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27日),本田中國新聞發言人證實,本田在中國的4家整車組裝工廠全部停產。這場由于零件廠工人要求加薪而停工,已波及整車生產以及其他上游供應商。而與此同時發生的還有某IT代工廠的連跳事件以及廣東地區的民工荒。這些事件只有一個共同點是,那就是事件的主角——加工廠工人,也可稱為農民工,他們似乎正在以各種不同的方式宣告中國人口紅利時代的終結。加上近期人民幣升值壓力,加工貿易企業或將面臨一場前所未有的打擊。
30年以來,中國經濟奇跡得以創造很大程度得益于人口紅利,中國勞動力過剩與價格廉價,吸引了大量的國外企業到中國沿海地區建廠,本田與富士康正是其中典型的受益者。富士康的創始人郭臺銘曾這樣坦然說過,公司是靠“四流人才,三流管理,二流設備,一流客戶”。顯然,價格低廉是眾多代加工工廠對勞動力的唯一要求。
然而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城市化以及工業化浪潮迅速推進,以80后、90后青年為主的工人對于生活的要求也在提高,正如很多學者的觀察發現新一代的農民工吃苦精神和忍耐力都不如其父輩,相反他們有著更多的追求和欲望。但是他們的追求或者欲望又往往是被企業以及社會忽視而長期壓抑。
一位本田員工在網上曬出了工資清單:基本工資675元,職能工資340元,加上一系列的補貼能夠拿到1211元,除去房租,吃飯等日常花銷后,只剩余400多元。這可以說是中國大部分加工貿易工廠工人工資單的縮影。其實如果排除物價上漲因素,今天的農民工的工資甚至低于第一代農民工。
本田停工門以及某IT代加工廠的連跳事件曝光之后,代加工企業被推倒輿論的風口,被紛紛指責為血汗工廠。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勞動力成本低廉原本就是代加工貿易的一大特點。這是因為加工貿易企業的平均利潤都較低。有數據表明,目前加工貿易的利潤僅僅在5%左右。路透在中國最大的商品交易會上所做的調查顯示,如果人民幣相對溫和升值5%,將令中國出口商蒙受損失并明顯損及其業務,加工貿易企業可能因難以承受,而引發倒閉、破產。那么同樣的,當用工成本上升到一定幅度,加工貿易企業同樣無法生存。
但是,工資上漲可能成為未來的一個趨勢,富士康連跳事件發生以及本田停工后,已經引起了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全國總工會、公安部等部門的重視,因此,可以預估最低工資標準還有可能還會提高,規定同工同酬的政策也可能在近期出臺。如果再加上未來人民幣升值的預期變為現實,諸多的的不確定性累加,加工貿易企業或將遭遇一個前所未有的打擊。而向中西部轉移也成為加工貿易企業現實的唯一選擇。
另外,中國服務業長期滯后于經濟的發展,這也是中國長期以來對于加工貿易依賴度較高的主要原因。據資料顯示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從1990年的31.3%微弱地增長到2000年的33%,而2004年又下降到32%。對比發達國家服務業占GDP比重的平均水平則達到67%,其他發展中國家服務業的平均比重也有45%。 因此中國的服務業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服務業同樣能夠創造大量的就業崗位,當服務產業發展起來,才真正能夠改變中國經濟對于加工貿易的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