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共事業加價潮 中電加5.9%超通脹
本港公共事業掀起加價潮,繼港鐵(066)、九巴及大老山隧道后,兩電昨午也在立法會經濟發展事務委員會上公布加價消息。中電計劃明年平均加價幅度達5.9%,而港燈則加2.9%,明年1月1日生效。兩電連年加價,多名議員質疑政府監察不力,[注冊離岸公司]指出中電加幅高于通脹,將為明年整體通脹火上加油。
中電解釋,加價壓力源自天然氣價格飆升,目前使用的崖城天然氣是以20年前較低的定價簽約,但該氣源即將耗盡,要轉用按國際市場定價的西氣東輸二線天然氣,價格貴出三倍。加價幅度較低的港燈指出,受通脹及燃料成本上升影響而調高收費。中電代表在立法會上強調,加價后每度電仍只需1元多,比新加坡等外地城市更具競爭力;港燈負責人認為,加幅低過通脹可以接受。
多名議員質疑政府對兩電監察不力,環境局副秘書長劉利群表示,政府2008年與兩電商討5年發展計劃時,協議基本電價加幅只要低于5%,便毋須政府審批。環境局局長黃錦星提出,明年進行管制計劃協議中期檢討時,可一并檢視開放電力市場的可能性。
評論:公用事業類企業產品價格的上調,除了不堪高額成本壓力之外,或許更多的原因還是對后期經濟的樂觀憧憬,不管是天然氣的價格還是電價,相繼上調,對于企業而言都具有雙面作用,但是對股價而言,或更多的還是正面的刺激。
2、滙控洗黑錢罰150億 歷來最高 渣打達和解 再賠25億
本港兩大藍籌銀行滙豐控股(005)及渣打(2888),終于與美國監管機構達成和解,其中滙控就其未能充分遵守反洗錢及制裁法例的調查,將會支付共19.21億元(美元.下同),折合約150億港元,金額為銀行罰款中歷來最高。渣打亦就過往遵守制裁法律的問題及美元支付操作事件,與美國當局達成最終和解,額外支付3.27億元,折合約25.5億港元。
滙控指出,和解協議包括一項與美國司法部達成的延后起訴協議(即執法機構可延遲或取消起訴),并與其他美國政府機構取得協議,實現一項環球解決方案。滙控并預期快將與英國金融服務管理局決定一份承諾書的內容。
根據協議,滙控將繼續與監管及執法當局全面合作,并采取措施進一步加強其合規政策和程序。在與美國司法部的五年協議期內,將有一獨立的監察者對滙控的表現進行評估,監察其實施各項措施上的進展,以及就其合規職能的效益,作定期評核報告。
滙控指出,已對其架構、監控及程序作全面檢視,若干改善行動已包括在延后協議之中,包括提升集團金融犯罪合規部職權,新設一位集團金融犯罪合規審查主管兼集團反洗錢報告總監,由其協助設立環球金融情報組,以及已對全集團展開「認識你的客戶」檔案的檢討,第一階段支出,五年內約達7億美元。
評論:[注冊香港公司]渣打和匯控洗黑錢的事情或將很快告一段落,和解以及接受罰款都給兩家金融巨頭帶來贏得的教訓,今后的經營管理上將會有更佳表現,對企業未來的發展亦能起到正面促進作用。
3、瑞銀擬下季推人幣輪
瑞銀亞洲股票衍生產品銷售部董事總經理于正人預期,該行明年第一季會推出人民幣結算的認股證,并料明年市場將有近1.4萬只牛熊證及認股證發行。
于正人指,目前瑞銀已具備發行人民幣認股證的主要條件,因此最快2013年首季便能推出相關產品,現階段正進行內部測試。
現時,本港上市的R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ETF(交易所買賣基金)共有4只,分別是華夏滬深300(03188)、南方A50(02822)、易方達中證100(03100)及嘉實明晟A股(03118)。前兩者已先后獲批發行認股證,而牛熊證正在審批階段。
根據瑞銀資料,截至上周五(12月7日),華夏滬深300及南方A50已分別推出26只及37只認股證;12月每日平均成交額達4.1億及4.7億元。
評論:瑞銀擬發人幣輪,進一步推動人民幣國際化,而更可以看出,大行對來年香港窩輪市場的樂觀。香港窩輪市場沉寂已久,隨著經濟回暖,進一步激發香港窩輪市場的潛力,加大市場成交,對港交所的盈利而言也會是有幫助的。
4、內地新貸符預期 政策料穩定 首11月7.75萬億 超去年全年
