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滙豐傳蝕讓美次按 利股東
踏入12月首個交易日,滙豐控股(00005)即表現強勢,[注冊離岸公司]股價一度見自去年7月以來的17個月新高。有報道指,滙豐開始出售共值442億美元(約3,447.6億元)的美國次按有毒資產,雖是蝕讓但對股東回報有利。
滙豐昨高見79.55元,收市報78.25元,跌0.6%,仍跑贏大市。耀才證券市務總監郭思治表示,集團持續出售非核心業務,支持股價轉強。
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滙豐擬斬件式出售美國次按債券,明年會先出售4個有關組合,資產值共27億美元,有對沖基金已表示興趣。這是2008年雷曼兄弟倒閉以來,滙豐首次沽出次按資產,集團為次按組合已進行近30億美元的撇帳。
滙豐目前所持美國資產已所余無幾,故出售次按債券資產,是清除美國業務行動的尾聲。報道指,集團擬斬件出售有關組合,每個組合資產值4.5億至7.5億美元,出售可釋放共數十億美元的資本金。有野村分析員引述滙豐財務董事麥榮恩指,預計是蝕讓資產,但對股東回報有正面提升作用。
滙豐發言人表示,目前有兩個資產組合的交易正在進行中,期望明年初完成,但仍需視乎市況和美國住宅房地產市場的長期復甦情況。
評論:匯豐近段時間的波折較多,為了集團的發展,各種縮減計劃頻繁出鏡,海外不良資產的進一步縮減對于集團未來的發展將會更為有利。零售銀行業務的或許將是未來一段時間集團發展的重點,高層的變動雖然會對集團業務的開展產生一定影響,但這都只是短期效應,長遠來看,整體業務狀況依然發展良好。
2、內房銷情佳 多數提早達標 惟雅居樂與恒盛售樓表現跑輸同業
多只內房股即將公布11月份的銷售數據,本報綜合市場消息及券商預測,發現大部分房企已提早完成今年目標,余下的亦已達標逾90%;不過,雅居樂(3383)及恒盛地產(845)的銷售表現卻跑輸同業,年內或未能完成目標。
內房銷情亮麗,[注冊香港公司]刺激其債券發行也獲得優異成績,市場消息指出,瑞安房地產(272)原計劃發行最多5億美元永久性的債券,結果錄得逾10億美元的超額認購,是該公司今年以來第4度發債集資。
據銷售文件顯示,瑞房昨早計劃發行高級永久資本證券,息率暫定為10.5%,將視乎市場反應厘定。截至昨午,有關債券已獲超額3億美元認購,至昨晚6時許,認購規模更達到10億美元(約78億港元)。計及今次,瑞房迄今已先后4次發債集資,此前3次合共集資約10.74億美元,年期均為3年,息率介乎8%至9.75%。
評論:國內房地產市場的回暖回敘并不是好事,在信任領導班子還沒有正是接任前,政策真空期有利于市場的回暖,但同時也為國家在房地產政策調控加緊提供理由。房地產市場的整頓必然還是重頭戲,而內房股承受的壓力也將會逐漸增大。
3、「內地迷債」爆煲 內銀急瀉 華夏客戶買逾億理財產品 血本無歸
內地銀行近年瘋狂銷售理財產品,上周末,華夏銀行被指代理銷售的一只理財產品爆煲,散戶虧損最多1.6億元(人民幣.下同)。盡管華夏銀行聲稱,事件是分行員工違規的個人推銷所致,但市場擔憂華夏案僅為冰山一角,內銀恐掀理財產品爆煲潮。昨天,內銀股全線下挫。銀行業分析師預期,內銀股將短期受壓,但由于絕大部分理財產品為銀行自行發行,風險可控,料事件發酵的影響有限。
內銀一般會向存戶銷售理財產品,請他們把存款轉投這類高息產品,集合起來的資金會打包借給或投資于不同的企業,通常這些企業都屬于監管機構定為高風險的行業,例如房地產。現在開始有理財產品爆煲,情況有如早年針對香港散戶的雷曼迷債事件翻版。
今年以來,內地理財產品銷售熱爆,羅兵咸永道一份報告指出,今年上半年,各內銀新發行的理財產品按年錄得大幅增長,建行(0939)和農行(1288)該類產品余額較去年6月30日增長3倍和2.6倍。市場擔心,類似華夏銀行的個案還會在其他內銀陸續爆發。
