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府重錘打擊房地產的炒賣,相信最近一段表現很不錯的本地地產股會遭受重創;另一邊廂,內地房地產商的訴求受到廣大網民的討伐,上周五A股憑此上漲的動力將轉為負面;美股技術上走弱,而美元指數則走強,這兩點對美股都不利,加上沒有2次量化寬松政策,美股失去一個主要的支持因素。
港股新聞:
1 受惠資金避險 美元指數有力再上
美國經濟復蘇前景不明朗,加上中國經濟數據有放緩跡象,美元受惠資金避險升溫,上周急升3%,令外幣捱沽。美匯指數技術走勢向好,本周有望繼續呈強。
包含6只貿易伙伴貨幣的美匯指數,上周中已升破6、7月以來的下降軌,亦明顯升越200天移動平均線(80.92),上周收報82.92。
歐元添壓 料下試1.26
美元升,歐元跌。歐元技術走勢亦轉差,跌破始自6月初的升浪軌道,上周大幅下跌4%,收報1.2754美元,略低于之前升浪的38.2%回吐水位,意味有可能下試50%回吐,即1.2606美元。
上周歐元區公布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數據顯示,希臘等周邊國家的經濟增長依然欠佳,加上意大利國債拍賣反應不理想,惹來市場對歐洲前景的憂慮。
歐洲周邊國家與德國國債的息差再度擴闊,亦反映市場避險情緒。
美元兌日圓上周亦升約1%,收報86.20。不過,周中一度跌至15年新低84.73,但在去年11月低位84.83附近有支持。
雖然聯儲局上周重新啟動量化寬松貨幣政策,以壓低市場息率,理應有助刺激游資投入風險資產,但投資者因憂慮全球經濟放緩可能帶來的風險,不敢冒進。
緊盯美中數據 美元難跌
基金追蹤機構EPFR數據顯示,最近1周(截至8月11日)數據顯示,環球資金由股市流向債券,凈流入環球債券基金的金額達44.6億美元。流向貨幣市場基金的資金亦連續3周上升,是2009年首季以來最長紀錄。
短期內,市場仍會關注美中兩國的經濟數據,料對較差數據的反應較大,受避險情緒影響,美元理應易升難跌。
評論:美元指數可以說是全球股市的風向標,今年上半年全球資本市場動蕩與美元指數有非常大的負相關關系,即是美元漲,則股市跌。
2美救市沒升級 歐危機更堪憂
美國聯儲局把資產規模維持在現時2.054萬億美元水平,顯示退市遙遙無期,不少評論更指這是“量化寬松第二期”(Quantitative Easing,又稱QE2),金管局前總裁任志剛認為目前未發展至QE2的階段,僅算是延長現有量化寬松政策;反而“財赤貨幣化”的風險較為令人擔心。
量化寬松延長 非進第二期
聯儲局主席伯南克(Ben Bernanke)上周宣布,將到期按揭抵押證券(Mortgage-backed security,MBS)的本金收益進行再投資,以維持資產負債表規模在現水平。
任志剛指出,在金融海嘯期間,聯儲局入市購入大量資產以支持市場,隨著這些資產到期,聯儲局收回資金后若不再作投資,資產負債表便會逐步收縮,因此其將回流資金再投資,并不能算是QE2,只代表決定維持現有政策,讓市場流動資金維持在現水平,推動經濟復蘇。
但聯儲局指明將到期的MBS收益,用以購買美國國庫券,而非如市場預期般用作購買MBS。任志剛坦言,購買國庫券等同借錢予財政部,這亦令人關注美國會否以QE為名,實行“財赤貨幣化”。
不過,他認為現況看不到美國有這個意向,而且QE政策并非“無敵”,當貨幣供應不斷擴大,所產生的效應亦愈來愈低,即所謂“回報遞減”(Diminishing Returns)效應,而且會令到市場對有關貨幣失去信心。
歐陷結構性困局 仍“大劑”
近期愈來愈多意見認為,美國已經一如日本跌入流動性陷阱(Liquidity Trap),任志剛則不同意,原因是兩地國民個性差別大。他反而更關注歐洲的主權債務危機。
