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消息,據香港東方日報報道,香港證監會又再嚴打保薦人。香港證監會公開譴責工銀國際融資及工銀國際證券(統稱工銀國際)并罰款合共2,500萬元,指其在寶龍地產(01238)2009年上市時,對承配人違規行為視而不見,[新加坡公司注冊]更盡管懷疑承配人缺乏獨立性,仍然確保承配人會獲提供保證金融資,令寶龍得以順利上市。
工銀國際融資是寶龍上市的聯席保薦人之一,而工銀國際證券是聯席牽頭經辦人之一。
香港證監會是收到匿名信投訴,調查后發現工銀國際未有對寶龍介紹的若干承配人(即透過國際配售認購新股)進行客戶盡職審查;對承配人缺乏獨立性視而不見;及未有確保向港交所提交的文件內容屬真實等。
香港證監會指出,承配人乃由寶龍介紹給工銀國際融資,再由工銀國際融資將承配人介紹給其聯屬公司工銀國際證券,以開立認購發售股份的賬戶。
寶龍發售股份其后因認購不足而重新定價,工銀國際融資應寶龍的要求通知工銀國際證券,表示某些承配人需獲提供大額保證金融資以增加其賬戶的認購數量,從而避免上市計劃流產。其后,承配人的認購數量突然增加多達十倍。
鑒于承配人的認購數量出現不尋常的大額增幅,[新加坡注冊公司]工銀國際融資的一名員工曾懷疑承配人的指示其實屬于寶龍。但工銀國際融資并無作出查詢,以確定承配人與寶龍之間關系。盡管部分承配人認購數量遠超其申報資產凈值,但工銀國際融資仍向其配發股份。結果,承配人的賬戶在發售股份入帳后即出現巨額結欠。工銀國際證券隨后向某些承配人提供高達50%的保證金融資,而在國際大型配售中,一般不會批出此等水平的保證金融資。
據香港明報報道,香港證監昨日向工行(1398)子公司工銀國際開出巨額罰單,惟該行管理層在事隔5年后已人面全非。事實上,當年工行與東亞(0023)合資的工商東亞,已曾因歐亞農業造假曝光被重罰3000萬元,間接促成工銀國際的成立,最終竟仍再遭重罰。
工銀國際副行政總裁Mary Macleod接受本報查詢時稱,這是2009年歷史遺留的事項,當時工銀國際開業不久,所有涉及寶龍地產上市項目的員工目前已全部離職。她指工銀國際尊重香港證監會的決定。同時她還強調,工銀國際將以此促進公司繼續加強合規管理,提高雇員專業素質。
工行早年藉與東亞合資成立工商東亞從事投行業務。[新西蘭注冊公司]不過2002年工商東亞保薦上市的蘭花種植商歐亞農業,被發現財務文件涉及虛假資料,工商東亞被證監指未做好保薦人工作,被罰款3000萬元,其后再因其它違規操作被罰款3800萬元。
由于聲譽嚴重受損,工行在2010年將其持有的75%工商東亞股權全數售給東亞,惟將大部分員工轉移至2009年成立的工銀國際,希望擺脫過去陰影,惟最終仍難逃劫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