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港媒報道,人行收緊銀根及通脹創兩年新高,不單未有嚇窒股市,熱錢反而繼續流入,伺機撈底買貨,中港股市成交竟高達7100億元。恒指收24700點,升199點(0.82%)。穆迪調高中港債券評級,業界相信此舉會吸引更多熱錢涌入中港市場,年內恒指可維持大漲小回格局,惟短線而言,美元技術反彈將令股市及商品市場出現較大震蕩,現階段指調整完結仍言之尚早。
反映美元兌一籃子貨幣的美匯指數連升5日,昨晚逼近78水平。由于美匯指數與港股走勢差不多成反比(即美元升、港股跌),大福證券中國業務部副總裁郭家耀提醒,現階段入市宜控制注碼,待股市出現較深調整時,有銀彈部署出擊。
值得留意,即月期指未平倉合約已累積至11.75萬張,屬近數月偏高水平。一名期貨交易員透露,近兩日有機構投資者加注開淡倉,而沽空金額亦處70億至80億元甚高水平,淡友或借美元反彈伺機發難。
基金掃貨友邦彈3.6%新高
港股全日成交增至1228億元,單是最后15分鐘錄得220億元交投,收市后晉身MSCI指數成份股的友邦(1299)占四成,約86億元,主要是指數基金趕及收市前買齊貨,股價彈3.6%,收報24.45元創新高。受惠加入MSCI指數,尾市摩根士丹利狂掃友邦保險。
恒指昨午后最多反彈386點,但收市升幅收窄一半,主要是A股收市前急回所致。滬綜指收報3147點,上升1.04%,深成指則收報13684點,倒跌0.15%,兩市全日成交增至5047億元人民幣(約5854億港元)。
國都證券分析員張翔指出,市場縱消化高通脹預期,但加息壓力尚未消除,對內房內銀股不利,中港股市月內易大跌難大升,焦點將移向通脹受惠股、新興產業及保險股。內地上月通脹升至4.4%超預期,通脹投資主題成炒作熱點。
受惠板塊之一資源股表現最佳,中石油(857)及中石化(386)A股彈逾半成,H股亦進賬約3%。
高盛薦買建行、中信行
高盛指出,上調準備金率對內銀股盈利影響中性,并能對抑制通脹帶來正面作用,具有較好存款基礎的銀行會受惠,建議買建行(939)、工行(1398)及中信行(998)。
此外,光伏新興產業股昨日的表現亦不俗,卡姆丹克(712)及創益(2468)齊漲逾4%。保險股跑贏大市,平保(2318)彈4.7%,財險(2328)升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