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再次逼近萬點關口,港股今天相信會低開。內地通脹再成為焦點,在房地產價格高企及通脹壓力不斷增大的情況下,央行根本不可能松動銀根,內地股市的興奮有點莫名其妙,如果明年名義GDP增長下降的同時而通脹持續升溫,那么經濟基本面會嚴重惡化,股市還能有多少的上漲空間?我們還是緊盯黃金及黃金股比較現實。
港股新聞:
1 小QFII敲定 有望國慶前出臺 財政部港發新國債 擬港交所掛牌
人民幣投資產品起飛如箭在弦,消息人士稱,境外人民幣回流內地投資機制“小QFII”,有望在10月1日國慶前獲批正式推出。另外,國家財政部可能快將公布在港再發國債,并在港交所掛牌,成為首只人民幣計價產品。
投資股債比例設限 控風險
消息人士表示,據知小QFII回流機制(即境外人民幣透過在港中資證券及基金公司,投資于內地市場)的方案已大致敲定,但各家有機會問鼎首批小QFII配額的內地在港證券商及基金公司,仍就額度分配向監管當局作最后爭取,有機會在未來1個月落實出臺。
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據了解,出臺初期的小QFII方案會有不少限制,除了限制投資額度外,已批額度投資債券及股票的比例,亦有預設限制。但有分析指出,現階段最重要是先落實小QFII機制,有何限制并非重點,何況金融機構可根據早前公布讓銀行參與內地債市的規定,在投資安排上或可有一定彈性。
港交所首引人幣計價產品
至于港交所積極引入上市人民幣計價產品的努力,亦可望短期內成事;消息人士寄望財政部最快在未來約1個月內,公布第二度在港發行國債,這批國債亦有意在港交所上市。市場早前已傳出,第二批國債的發行規模以100億元人民幣為目標。
港交所內部有評估認為,盡管持有國債的散戶投資者甚少交投,機構投資者亦慣于在銀行間買賣債券,國債上市料未必帶來大量成交;但在人民幣計價的國債上市后,預期A股ETF,以至其它股票及衍生產品亦可望陸續推出,為產品發展開拓廣闊空間。
為配合預期人民幣國債上市,港交所為人民幣產品交易、結算的準備,近日大提速,分別在8月19日及23日兩度向經紀等中央結算參與者發通告,促請經紀行盡快在指定銀行開戶,以及為在中央結算開設投資者戶口的客戶,開設人民幣戶口。
證監會上周亦與六大證券業組織會面,解釋未來人民幣產品的交易、結算安排,并敦促經紀行確保計算機系統能夠配合。此外,港交所并擬于本周再發通告,知會市場9月稍后為參與者進行仿真交易、結算測試,確保市場準備就緒。
曾蔭權:相關產品需求趨增
身在俄羅斯訪問的特首曾蔭權在當地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隨著人民幣貿易結算業務日益蓬勃,內地以外地區的人民幣可用額估計將逐步增加,市場對人民幣金融產品需求也隨之增加。他亦樂意看見本港金融業開展一系列人民幣產品以應市場需求。
評論:如果財政部國債在港交所掛牌,對于港交所股價和香港市場來說將是一大利好,在股市成交淡靜的情況下,無疑又有一個新的發展機會。
2、8月CPI未見頂 下月估4% 炒通脹概念 內地股市升逾1.6%
農產品價格持續上漲使內地通脹預期升溫,機構和經濟學者普遍預測,快將公布的8月份內地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將再創新高,達到3.5%至3.6%。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認為,8月份CPI仍未見頂,預期CPI在9、10月將攀升至年內的高點4%左右。
通脹預期和消費旺季將臨,帶動農業類和酒類股受到追捧,推動內地股市昨日上升逾1.6%,創下2周內最大單日升幅。
市場料8月CPI逾3.5%
7月份內地CPI比去年同期上漲3.3%,創下了21個月來的新高。經濟學家普通預期,在農產品價格推動下,8月份內地CPI很可能突破3.3%的水平,再創年內新高。
日前在平安財富論壇上巴曙松更預期,8月份內地CPI仍未見頂。他指出,由于7月份的CPI還沒有充分體現農產品上漲和部分城市房租上漲等因素,因此全年CPI的高點將在9、10月份出現,CPI可能在4%左右,然后逐步回落。
受到內地洪災和國際小麥價格大幅上漲,已經激發了國內糧價的上漲預期,加上今年早稻產量減少6.1%,市場普遍預期,下半年內地糧價會穩步上漲,推高通脹。由于食品價格在內地CPI中的權重占了約三分之一,農產價格價上漲將推動內地CPI上漲。
從農業部公布的數據看,國內農產品和豬肉價格指數已經出現了較大漲幅,尤其是進入8月以來,上漲速度明顯加快。商務部的數據也顯示,食用農產品價格連續8周上漲。
明年首季GDP料約8%
今年以來,內地經濟增長逐季放緩趨勢明顯,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速度已從第一季度的11.9%大幅回落到第二季度的10.3%。巴曙松預測,第三季內地GDP將回落到9%上下,第四季度可能下滑至8%左右,明年一季度和二季度可能還會見到8%左右的水平。
在通脹預期下,農產林牧類股份受到追捧,而消費旺季即將來臨,酒類股股份受到消費旺季即將來臨而全線上漲。
上海綜合指數昨日收報2652點,上升1.61%;深指報11303點,上升漲幅2.43%;兩市總成交2,479億元人民幣,比上一個交易日顯著增加。
評論:無論股市怎么走,通脹始終是逃不掉的現實。4%那是被統計出來的數字,普通人的感知其實已經能判斷到。如果GDP在明年首季度下調到8%,而通脹又快速上升,那么經濟實質增長非常有限,甚至是實質負增長(因為被統計出來的通脹率很難讓人信服)。對于股市來說,這個意味著什么呢?
