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完成A股整體上市的上海醫藥(601607.SH)又在資本市場謀劃大動作。
9月6日,上海醫藥發布停牌公告,稱正在籌劃與公司相關的重大事項。本報記者從可靠渠道證實,上海醫藥將赴港發行H股,初步確定融資額為80億左右,將成為一家同時登陸A股和H股的大市值醫藥企業。
“赴港上市,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融資,因為此前A股整體上市時沒有涉及到融資。”接近上海醫藥的知情人士表示,赴港募集資金后,上藥將會在全國范圍內展開大規模并購擴張,特別是在醫藥商業領域,希望謀求與國藥集團旗下國藥控股(1099.HK)抗衡。
根據醫藥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未來2到3年是行業格局重新確立關鍵期,龍頭企業在市場上的整合勢在必行,并購將是未來關鍵內容。
赴港上市
上海醫藥停牌公告稱,因重大事項存在不確定性,公司股票9月7日起臨時停牌2個工作日,于9月9日起復牌,并將公告相關進展情況。
本報記者多方采訪獲悉,正在討論的重大事項極有可能就是上藥集團赴港上市。
2009年10月,新上藥剛剛通過“三合一”的重組方案,完成上藥集團在A股的整體上市,成為上海市國資委醫藥資產的唯一上市平臺。在資本市場再次發力,為何相隔如此之近?
上述知情人士告訴記者,赴港上市直接原因在于,外向型發展戰略急需資金支持,此次募集資金額度估計在80億左右,在香港醫藥資本市場算是“很大的數字”。
至于上海醫藥為何不選擇在A股增發?該人士解釋說,相比較H股而言,A股公司治理環境還“不夠好”,對于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的改造“限制太多”,特別是對于上藥集團這樣的老國企,如果在A股增發,面臨不確定性太多。“可能需要拖一年多時間,但是現在產業大環境不允許上藥等待,并購和改造都需要馬上啟動。”
國藥控股隸屬于國藥集團,2009年在港上市。國藥控股此前在香港上市取得的成績,可能也是刺激上藥赴港上市原因之一。“國控在H股被給予40倍PE,上海醫藥在A股的PE不到30倍,差距還是蠻大的。”
上藥集團董事長呂明方此前是香港上市的上實醫藥董事長,包括其管理團隊,都在香港資本市場有相當人脈和資源積累,將會為上藥赴港發行提供便利。
作為上海國資試點企業之一,上海醫藥有意試行高管股權激勵計劃,并承諾最快在年底前就能完成。如果赴港上市,股權激勵計劃可能更為順利推進。
志在并購
大規模并購擴張,迅速在資本市場動作,重組后上藥似乎被注入了不同于以往基因。
上藥集團董事長呂明方對記者表示,下半年將進一步推進工業、商業并購,其中,工業領域將選擇“大病種、大品種”;商業領域下半年的擴張重點是力量相對薄弱的北方地區。
此前,新上藥已經在華東、華南地區重組了廣州中山醫醫藥有限公司、山東商聯生化藥業有限公司、常州亞邦制藥有限公司和福建省醫藥公司,重組對象都是地方排名前列的商業龍頭,預計將在2010年為新上藥帶來收入約50億元。
“我們并購才剛剛開始。”上藥集團內部人士對記者指出,工商業領域并購會同時進行,但眼下重點還是在醫藥商業領域,此次募集資金將有一半以上用于醫藥商業并購,此次再融資也不會攤薄EPS。
呂明方此前表示,2010年新上藥任務之一就是完成空白市場“掃盲”,將加大對全國范圍內公司商業空白點或薄弱點如廣東、江蘇、山東等地的布局,實現區域性商業龍頭向全國性商業龍頭真正轉變,進一步加強競爭力。
上藥迅速動作一大背景在于,醫藥流通行業面臨大變局。商務部已經形成了醫藥流通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并將于近期出臺。新規劃將鼓勵醫藥流通企業兼并重組,培育國家級、地市級醫藥流通企業龍頭航母。
目前中國現有醫藥流通企業1.6萬家以上,多數“小而散”。排名前三家國藥控股、上海醫藥和武漢九州通,合計市場份額只有20%左右,遠低于發達國家70%比重,巨頭們都開始在全國范圍內搜尋并購對象,一輪大規模整合箭在弦上。
國信證券9月6日報告指出,上海醫藥全國擴張步伐可能比預期更快。
爭鋒國控
作為華東醫藥分銷市場的老大,上藥集團和央企背景的國藥控股的明爭暗斗,對于這一點,雙方都不避諱。
呂明方承認,在醫藥商業并購上,會直面對手國藥控股競爭。事實上,在福建省醫藥公司的并購中,雙方就已經展開了一輪爭奪。而目前雙方也都對全國第四大醫藥流通企業南京醫藥產生了興趣。
作為醫藥流通行業“一哥”,國藥控股優勢在于全國范圍內的布局。今年5月,國藥控股正式將觸角伸向貴州,成立國藥控股貴州有限公司,至此,國藥控股基本完成了銷售網絡的全國布局。
而上藥優勢則在華東市場,就全國布局和銷售總額而言,明顯遜于國藥控股。2009年,國藥控股銷售額達446億元;上海醫藥重組后達到300億元左右,位列第二。
根據上海醫藥8月初最新中報,今年上半年上海醫藥分銷和零售業務實現銷售收入143.20億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長24.37%;毛利率達到9.10%,市場份額居全國第二,次于國藥控股。但在華東地區市場份額約為17.59%,其中在上海的市場份額為54.42%,領先于國藥控股。
“大家都想做老大,看中的并購對象也是差不多的,必然要爭奪。”接近國藥控股的人士評價說,兩家企業都有政府背景,在洽購地方龍頭商業企業時,資金往往是地方企業或政府衡量的一個重要籌碼,這也是上藥謀求大規模融資重要原因。“誰握有資金越多,在并購中越是占據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