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公司配股合籌16億
不少上市公司藉市旺出售股份套現或集資,包括神州數碼(861)在內的四家公司昨天先后配售股份,涉資合共16億元。
神州數碼的大股東郭為,[注冊離岸公司]收市后宣布以12.5至12.7元配售8000萬股舊股,相當于公司已發行股本7.3%,價格較昨天收市價13.82元,折讓8.1%至9.6%,套現10億至10.16億元。
此次出售之后,郭為將受制于180天的禁售期,并淪為第二大股東。
郭氏原計劃配售6000萬股,因為市場反應佳,故增加2000萬股。根據公司披露資料,郭為原持有神州數碼14.1%或1.53億股份,配股后持股量將跌至不足7%,成為第二大股東,持股10.9%的閻焱將晉升為第一大股東。
除了神州數碼外,渣打新加坡分行尋求配售瑞安房地產(272)1.42億股或約2.4%股份,作價每股3.62至3.7元,較昨收市價3.86元折讓4.15%至6.22%,涉資5.14億至5.25億元。
而碧生源(926)則連續第二日被大股東兼執行董事趙一弘減持,平均售價每股0.502元,涉2500萬股或公司總股本1.59%,趙一弘已在周三以平均價0.554元減持3129.8萬股公司股份,兩日合共套現近3000萬元,目前趙一弘仍持有碧生源62.12%股份。碧生源昨天收報0.48元。
中國星(326)公布,向不少于6名承配人配售最多4億股,[注冊香港公司]每股作價0.14元,較公布日期前最近5個連續交易日之平均收市價0.1486元折讓約5.79%,配發新股相當于擴大后股本的約15.37%。中國星稱,預期配售所得款項凈額約5530萬元,擬用于在香港作物業投資之用。
評論:港股市場逐步回暖,提振投資者信心,配股集資以及新股市場的暢旺隨之而來,在一定程度上對港股市場形成支持,不過,配股集資過于頻繁對市場而言并不是太有利,反而會造成投資者對上市公司財務上的擔憂。新股市場則不同,隨市而旺,并對港股市場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加上最近新股表現不錯,更令投資者傾心。
2、貝萊德持5%港交所首曝光 成第二大股東批準與否證監不評論
2013年港股交投明顯轉旺,港交所(388)股價重現升勢,并獲機構投資者垂青。全球最大機構投資者之一的貝萊德(BlackRock),過往密密增持港交所,根據公開資料顯示,其持股量已上升至5.02%,成為第二大股東,僅次于特區政府。不過,分析員估計,短期內港交所股價較難突破160元的阻力位。
「披露易」網站的股權披露昨天顯示,貝萊德于本周一(1月7日)在場外增持約144.6萬股港交所,由4.89%增加至5.02%,令持股量上升至5628.53萬股。不過,今次未有顯示每股作價,并且是以「現金以外的資產」交易代價,未知是否與港交所的可換股債券有關。
貝萊德同時增加淡倉數量,由0.47%增加至0.60%。過去十年貝萊德的持股從未曝光,近日增持令人聯想其有否認購港交所上月配售的新股。
基于港交所的獨特地位,根據《證券及期貨條例》第61條,除證監會在諮詢財政司司長后,給予書面核準外,任何人士不能單獨持股5%或以上,稱為「次要控制人」。港交所的《公司組織章程細則》規定,任何人若成為次要控制人,必須立即向港交所呈交通知書,表明其是否已按規則取得證監會的批準。
評論:貝萊德增持港交所并成為第二大股東,表面上來看似乎只是對香港證券市場以及港交所未來發展的一個樂觀表現,而其他的方面則令人深思。雖然短時間內對港交所的股價能夠帶來的刺激還是稍微偏向正面,但始終還是會令投資者內心有些糾結。
3、內地網購料占消費品零售6%
利豐研究中心發表報告指出,內地網絡購物有望持續增長勢頭,預計今年網上零售總額將占整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左右,高于去年4%至5%的水平,估計該占比將于未來10年繼續提升。但報告也指出,網上零售正對實體商店的營運產生影響,而前者仍需要尋找可持續發展的營運模式。
該中心董事總經理張家敏表示,網購對實店特別是百貨店的銷售沖擊,難以于短期內量化,但不少實店商戶則開始拓展網購市場,并成為趨勢。他指出,目前不少百貨店采取聯營模式,靠出租鋪位賺取租金,造成千店一面或同質化,有必要在品牌定位方面作更多的創新。
副總裁林詩慧認為,網購對服飾等行業的沖擊最大,但對中高檔消費品影響則較微。目前不少奢侈品也有網絡銷售,但由于內地造假事件較多,相信一般消費者仍會選擇在實店購買。
評論:網絡時代的高速發展,給電商帶來莫大機遇,而在不遠的將來,網購將會繼續給實體店的經營帶來巨大壓力。兩者有效地結合早已成為新營銷方式。不過由于網絡的混亂短時間內很難得到有效改善,因此,電商的發展還是會受到一定的制約。
4、旺季不旺 珠寶化妝品上季滯銷 周大福同店增長跌 莎莎圣誕遜預期
本地零售商生意在去年尾的節日旺季連連敗退,昨日公布2012年底止第3財季營運數據的周大福(1929)及莎莎(0178),業績均轉差,周大福由于10月黃金周銷售及內地業務失色,拖累季內同店銷售增長錄得8%跌幅,管理層預期至少要到下一財年方可重拾升軌;一向抗跌力頑強的莎莎,圣誕節銷情遇冷,去年12月單月的同店銷售增長,竟由前8個月平均16%增幅降至7%。
周大福作為金鋪行業龍頭,市場期望本地零售回暖,該公司應可率先反彈,去年11月,本地珠寶首飾、鐘表及名貴禮品銷售已由連續數月的負增長或單位數升幅跳升至13.7%,券商紛紛將周大福的評級調高至「買入」。
莎莎昨日亦公布第3季營業數據,整體營業額增長19%至22億元,港澳地區同店銷售額錄得13%增長。不過去年12月生意卻有所放緩,相對于4月至11月平均約為16%的同店銷售增長,該月只增加7%,比該公司預期為差,本地客生意估計受到圣誕假期間外游人數增加所影響。
評論:零售銷售市場的受到多方面因素的沖擊出現增長疲軟跡象也是正常,物價的上漲,促使消費水平不得不提高,削減支出成為必然。不過隨著經濟的逐步回暖,零售銷售股的暢旺時代或將到來。
5、母企爆貪污 富士康曾挫一成
富士康國際(02038)母公司鴻海傳出貪污丑聞,[香港公司注冊]公司采購部門部分高層被指,向多間代理廠商索賄,并已被內地拘捕。
鴻海在臺灣證交所公告,事件已在偵查中,有待司法機關調查的結果。富士康昨日股價一度急挫逾一成,全日跌2.9%。
富士康昨早沽壓沉重,一度跌11.6%,其后買盤涌現,收復大部分失地,收報3.67元,成交逾1.3億元。
消息最初由臺灣《壹周刊》披露,報道指富士康數名采購部門高層,掌管每年巨額采購預算決定權,部分管理層向供應鏈廠商收取非法款項,其中涉及三星、Panasonic及Sony在臺的代理商。
評論:之前一度因IPHONE而旺極一時的富士康,在發生高管貪污丑聞之后,股價一度大幅向下,不過隨后的走勢表現似乎較堅挺,相信富士康的危機給企業帶來的影響還是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