3洪良認錯 史無前例愿賠投資者
被證監會指稱招股章程有重大虛假資料的洪良國際(00946),昨晚發出通告,除承認招股書內容不可靠,更表示決定賠償投資者。對于有公司懷疑造假而向投資者賠償,做法史無前例,倘落實賠償的話,如何執行將為公眾所關注。
承認招股書內容不可靠
洪良招股書數據倘確定造假,可能招致刑事責任。盡管證監會早于3月底,已飭令洪良停牌,并凍結共9.97億元資產,但至今仍未有最終調查結果。洪良卻在這時走出來“認錯”,兼愿意作出賠償,事出突然,也令人關注,這是否意味公司打算以民事賠償方式,換取終止調查甚至避免可能出現的刑事責任。
惹民事賠償 換終止調查猜測
不過,證監會發言人昨晚響應,對洪良的調查和法律程序將會繼續進行,亦會繼續凍結有關的金錢,直至法律程序獲解決為止。
據本報了解,監管機構對洪良的調查仍然在全面進行中。而且,屬于臺資企業的洪良,經營地點位于內地,涉及的人物及文件涉及中港臺三個地區,搜集證供并非容易。
從事產銷針織布料和成衣,及以MXN品牌銷售休閑服的洪良,于去年12月上市,但于今年3月30日,即上市僅3個月即遭證監會勒令停牌,后者并入稟法院申請強制令,凍結洪良共9.97億元資產,金額相當于洪良招股集資凈額,理由是洪良涉嫌在證券交易中使用欺詐手段,及提供虛假或具誤導性的數據。證監會引用的多項條文,部分屬于刑事罪行。
證監會當時亦一并尋求法院頒令,將洪良上市集資所得款項,向該公司招股時認購新股的股東,以及曾買賣洪良股份的人士分派。
事發不久,洪良主席蕭登波還向臺灣傳媒表示,相信事件純粹是內地和香港對會計資料的不同解讀所引起的誤會。洪良其后于4月初授權包括兩名獨立非執行董事在內的審計委員會,對證監會提出的指控進行調查。
商議補償最佳方案 稍后公布
直至昨晚,洪良表示委員會已匯報調查的初步結果,指基于其現時調查所得,洪良在招股說明書內的陳述并不可靠。有鑒于此,洪良已決定賠償投資者,目前正在商議補償投資者的最佳方案,并會于稍后另行發表公布。
洪良一直未有公布截至去年12月止全年業績,其核數師畢馬威更于5月辭任,原因是該公司在審核洪良2009年全年業績時發現差異和問題,并就此向監管機構舉報。畢馬威一名高級經理梁思哲,早前已被落案起訴2項罪名。
評論:再難調查也要調查,豈可和稀泥讓事件簡簡單單就了結。
4富士康虧損11億 手機代工競爭烈
已發盈警、上半年股價表現最差的藍籌富士康國際(2038),中期虧損程度令市場嘩然,虧損擴大6.6倍至蝕1.4億美元(折合約11億港元),為公司自2005年上市以來最大虧損,每股蝕2美仙,不派中期息。富士康解釋,由于手機行業競爭劇烈,對供應鏈上的企業構成挑戰,面對毛利進一步下降,集團對下半年手機市場增長及全球消費市場狀ū3稚笊鰲
毛利率大幅萎縮
作為手機代工“龍頭”,富士康指出,上半年手機環境持續艱難,各品牌手機的市場份額轉移日益激烈,對手機供應鏈企業更加造成挑戰。綜合營業額僅微增2.1%,毛利更大幅受壓,跌幅達57%,錄9019.2萬美元,毛利率由6.6%銳減至2.8%。
集團虧損擴大,除因為毛利受壓外,物業廠房等資產及商譽減值亦錄得上升,分別增加1.3倍及21%。集團早于6月底發出盈警,預期產品價格下降、產品組合變動及較高的折舊費用,令中期虧損增加。富士康去年同期虧損1870萬美元。
在外部銷售中,雖然亞洲及歐洲市場均錄得增長,但計及成本開支等,連同美洲3個區域的業績表現均較去年倒退,且以美洲跌幅最為嚴重,倒退77.4%。
美洲業務倒退77%最嚴重
今年5月,富士康深圳廠房接二連三發生員工跳樓事件,最后母公司鴻海要加薪3成,不過,工資成本上漲的因素尚未反映在半年業績,期內,員工成本只增加3.8%至2.4億美元,雇員總數減少逾6000人,至11.2萬名員工。集團稱,公司推行全面薪酬政策,管理層亦會定期檢討有關政策。截至6月底,集團現金結余為11.1億美元,預期可應付營運需要,資本負債比率為11.06%。董事長兼行政總裁陳偉良表示,未來首要業務是開發新客戶,及在智能手機市場保持領先地位,隨產業整合持續,集團相信開拓增值產品的能力,是增強相對競爭力的重要因素。
截至6月底,富士康今年股價累積跌幅達43%,近期稍為反彈,截至昨日收市,年初至今跌幅為38%。
評論:工資成本尚未反映就虧損成這樣,反映這種經濟發展模式要落幕,富士康雖然在內地規模龐大,但是其發展策略一直不算扎根內地,從他們培養內地人才的機制可以看出,本地化基本免談,因此談不上升級換代。
5黃光裕發兩函 爭國美股權及利益
國美電器(493)內訌升級,黃光裕和陳曉從輿論戰爭取同情,到了出動銀彈爭取股權及商業利益的階段,雙方力求于九月二十八日的股東特別大會上獲勝。昨晨,兩份由黃光裕方面向國美發出的“終止函”和“要求函”遭國美曝光,國美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