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龍江大地剛獲豐收的11月,食用油市場正上演著漲價風潮。11月26日,在哈爾濱市的一家大型超市內,“金龍魚”5升裝大豆油從49.5元漲到56元,“九三”5升裝非轉基因油從44.6元漲到52元。該超市的工作人員對記者說,這股漲價風潮在10月份時就已刮起,豆油價格接連上調,不少市民前來搶購。但哈市市民更加青睞地產的“九三”,超市經常賣空斷貨。
在龍江叫好的“九三”非轉基因大豆油,每年的產量有一半由本省消費者購走,30%銷往吉林,20%賣給了遼寧。“九三”每加工國產大豆一噸比進口大豆在成本上高出數百元,在零售價格上卻比加工進口大豆的“金龍魚”便宜。這就是目前我省油脂加工企業面臨的難題。(下轉第十五版) “九三”即使坐擁東北三省豆油消費市場,卻又怎么比得上“金龍魚”行銷全國的風光?
非常人物:“非轉”衛士田仁禮
如果要在黑龍江找出幾個對龍江大豆產業愛恨交織,卻難以自拔的“非轉”衛士,身兼九三老總、中國大豆協會副會長的田仁禮算得上一個。因為龍江“非轉基因”大豆的標簽就是他第一個提出并標注在產品上的。
11月22日,當記者見到這個為龍江非轉基因大豆振興呼喊多年,并依然為之奮斗的田仁禮時,他依舊激動:“我們是在和美國的資本大亨博弈,敗下陣來是必然的。”國家大豆產業掌握在國際四大糧商A(ADM)、B(邦吉)、C(嘉吉)、D(路易達孚)的手中,他們在2004年收購了我國70%的大豆油脂企業后,近些年來還不斷加快兼并腳步。據美國農業部公布數據,2008年國際糧商已經控制了中國85%的加工量。2007年、2008年人民幣升值,國際大糧商把大豆賣給加工企業后,僅靠匯率就賺走了12%,而加工國產大豆的企業利潤只有2%。國際糧商在大豆產業中翻手為云、覆手為雨,近幾年國內豆油市場漲價起伏頻繁的推手就是被外資收購的食用油品牌,“有了12%的外匯利潤,他們搞特價推廣市場,我們成本高,賠不起。利潤小時,他們領著食用油漲價。”
“加工國產大豆有‘三高’,其一產區大豆加工企業財務成本高。我們是一季收購四季加工,需要巨額資金才能滿足收購,只能貸款,平均加工一噸大豆比進口大豆多花80元;其二售出成本高,產區內售出面對的是農民,工廠要自己付包裝、裝卸費用,收儲一噸要85元成本,而進口大豆的價格就是到廠價格。其三,運輸成本高,黑龍江是大豆的主產區,但不是銷售區,我們的大豆運往山海關每噸需要運費100元,而進口大豆運送到車間需要20元。三高相加,相差了245元。這還沒算上進口大豆進港比國產大豆每噸低300~400元的價差。”田仁禮為記者算明了這筆細賬后說,現在國家給企業補貼,補在了進口大豆與國產大豆價格的明差價上,但是那245元的成本要企業承擔,面對一樣的食用油消費市場,加工就是賠錢,所以目前我省150家油脂企業中,開工率不足一半。“所以九三非轉基因大豆油怎么能賣到山海關以外?”田仁禮反問記者。
“九三每年都在加工龍江大豆,我們要保住非轉基因大豆,可是賠錢怎么辦?無奈之下,我在天津、廣西等地接連設廠加工進口大豆,為的就是用加工進口大豆賺的錢,養活加工非轉基因大豆賠的錢。而且為了保住非轉基因大豆油品牌的純潔性,九三加工進口大豆用的是另外的一個品牌。”田仁禮說。
被迫采取“曲線救豆”的田仁禮說,即使除去“非轉基因”的食用安全因素,龍江大豆對我國的大豆產業安全也至關重要。“看看今年韓國白菜歉收猛漲的價格,誰敢承擔放棄龍江大豆產業的責任?”
沒有了龍江大豆這個壓住價格杠桿的秤砣,進口大豆還會這么便宜嗎?
企業對策 抱團取暖:扛起非轉基因大旗
我省160多家油脂企業面臨加工賠錢,不加工停產的局面,也曾有人想過“叛逃”。一家油脂企業的老總對記者說,有企業想偷運進口的轉基因大豆到龍江加工,大豆協會知道后,把各企業的老總找去開會,幾經爭論,終于達成維護龍江非轉基因大豆品牌純潔才能絕地反擊的共識。
“目前我省的油企大都建在地區級單位范圍內,生產規模不大、產品同質化嚴重,根本不具備市場競爭力。”國家大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朱秀清對記者說,目前我省擁有一定規模的大豆油脂加工企業164家,雖然年處理量達到700萬噸,占全國加工能力的1/10,但沒有形成有規模的企業集團,結構松散。
面對國際資本的來勢洶洶,小企業的單打獨斗顯然不是對手。我省今年7月份召開的一次專題會議提出,對我省160余家加工企業進行有序調整,重點扶持那些技術創新能力強、產業關聯度大、輻射面廣、具有較強競爭力、節能環保的龍頭企業。要鼓勵省內大豆加工企業通過聯合、兼并、重組等方式,組建起幾個規模大、有很強競爭力的企業集團,實現強強聯合。
“龍江油脂企業窩里斗時有發生,內斗就耗去了很多不必要的資本。所以即使還沒有實現強強聯合,‘抱團’也是龍江油脂企業面對外資的最好辦法,企業達成價格聯盟,對豆農收購價格一致,對外銷售豆粕價格一致。”國家大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朱秀清如此建議。
田忌賽馬:高蛋白優勢搶市場
“進口轉基因大豆出油率21%,龍江非轉基因出油率也可以達到這個水平,可我們不具備價格優勢。其實龍江大豆還有一個高蛋白的優勢,我們沒有必要和進口大豆針尖對麥芒。”國家大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總農藝師龔振平提出的差異化發展讓人醍醐灌頂。
差異化發展的策略猶如田忌賽馬,讓進口大豆去壓榨豆油,而龍江大豆去發揮高蛋白優勢。“龍江大豆是兼用大豆,高油脂、高蛋白,壓榨豆油、做食品、入藥都好。”龔振平說,我省目前研制的大豆品種中蛋白含量在45%的有9個,最高的品種蛋白含量高達46.4%。眾所周知,蛋白質為人體所必須,近些年來百姓對于健康更為關注。我們完全可以走一條非轉基因高蛋白加工的路線,搶占高端市場。
龔振平搶占高端市場的建議與我省很多加工企業不謀而合,在九三惠康公司,一臺二氧化碳超臨界生產線吸引了記者的注意。據該公司研發中心副主任楊福明介紹,該生產線利用二氧化碳萃取技術,能實現大豆產品無毒無農藥殘留,可以用于多個大豆產品的加工,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生產線,用該條生產線生產的超臨界粉末磷脂和大豆油已經投放市場,成為該領域的尖端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