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等國家紛紛采取了資本管制等遏制熱錢持續流入的辦法。然而,作為自由貿易港的香港卻無法進行資本管制,一旦周邊國家采取更大強度的管制措施,香港無疑將面臨更多熱錢涌入的風險。
在國際熱錢大規模流入香港的情況下,香港勢必形成資產泡沫,而最大的風險在樓市,特區政府首要的就是針對樓市采取強而有力的行政措施。
香港再度成為熱錢狙擊戰的前沿陣地。根據業內人士估計,9月和10月,流入港股的熱錢約有8500億港元。與此同時,2個月之內,恒生指數上漲12.2%。香港樓價更是從2008年10月急速攀升了47%。由此,香港人士紛紛建議,調整港元與美元聯系匯率制度以遏制熱錢大規模流入香港。
不過,昨日,香港金管局總裁陳德霖強調,港元盯住美元的聯系匯率制度一直是香港經濟穩定發展的基石,香港政府無意對該制度作出調整。
此前,香港特首曾蔭權也表態,在其任內不考慮改變聯系匯率制度。
熱錢蜂擁香港
美國當地時間11月3日,美聯儲將就第二輪量化寬松措施作出最終決議。“從近期美國公布的包括第三季度GDP增速等在內的經濟數據來看,美國經濟復蘇仍顯疲弱。因此,美聯儲啟動第二輪量化寬松措施可能性極大,而一旦美聯儲進一步實施量化寬松措施無疑將進一步推低美元。”一位銀行業內分析人士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即使美聯儲不采取第二輪量化寬松舉措,美元的疲弱也將在持續。”
復旦大學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華民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指出:“一方面,美國的疲弱經濟以及美聯儲第二輪量化寬松的可能性將導致資金大量流出美國本土;另一方面,人民幣持續升值及中國央行年內再度宣布加息的預期持續熱化。這將引發未來會有更多國際熱錢因虎視中國內地市場而流入香港蟄伏。”
上述分析人士繼而補充:“近半年以來,亞洲地區包括印尼、新加坡、泰國等在內的新興經濟體,由于經濟發展勢頭普遍強勁而導致本國貨幣紛紛升值;同時由于通脹情勢漸趨嚴峻,這些新興經濟體又采取了加息的舉措,從而加大套利空間而引發國際熱錢蜂擁亞洲各國及地區。在此情況下,新加坡等國家紛紛采取了資本管制等遏制熱錢持續流入的辦法。然而,作為自由貿易港的香港卻無法進行資本管制,一旦周邊國家采取更大強度的管制措施,香港無疑將面臨更多熱錢涌入的風險。”
強硬插手樓市
華民表示:“在國際熱錢大規模流入香港的情況下,香港勢必形成資產泡沫,而最大的風險在樓市,特區政府首要的就是針對樓市采取強而有力的行政措施。”
匯豐亞太區行政總裁王冬勝曾警告,樓價被低息環境扭曲成畸形,加上人民幣升值及美元弱勢,造成輸入性通脹,并助長股市、地產及期貨投資急升,令資產泡沫急速形成。他又指出,香港當前已出現泡沫,強調政府應采取適當措施避免出現問題。摩根資產管理大中華組別基金經理葉義信指出,在資金充裕及人民幣升值預期下,熱錢將繼續涌入香港,加上香港樓市仍有承接力,預計樓價會繼續攀升。
“盡管在聯系匯率制度下,美元的持續走軟將加劇熱錢流入香港的態勢。但是香港不可能放棄盯住美元的聯系匯率制度,一旦放棄也就意味著,香港就喪失了作為自由貿易和資金自由周轉的亞太金融中心的地位。”華民指出,“特區政府應該針對樓市采取強而有力的杠桿控制手段,對購買者進行明晰的身份認定,即不是香港人、不在香港繳稅的人都不能在港購房。”
同時,華民進一步表示:“由于相當規模的熱錢流入香港都源于內地的加息及人民幣升值預期,因此在美聯儲采取量化寬松措施下,中國不宜再度加息從而降低套利空間,并對熱錢流入采取資本管制的措施。”而對于不斷高漲的通脹預期,華民認為:“在當前情況下,央行采取窗口指導等行政手段比采用加息等價格手段更為有效及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