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港通臨近,加上近期內地經濟基本面、政策面均出現好轉,處于估值洼地的H股一時成為全球資金追逐的對象,港交所披露的股權資料顯示,7月下旬以來,外資機構建倉H股的跡象已非常明顯。
在全球機構積極掃貨的推動下,[新加坡注冊公司]港股已連漲7天,恒生指數直逼全球金融海嘯后2010年11月創出的高位,港股成交更是已經突破千億港元。
29日紐約交易時段,香港金管局再度入市,承接美元沽盤,向市場注入31.78億港元,令周四香港銀行體系港元結余升至2216.37億港元,至此,金管局7月份以來已累計向市場注資超過580億港元。
盡管金管局一再表示,資金流入香港是企業并購、派息等一般商業活動所致,但是,事實證明有相當一部分資金流入了股市。港股已連漲7天,恒生指數幾乎每天都創新高,30日最高漲至24912.22點,直逼全球金融海嘯后2010年11月創出的最高位24988.57點;此外,港股成交也是持續放大,30日一舉突破千億港元,達1001億港元,為近8個月以來最高水平,是6月日均成交額510億的近兩倍。
分析人士指出,港股持續放量向上突破的背后,[注冊新西蘭公司]是全球機構在積極掃貨,“眾人拾柴火焰高”。查閱港交所“披露易”上披露的股權變動信息則發現,近期申報增持股票的外資機構特別多,而且單家機構批量買入多只股票、單只股票買入金額巨大的情況并不少見。
港交所的資料顯示,掃貨機構來自全球各地,以歐美機構為主,也有的來自加拿大、澳大利亞、中國內地等其他地區。從機構類型看,既有摩根大通、瑞信、德銀這樣的著名投行,有富達國際、鄧普頓基金、德盛安聯等知名基金,也有Sun Life Financial這樣的保險公司,還有一些如Segantii Capital之類6月份才新進入香港市場的“新面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