問及不少港人都認為歐洲的金融危機并非太過嚴重,他坦言:“我(出事時)已經覺得好『大劑』,現在還是好『大劑』”。任志剛指出,歐元區各國的結構性問題始終需要解決,各方面亦正在尋求可以接受的方案。
評論:歐洲危機會否有第二波?這個問題大家應該提高警惕,而美國即使實行第二輪量化寬松,效果能否象第一輪值得懷疑,不過從現實需要出發,美國在危機產生后(目前還沒有看到)極有可能實行第二次量化寬松政策,到時候通脹就非常令人擔憂。
3 招金半年多賺75% 毛利率升
早前受山東省招遠市一個金礦火災而殃及池魚、被迫停產的招金礦業(1818)公布中期業績,上半年盈利為5.61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升75.53%,每股盈利為0.39元,不派中期息。雖然招金受停產事宜影響,但股價一直靠穩,上周五業績公布前更被偷步炒上,逆市升5.25%至18.84元。
上半年招金毛利約10.25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約77.26%,毛利率增加6.78個百分點至61.17%,增長主要由于今年上半年黃金價格上漲。上半年集團黃金總產量約為10,229公斤,按年升4.26%。招金指出,集團把握市場黃金價格走勢,能較好地判斷進行黃金銷售,于上半年,集團的黃金銷售價格為每克263.89元,高于上海黃金交易所平均價格253.80元,實現銷售效益最大化。
招金于上半年內共有3項重大收購,包括以1.85億元收購青河礦業八成股權,以4800萬元收購和政礦業八成股權,以及以4760萬元全購鑫豐源礦業。展望下半年,公司期望繼續保持上半年的發展勢頭,推進對外開發,以及增加資源儲量。
早前山東省招遠市一個金礦發生火災,同在當地經營金礦業務的招金,其中八成產量集中于招遠市的礦場。受這宗意外 影響,招金被當地政府要求暫時停產以檢查安全措施。
評論:避險可能會再次成為黃金上升的借口,美元漲而黃金同時漲的局面應該可以再次出現。因此對于紫金和招金,現價風險較小。
4 匯控總部再傳遷回香港
英國計劃明年開征銀行稅,新稅款對總部設于英國的銀行恍如洪水猛獸,銀行爭相走避。匯控(0005)原定于明年檢討倫敦是否仍然作為總部根據地,英國報章指出,匯控目前檢討總部的地點迫切性更大,并認為,匯控最有機會把總部遷往香港。
高層對英國針對銀行征稅反感
英國《獨立報》引述消息指出,最少1名匯控高級人員對征收銀行稅感到憤怒,認為匯控需要慎重考慮把總部撤出英國,有消息人士指出,“匯控是一門非常賺錢的生意,稅制改變會導致該行認真審視其根據地”,而匯控現時就倫敦是否仍作為總部地點檢討的迫切性,甚于明年,不過亦有意見認為匯控會按原本計劃,明年才進行檢討。
匯控每隔3年審視倫敦是否適合作為法定總部,對上一次于2008年作出檢討。有歐資分析員認為,目前香港和倫敦對于匯控的同等重要,相信注冊地由倫敦改為香港可能性最大,并相信做法對匯控有利,亦不會感驚奇,“只是名義上的分別,現時管理層都兩邊走”,他又認為,英國向銀行家征取花紅稅,更是高層舉腳贊成遷離倫敦的最大原因。
事實上,另一備受波及的國際銀行渣打集團(2888),行政總裁冼博德在月初業績會上亦受股東質疑不把總部撤出倫敦,他亦坦言倫敦作為金融中心的競爭力日益削弱,不諱言把總部撤走的考慮日益增加。
英國政府6月宣布,征收每年20億英鎊(約242億港元)銀行稅,明年實施。英政府擬推行第二波計劃,針對銀行家的薪酬和盈利征收“金融活動稅”,預料每年為庫房額外進帳50億英鎊(約606億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