內地昨日公布11月新增貸款5,229億元(人民幣,下同),因季節性等因素,按年少增約400億元,基本符合預期。而今年前11個月新增貸款累計已超去年全年規模,業內預料短期貨幣政策維持穩定。
消息指,明年新增貸款目標8萬億元左右,與今年基本持平。
人民銀行昨日公布,11月新增貸款5,229億元,按年少增約400億元,但按月則多增177億元。雖然數據較此前市場估計的約5,500億元略少,但考慮到年末臨近的季節性因素,基本符合預期。
人行初步統計數據亦顯示,11月份社會融資規模為1.14萬億元,按年增加1,837億元,升幅達19%。而今年首11個月社會融資規模為14.15萬億元,按年增加2.6萬億元,升幅達22.5%。據路透社統計,今年首11個月新增貸款累計達約7.75萬億元,已超過去年全年7.47萬億元的規模。
評論:從內地信貸新增量現狀看,信貸市場的回暖,從側面反映出了經濟的另外一個樂觀趨勢。信貸穩定也能反映出銀行以及內地經濟活動的現狀,在銀行業經營穩健的同時,給經濟的復蘇帶來的促進作用更加強健。
5、美議息前夕 百億偷步涌港 瑞信「最牛」 恒指明年看27000
市場預測美國聯儲局周四大有機會宣布QE3.5版,加速熱錢涌港。金管局昨再兩次入市,承接合共120億港元等值美元沽盤,[香港公司注冊]創10月20日以來第最大單日注資規模,為港股再添動力。
瑞信私人銀行發表港股預測,基本預測恒指12個月目標為23800點,相當于7%升幅;最樂觀估計恒指更可升達27000點,或21%升幅,堪稱投資界「最牛預測」。
美股昨晚午市上升,截至本港今晨2時15分,滙豐(00005)在美國掛牌預托證券(ADR)折算報80.35港元,較港收市價79.7元高0.65港元;中移動(00941)ADR折算報89.45港元,較港收市價89.1元高0.35港元。
有券商銷售董事形容,目前樂觀情緒充斥,偶爾傳出負面消息,港股仍是「跌唔落」。但他提醒,臨近圣誕節長假前,大市成交轉趨疏落,容易為大戶「舞高弄低」。恒生指數昨收報22323點,升47點或0.2%,主板成交593億元。
瑞信的基本預測假設美國財政墮崖終得以避免,歐元區縱然面臨危機仍可蒙混過關,全球經濟可望在明年錄得溫和增長。最樂觀預測則假設,明年全球和中國增長均較預期強勁。瑞信私人銀行部亞太區研究主管范卓云昨表示,債市經歷兩年黃金期后估值偏高,建議投資者明年聚焦股市,持有風險資產,建議增持港股、H股及泰股。
評論:國際熱錢持續涌港,不斷增強港股市場流動性,給市場帶來支持,如果歐美緊張局勢趨緩,內地經濟狀況良好,港股達到27000點并非難事。從另外一方面來說,這也反映出市場對港股后市的樂觀,有助于提升投資者信心。
6、16%僱主擬增聘 中資金融挖角
內地經濟企穩,利好金融、銀行業。一項調查發現,明年首季有16%受訪僱主計劃增聘人手,比率與本季相同。另有小型中資投行、證券行為吸納有外資機構經驗人才,愿意加薪2成及多付2個月離職金挖角。
人力資源顧問公司ManpowerGroup香港今年10月訪問本港801名僱主,發現明年首季經季節性調整的「凈就業展望指數」(即計劃增聘人手企業百分比,扣除擬減少職位企業百分比)為12%,比率與本季相同,較今年首季微跌2個百分點;有16%僱主擬未來一季增聘人手,4%擬裁員,比率亦與本季相同。
按行業劃分,金融、保險及房地產相對較好,凈就業展望指數為17%,按季升3個百分點,按年則跌2個百分點;其次為批發及零售業,凈就業展望指數為14%,按年微升1個百分點(見表)。運輸及公共事務業則僅4%,按年下跌8個百分點。
ManpowerGroup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徐玉珊表示,雖然金融、銀行業仍有零星裁員,但有小型中資投行、證券行逆市增聘有外資機構經驗人才,包括資產管理、風險管理及前線銷售員,以助企業改善營運及拓展業務;亦有中資金融機構計劃來港上市,因此需增聘具IPO經驗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