評論:內地銀行業近年來的理財產品推出品種繁雜,在監管力度上必然很難達到有效一說,華夏銀行理財產品爆煲一事,短期內對于內銀股的整體走勢無疑是打擊,給原本樂觀的投資者也是當頭棒喝。
4、滙豐PMI重上50.5 滬指反跌1% 年尾資金趨緊 后市續震蕩
11月內地官方和滙豐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終值上升至50.5,是13個月來首次重上50以上的擴張區間,進一步確認內地經濟企穩回升,但內地A股昨日依然尋底,上證指數全日下跌1.03%,再刷新近4年新低,但房地產股則逆市上升。
分析指,年末資金面趨緊,加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本月召開,政策存在不確定因素,預計后市將繼續反覆震蕩為主。
上證指數昨日早盤一度受滙豐中國PMI刺激而出現反彈,但很快沖高回落,上證指數最低曾觸及1957點,全日收市報1959點,下跌1.03%,成交額放大至430.3億元(人民幣,下同);深成指報收7710點,大幅下跌2.43%,成交358.8億元。
從盤面上看,釀酒、食品飲料、消費等板塊領跌,多只酒股跌停,不過,保險、房地產股則逆市上升。
盡管昨日有報道指今年內將不會有新股首次發行(IPO),而11月份官方制造業數據連續3個月回升,但是,投資者對經濟增長的憂慮依然揮之不去,加上年末市場資金面趨緊,是引發昨日股市下跌的主要因素。
滙豐昨日公布的11月滙豐中國PMI上升至50.5,連續3個月上升,并創下13個月來新高;而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日前公布的數據也顯示,11月中國PMI回升至50.6。11月滙豐和官方PMI均印證內地經濟企穩回升,但仍未來帶動昨日A股上市。
評論:匯豐PMI指數重回50枯榮線之上,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反映出內地經濟回暖的趨勢,但是無論是投資者還是消費者對這樣的經濟狀態似乎還是缺乏足夠的信心,尤其是在A股將面臨更大的解禁潮時,投資者的惶恐情緒逐漸體現,市場仍處于低迷狀態。而A股的疲軟亦給港股帶來明顯拖累,要改變這樣的狀態,或許還需要一段時間。
5、國泰工會不滿薪金加幅 圣誕恐罷工
中期業績虧損近9.35億元的國泰(293),上月底單方面宣布1.3萬名香港員工明年平均加薪2%,以及有第13個月酌情年終獎金。一直爭取加薪5%的國泰空中服務員工會昨天在機場抗議,不滿加幅,并要求資方今天重返談判桌,否則不排除在圣誕假發動工業行動;惟國泰表示,今年員工加薪幅度「已經定咗」,暗示不會更改。
約200名國泰員工,昨午在機場客運大樓內游行,抗議資方明年僅加薪2%,認為加幅過底,追不上通脹,要求至少加薪5%。工會主席黎玉嬋不滿仍未與資方就調整薪酬仍未有協議,就單方面宣布加薪幅度,要求國泰管理層今天下午3時重返談判桌,否則不排除在圣誕假期間采取按章工作或罷工。
評論:全球經濟疲軟,內地經濟狀態亦不佳,航空企業的經營狀況亦面臨較大困難,國泰員工的不滿情緒是多方面的,給集團帶來的影響也是深重,但是對于管理層而言,還是需要多體諒員工的心情,否則形成對峙局面雙方都沒好處。
6、固體廢物征費擬2016年立法
本港的廢物征費計劃醞釀多年,但至今仍停留討論階段。環境局昨天舉行集思會,征詢多個環保團體、業界代表及學者,對廢物征費的意見,局長黃錦星期望,最快2016年完成立法。
環境局昨天的集思會,有約80名代表參加。[注冊美國公司]黃錦星會后表示,本月內將把固體廢物征費的進展及意見,提交立法會討論。而政府希望籍征費鼓勵減少浪費,預計明年進行大型公眾諮詢,期望最快2016年立法。黃錦星指出,對上一次諮詢,主流意見支持按量收費,但細節仍須討論,政府對于收費水平持開放態度,但將考慮市民承擔能力。此外,政府昨天亦成立「惜食香港督導委員會」,推動社會源頭減廢,減少廚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