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險資投資范圍的擴大,市場上動輒就會有萬億險資“入市”的說法。但是不是每次都有那么夸張呢?至少香港創業板的開閘就不是。
《第一財經日報》采訪的幾位資管“大佬”紛紛表示,[新西蘭公司注冊]多一個投資選擇自然是好事,但目前對香港創業板“興趣不大”。
對香港創業板“興趣不大”
3月31日,保監會發布《關于調整保險資金境外投資有關政策的通知》(下稱《通知》),在三方面拓寬了境外投資范圍,其中一條就是保險機構投資境外的股票拓展到了香港創業板市場。
保監會表示,2012年發布的《保險資金境外投資管理暫行辦法實施細則》放開了香港股票主板市場投資,經過兩年多的運作,保險機構境外股票投資取得了一些經驗,此時,放開香港創業板投資,能夠給予保險機構更多的自主選擇空間,有助于優化境外股票資產配置。同時,由于香港創業板很多上市公司的實際業務在境內開展,放開香港創業板股票投資,也符合黨中央及國務院關于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政策要求。
香港創業板對險資開閘無疑是《通知》中最受市場關注的,一時間,市場上又現萬億險資入市的說法。而香港創業板也被此消息帶動直接“飛”了起來。昨日標普香港創業板指數飆升4.88%,創下今年來最高點。
盡管如此,險資資管的“大佬”們卻表示對香港創業板尚且還“不感冒”。
“從政策上來說增加了一個投資品種可以選擇自然是好事,但我個人認為香港創業板對于險資沒有什么吸引力,與其買香港的創業板還不如在國內的創業板中尋找增長呢。”一位大型保險資管公司高管對本報表示。
而投資風格相較大型險企來說更為激進的國內某中型險企投資總監亦對本報表示,暫時還不會著力研究香港創業板的個股。
“一方面保險公司對香港創業板了解較少;另一方面,險資的境外投資目前還是以固定收益為主,加配少量境外藍籌。”平安證券非銀金融首席分析師繳文超對本報表示。
險資境外投資渠道拓寬
此次《通知》相關調整出臺前,保險資金境外投資以投資香港市場為主,港幣資產占比比較高,超過64%。從投資的品種來看,權益類資產是主要投資品種,比如在股票、股權和權益類的產品占比較高。此外,不動產的占比大約是20%,還有部分銀行存款和債券固定收益類的產品。保監會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12月末,保險資金境外投資余額為239.55億美元(折合人民幣1465.8億元),占保險業總資產的1.44%,比2012年末增加142.55億美元,增幅為146.96%。
“目前險資境外投資情況,[注冊塞舌爾公司]離《細則》中規定的余額不超過上年末總資產15%的上限,還有巨大的提升空間。”華寶證券稱。
而在此次下發的《通知》中,險資境外投資范圍擴至45個國家和地區,并放開香港創業板投資。具體來看,保險資產管理機構受托投資范圍進一步拓寬,其受托集團內保險資金投資境外的市場,已擴展至《細則》允許的包括澳大利亞、新加坡、巴西、韓國等在內的45個國家或地區金融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