本重組,將公司持有的中信國電的部份股權,售予中信泰富的母公司中信集團。
評論:通過股權的洽購一方面鞏固自身的實力,另一方面亦加快了向海外的擴張速度,對中信國電的股價必然會有一定的促進作用,而從中信泰富來看,出售股權之后專注核心業務的發展,有一定的損失也會是必然,但在資金方面將會更加充裕,或有利于核心業務的擴充。
4、非凡中國逾13億購李寧25%股權 券商指違反承諾變相減持
兩年前李寧(2331)股權注入非凡中國(8032)的計劃失敗后,今次又卷土重來。
非凡中國宣布,向大股東李寧及其家族,收購25.23%李寧股份,作價13.59億元,相當于每股作價5.1元,較李寧停牌前收市價溢價5.59%。券商指出,今次交易是變相減持李寧,違反先前將增持的講法。
非凡中國將發行新股及可換股債券支付,股份5合1后,兩者作價皆為每股0.325元,較非凡中國停牌前收市價有1.56%的溢價,交易預期最遲于今年12月31前完成。
完成后,李寧及其家人在非凡中國的股權將由55.88%增至70%,而日后李寧將間接持有李寧股份。
評論:非凡入主李寧的事件在這個時期顯得格外的引人注目,加上最近一段時間體育用品股的盈利和股價表現都很一般,李寧引入非凡難免會讓市場產生猜測。而對于李寧今后的發展,能否有所突破還需要進一步觀察。
5、境外中資首例 港海通獲批QFII 擬籌3億美元發行A股基金
“十八大”召開在即,A股市場加速“吸金”,監管機構頻頻加快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審批步伐,更首次對境外有中資背景的機構開閘。本報獲悉,海通國際(0665)旗下海通資產管理(香港)已獲中國證監會批出QFII 資格,并已向外管局申請3億美元投資額度,將利用該額度在港發行投資A股市場的基金產品。學者認為,中央首度放開中資QFII資格,[注冊開曼公司]既扶持中資金融機構走出去,亦意在增加海外資金流入以支持A股。
過去兩個月,中證監不斷加快QFII審批節奏,根據中證監10月16日的最新披露, 9月份共有7家機構獲QFII資格,其中6間為外資金融機構,而在本港注冊的海通資產管理則在9月20日獲批資格,這是2003年5月內地開放QFII業務以來,第一家中資背景券商取得“通行證”。至9月底,共計有188間機構獲證監會批準QFII資格。
市場人士向本報透露,海通已向外管局申請3億美元的QFII投資額度,料在近日獲批,并計劃用此額度在本港發行投資A股的基金產品,面向機構和散戶,當前A股估值便宜,并獲政策利好,希望抓住投資時機。
評論:海通獲得首例QFII資格或表明內地金融市場的國際化進程的加快,更可見中資券商的整體實力在增強。而加大QFII審批速度和額度,對于內地資本市場的流動性充裕會帶來好處,對于A股的回暖亦或有助。
6、匯控第3季業績料佳 后市有支持
匯控(0005)9月初起跟隨港股向好,近日升勢更見凌厲,裂口上升,昨日收報76.55元,升1.8%,為去年4月以來新高。主要受惠于近期摩通及花旗等外資大行公布第三季業績,表現皆好于巿場預期,致巿場憧憬匯控11月5日公布的第三季業績亦會跟隨造好,刺激股價向上。
法巴證券執行董事陳志銘指出,美資銀行近日公布的季度業績表現不錯,受惠期間環球股巿回暖,交易收益表現特好,“匯控去年第三季交易收益表現欠佳,預計按年會錄明顯反彈。”
至于匯控近日已有相當升勢,陳志銘指出仍未到達該行預期的水平,故相信其他美資行相繼公布季績,及匯控于下月初公布季績時,對股價仍有刺激作用。
評論:匯豐近段時間來持續縮減海外不良資產,給集團的整體業務的重新整合帶來更多機會,加上全球經濟回暖跡象頻現,更加對匯豐全球業務的復蘇有幫助。該股短期走勢較樂觀,不過投資者還是需要謹防短線的獲利回吐沽壓。
7、溫總轉調“經濟現積極變化” 基金:要追工業油氣水泥等周期股
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一改早前對經濟憂心忡忡的論調,經過一連3天經濟座談會后,他指內地第三季經濟仍比較好,并確定經濟可回穩。溫總講話在昨天港股收市后發表,但恒指已先行上升209點,至21416點,創7個月新高,成交亦配合增至570億元,股市氣氛霎時升溫。有基金經理稱,港匯強加上人民幣創新高,反映資金流入股市“唔愿走”,基金正掃入跟經濟息息相關的周期性股份。
內地今天公布最新GDP數據,溫總搶先唱好,基金則積極追貨,恒指昨日裂口高開,收報21,416點,升209點,重返今年3月水平。藍籌股中以匯控(0005)最搶眼,收市升1.8%,再創逾一年新高,報76.55元,為升市火車頭,重磅內銀股亦上揚。跟經濟關系密切的煤股、石化股昨天跑出,神華(1088)及中石化(0386)分別升3.7%及3.2%。昨晚美股初段微跌,但港股ADR除了發盈警的中壽(2628)以外,其他均較本港收市繼續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