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港股成交破700億 熱炒低殘股
外有中國經濟似見底,內有熱錢換馬追落后,港股昨日成交大增超過700億元,恒指更6連升至近期新高。資金炒股不炒市,個別周期性股份迅即被炒起,有基金經理認為,短期內恒指上升空間有限,但水泥、鋼材板塊中,個別低殘股仍然有炒作空間。
市場預期內地經濟增長第3季已見底,加上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唱好經濟,令股市氣氛突變熾熱。港股昨日的成交額大增至709億元,較上日增加23.7%,是自9月14日、美國推QE3以來的新高。資金追逐個別落后板塊及股份,大藍籌僅個別發展,[注冊英國公司]恒指只升102點,全日收報21519點。不過淡友似乎要重整旗鼓,昨日有30只熊證被「打靶」,當中有23只為恒指熊證,沽空比率占大市成交,已經連續4日低于9%的水平。
一眾周期性股份特別搶眼,其中個別低殘股,更被投資者大炒特炒。例如機械設備股龍工 (3339)及熔盛 (1101),過去兩年他們的股價均由高位大插超過80%。雖然股價遠未見家鄉,但昨天均升逾10%。其他焦點板塊如水泥及鋼鐵股,有資金追落后,國指在中資股做好下,昨日再升145點至10636點,表現跑贏大市。A股亦受惠內地經濟轉好而有起色,上證指數升1.2%至2132點。
評論:港股市場似乎正在回暖,內地的經濟形勢或好于投資者的悲觀預期,加上歐美局勢好轉,資金回流香港市場給股市帶來支持。但是投資者還需謹慎,目前的市場回暖狀態并不穩定,投資者信心仍未足夠。而資金在市場上的炒作亦或多以短線為主,暫不能給大市帶來長久支撐。
2、內險前景 券商有捧有踩
內地股市回勇,作為「投資A股替代(A Share Proxy)」的內險板塊卻受累于國壽(02628)盈警,昨全線跑輸大市。內險獲瑞信薦為最大重倉板塊,但券商意見分歧。
投資者備戰新一輪升浪,瑞信建議在內險押最重注,主要認為隨去年初與保單競爭的產品收益率上升,內險保費增長放緩兼被降級,已明顯低于金融危機的低位,而最具增值潛力的銷售代理渠道現已開始復甦。該行列出短期內會對內險構成刺激的因素,包括下周五起公布的第三季業績帶來負面刺激,但險商的每月保費數據可望帶來正面刺激,內地投資市場好轉亦可惠及內險;若內地再次減息,亦有助保單銷售。
德銀相信,內地貨幣供應M1和M2增長回升反映流動性改善,應可紓緩對保費增長的壓力。德銀相信壽險快將走出谷底,現值相當于2012年新業務價值5.2倍亦不算貴。
國壽預告,投資收益率下降和資產減值增加,拖累首3季純利倒退55%。德銀、瑞銀均維持國壽「買入」評級,保留意見則主要擔心,[注冊BVI公司]國壽9月保費增長為數量帶動,對新業務價值增長動力不足,及國壽現值已高于同業。
里昂卻認為,連上半年會計處理表現保守的國壽,都預告第三季錄得減值損失,意味同業亦大有機會錄得虧損,以太保(02601)、新華保險最為高危,平保(02318)則因業務分散表現較佳。
評論:今年以來,全球經濟增長遲緩,各種自然災害接連不斷,保險公司的盈利狀況自然難見佳績,國壽發出盈警,給整個內險股的業績帶來悲觀的預期,股價亦隨之受壓,而這樣的狀態短期料難改,不過各種不利因素的逐漸消除,內險股的后市仍然還是可期的。
3、資金追捧A50 溢價半年高
國企指數中資股跑贏市場,被外資視為A股替代品的X安碩A50中國(02823),亦獲資金追入,股價較資產凈值溢價進一步擴闊,至近半年高位。近月外圍對中國經濟前景存疑,7月底時A50股價更一度較資產凈值有折讓,至9月初有關數值徘徊于2%左右。
但自9月尾開始溢價持續上升,至本周初溢價已重上過去一年的平均水平5.47%以上。昨日A50升2.6%至10.14元,成交額達22.9億元,躋身第二大活躍成交股份,股價較其昨日資產凈值9.4651元,更有7.14%的溢價,為今年4月19日來新高。不過,A50昨沽空亦隨成交急增,單日沽空金額增加逾倍至8.27億元,占全日成交約36%,較周三的22%上升。
至于其他追蹤內地股市的ETF(交易所買賣基金),亦獲資金追捧,標智滬深300(02827)升2.8%至27.25元,成交7,465萬元。
以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形式成立的A股ETF,亦成為投資者看好A股的新選擇,成交變活躍。華夏滬深(83188)昨升1.7%,成交4,909萬元人民幣,南方A50(82822)更錄得1.1億元人民幣成交,股價升1.5%至7.53元人民幣。
評論:A50股價受追捧,亦可見投資者對內地經濟及A股后市的樂觀預期。加之政府加大資金吸引力度,持續充盈內地市場流動性,給A股攀升帶來動力,更為寬松預期支撐下,A股短期向上動力較強,A50的走勢亦或不俗。
