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市場的嚴格監管可與美歐等市場相媲美,香港證監會通過徹查證券市場的不當行為、為多起內部交易定罪,在市場上贏得了執法強硬的聲譽。內幕交易已經成為香港證券市場中不可觸摸的一條“紅線”。
下手不留情
在香港“市場不當行為”受到嚴格監管,據香港證券及期貨條例,“市場不當行為”包括內幕交易、操縱證券市場、操控價格、虛假交易、披露誤導性的資料等。而在香港證監會監督的“市場不當行為”中,打擊內幕交易是重頭戲。在香港證監會的調查案件中,約有20%多的案件涉及內幕交易,是主要調查的第二多違規行為。
香港證監會負責對交易不當行為進行偵查及調查,旗下的法規執行部、市場監察部等部門會聯手監管內幕交易,近些年來陸續曝光了一些大案。
去年9月,摩根士丹利前董事總經理杜軍被裁定,犯有9項內幕交易罪和1項唆使他人進行內幕交易罪,被判入獄7年并繳罰款2332萬港元,并且5年內不得擔任上市公司董事職務。這是香港歷史上內幕交易刑事訴訟案中涉案金額最大、判刑最重的一案。
今年初,香港證監會向法院提出申請,指控對沖基金——亞洲老虎基金進行了內幕交易。要求法院下令禁止亞洲老虎基金在香港從事任何上市證券或衍生產品的交易。香港證監會還申請法院下令暫時凍結亞洲老虎基金及三個涉案人2990萬港元資產,這一金額相當于該基金涉嫌利用機密信息賣空股票所獲的利潤。有分析人士指出,這是香港證監會首次把監管觸角伸向香港以外的機構和個人。
處罰力度不斷上升
自2003年內幕交易在香港被定為刑事犯罪以來,香港證監會就內幕交易提起多宗刑事訴訟,處罰力度不斷上升,2008年開始有涉案人員首次被定罪。
當年7月香港證監會披露,香港上市公司順龍控股[0.45 0.00%]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財務經理熊麗美,她的職責包括監控順龍控股客戶的拖欠款項。在得知順龍控股一位主要債務人在美國申請破產保護后,熊于2004年12月拋售了所持的18萬股公司股票。證監會指出,盡管該債務人破產是公開消息,但它與順龍控股的關系卻并未公開。2005年4月順龍公布財年業績,指出上述債務人破產導致當年凈利潤下滑,順龍股價隨后重挫了20%。證監會稱,熊麗美依靠內幕消息提前拋售股票,避免了6萬多港元的損失。
分析人士指出,這起案件對香港金融市場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香港證監會法規執行部執行董事施衛民就表示,無論哪里發現內幕交易,證監會都將繼續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