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獲悉,小QFII管理辦法或于今年國慶前出臺,預計總體投資額度為200億元;投資標的方面,允許投資交易所債券占總額度八成,股票占兩成;首批合資格小QFII將同時通過證監會兩個部門批出,其中基金和券商各獲100億額度。
建銀國際研究部聯席董事兼經濟師林樵基昨日在記者會上表示,首批小QFII將于國慶前出臺。據接近監管層的消息人士透露,證監會會同外匯局提交的小QFII方案已于今年7月份上報國務院,目前所有業內征詢工作已經完成,國務院可能近期擇機宣布具體辦法,時間很有可能是在國慶節之前。也有業內人士表示,香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9月6日赴京拜會“一行三會”后曾轉述證監會意見,表示“希望能盡快實行小QFII”,這被部分業內人士理解為小QFII即將成行的信號。
上述消息人士認為,小QFII與央行8月16日發布的《關于境外人民幣清算行等三類機構運用人民幣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試點有關事宜的通知》并行不悖,小QFII依舊處在只允許投資交易所債券市場的規則框架內,債券投資部分沒有突破到銀行間債市。
但在操作層面,以海通(香港)此前推出的人民幣債券基金為例,獲得小QFII額度的在港中資券商和基金也可通過香港的銀行渠道投資于國內銀行間債券市場,所以該類基金的投資標的將變相無礙于小QFII制度本身局限。據記者了解,包括易方達和中銀國際在內的在港中資機構均向香港證監會報批了類似的債基產品。而銀行則更快一步,首宗境外機構參與內地銀行間債市交易日前已產生。工銀亞洲在上周獲得央行批出額度后,已在銀行間債市購入一年期央票,收益率為2.09%,涉及金額1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