4、內地零售現反彈 鄉村消費增長加快
內地消費自年初回軟后,9月出現不俗反彈。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9月內地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8萬億元人民幣,按年增長14.2%,好于市場平均預期的13.2%,亦是今年4月以來首次出現14%以上的增長。
以區域來看,鄉村消費增長快于城市,兩者分別為14.7%和14.2%。以行業來看,家具、建筑及裝潢材料的銷售增長強勁,分別為31.4%和26.9%,反映房地產成交活躍。
體育及娛樂用品表現也不俗,按年增長19.3%,增速較8月加快6個百分點。相比之下,汽車銷售按年僅升1.7%,較8月進一步收窄;金銀珠寶銷售增長亦由8月的14.9%收窄至9月的12.5%。
評論:消費增長點的轉變亦表明內地經濟的增長結構或正在發生變化,農村消費實力的快速增長,能夠彌補城鎮消費支出能力下降帶來的壓力,給經濟持續增長的帶來支撐。而和農業相關類股份亦可持續留意。
5、駐港公司數目創歷年新高達7250家 金融銀行業增幅最大 [注冊開曼公司]
截至今年6月1日,母公司在海外及內地的駐港公司數目達7250家,創歷年新高,按年上升4.3%,共僱用約38.8萬名員工,按年上升5.7%。不過,以香港為地區總部公司數目,比去年同期減少3家,至1367家。
投資推廣署署長賈沛年(Simon Galpin)表示,環球經濟情況嚴峻,內地經濟增長亦見放緩,短期可能令本港的海外及內地公司數目下降,但長遠而言,仍深信香港能繼續吸引投資者進駐。
投資推廣署和統計處昨天發表「2012年代表香港境外母公司的駐港公司按年統計調查」,調查目的是搜集這些駐港公司的基本資料,以及其對香港營商環境的意見。
7250家受訪公司當中,1367家在港設立地區總部;在港設立地區辦事處和當地辦事處的,分別有2516家和3367家,按年分別上升4.31%和5.35%。
評論:香港本身所處的經濟地位在國際上是極具代表性的,加之人民幣國際化的腳步在不斷加快,內地市場的逐漸開放,外資想要進駐內地市場,香港則是必經之地。
6、鄭州煤機擬下月再上市
繼復星醫藥(2196)啟動來港招股程序后,不少新股也蠢蠢欲動。據市場消息人士指出,鄭州煤機(564)也計劃卷土重來。消息人士指出,鄭州煤機已獲內地監管機構批準把AH股差價擴寬,暫定最快10月底或11月印制招股書,11月內正式推出市場。
內地最大的煤礦開采設備制造商鄭州煤機,早于9月中旬已為其上市大計展開招股前推介,且根據其早前銷售文件顯示,該公司更原定于10月中旬上市,惟過程中公司突然叫停,消息指出,因為其H股定價將較A股存有10%折讓,但由于期內A股一直尋底,故無法定價,最終更令一眾潛在投資者卻步。
消息人士指出,鄭州煤機因此便向內地有關監管機構申請,擴寬其H股定價時與A股股價的差距;據悉,此申請已獲內地監管機構批準;加上近日其A股股價也見底回升,昨天收報10.59元人民幣,故暫計劃本月底或11月初印制招股書,11月正式推出市場。鄭州煤機早前計劃來港集資約39億至46.8億元,安排行包括德意志銀行、摩根大通及瑞銀。
評論:新股重啟上市計劃,以及近期上市的新股所呈現出來的樂觀表現,似乎在向市場表明經濟的回暖以及市場信心的增長,不過這樣的狀態能否持續還需要繼續觀察,畢竟經過寒冬之后的新股市場,冰封融化還需時間。
7、零售工業回暖 內地經濟料見底
內地第三季經濟僅增長7.4%,為連續第七個季度放緩,創逾三年來的新低。不過,增長幅度已符合市場預期,而9月的零售、工業生產以及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情況,均有改善跡象,多名大行經濟師均認為,內地經濟已企穩甚至見底,第四季度有望能有進一步回穩。
內地今年首三季經濟增長達7.7%,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表示,目前內地投資、消費及進出口情況已積極企穩,有信心今年內地經濟能實現增長7.5%的目標,第四季并將有溫和回穩。而據路透調查顯示,大部分經濟師對今年內地經濟增長,均較官方樂觀,平均預計會增長7.7%。
自今年首季以來,市場分析師及經濟師,已多次延遲對內地經濟見底的預期。內地第三季經濟增長,較第二季放緩0.2個百分點至7.4%,但放緩幅度較第二季的0.5個百分點有所收窄。
內需在9月份有改善跡象。零售、工業生產以及固定資產投資的按年增幅快過8月,并且好過市場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