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登陸港交所的第二家內地城商行——徽商銀行昨日掛牌,股價平開3.53港元,隨后震蕩走強,至收盤報3.60港元,漲幅1.98%,[香港注冊公司]首日表現好于前一周上市的重慶銀行。
根據此前發布的招股文件,徽商銀行H股首次公開發行(IPO)計劃發售26.13億股,其中23.51億股將作國際發售,約占初步發售股份總數的90%;其余10%的股份在香港公開發售,公開發售部分獲得超額認購約9.79倍,集資不超過101億港元。包括萬科置業、周大福在內的多個明星企業以基礎投資者的身份成為徽商銀行的股東。
在昨日舉行的上市儀式后,徽商銀行董事長李宏鳴對記者表示,徽商銀行地處中部,借助安徽省經濟快速發展的契機,將會有更多的發展機會,加上該行有良好的風險管理機制,在保持盈利增長的同時,也可以控制風險。
李宏鳴還指出,就目前而言,徽商銀行的不良貸款比率維持在0.5%至0.6%,屬于行業內的健康水平,此次募集的所有資金可提高資本充足率至16%。他補充道,如果推進利率市場化,首先要改革存款制度,盡管短期內會導致內地銀行的凈息差收緊,但企業的資金成本會降低,如果徽商銀行的息差保持在行業內的平均水平的話,利潤仍會有增長空間,未來擴大中間業務的發展以彌補非利息收入占比較小的不足。
內地城商行在香港上市,[注冊美國公司]徽商銀行并不是第一家。就在幾天前,重慶銀行剛剛成功敲開H股大門,成為近三年以來第一家在H股上市的內地城商行。不過,雖然重慶銀行獲得了7.81倍的超額認購,但其上市首日就破發。
德盛安聯資產管理亞太區首席投資總監陳致強指出,目前對內地銀行股無需過度擔憂,市場驚喜也并不會太大,預期政府對銀行的改革進程會有,但速度較慢,市場早已從股價中有所反應。中小型銀行想要獲得發展,必須尋找新的出口,進軍新經濟領域。目前上市的多為城商行,大型銀行仍在政策保護下發展,而非銀行金融機構有新的滲透,容易蠶食利潤空間,在競爭激烈的外部環境下,總體來看銀行的未來收益會呈逐漸下降的趨勢。
業內人士指出,內地銀行新股雖估值合理,[美國公司注冊]但中型銀行上季業績參差,且將面臨改革所帶來的沖擊,投資風險較高,不建議買入。有銀行分析員認為,內地銀行股多于掛牌后下沉一段時間再發力,大型銀行面對金融改革的防守性較強,預期表現較為平穩,始終為行業的投資首選。
繼重慶銀行和徽商銀行開啟赴港融資的大門之后,市傳有更多的城商行赴港上市,上海銀行、廣發銀行等都在積極推進上市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