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的經濟分析人士一致認為,在全球產業分工日益深化的背景之下,一國出口的商品完全是由該國生產的假定,已不能真實反映全球貿易復雜的現實;一國對另一國的順差也不能被簡單地解讀為只有該國在受益。
“基于商品原產地規則的現行國際貿易統計方法有其合理性,但不能作為評估當下雙邊貿易關系的最終依據,更不能成為判斷雙邊經貿關系真正受益者的唯一標準!睂ν饨涃Q大學中國世貿組織研究院副院長屠新泉說。
屠新泉說,評判誰是國際貿易的受益者,根本上要從商品的增值角度來看!半S著全球產業分工的深化,商品貿易的增值鏈條變得很長、很復雜,很多國家,包括對中國持有逆差的國家,都從這一增值鏈上受益,而中國往往處在附加值較低的終端。”
以筆記本電腦為例。上海海關的一項實地調研表明,中國生產的惠普筆記本電腦出口到美國后,市場售價約為1000美元,其中美國公司在銷售環節獲利169.6美元,中國企業得到的加工費僅為30.3美元,只占售價的3%左右。然而,在現行的貿易統計規則之下,每一部電腦的所有成本都算在了中國身上。
亞洲開發銀行研究院近日發布了一份報告《iPhone是如何夸大了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的》,指出即使中國購買更多美國企業發明、設計的高科技產品,也不會增加美國的出口,原因是這些產品中的大部分都是在中國生產,而以原產地為標準的貿易統計方式意味著中國“進口”的美國產品價值最終都會算在中國身上。
報告以美國蘋果公司的產品為例稱,iPhone手機完全由美國公司設計和擁有,多數元件由其他國家生產,中國只進行了組裝,在一部批發價格為179美元的iPhone上,僅得到6.5美元。然而,在統計貿易數據時,每一部iPhone的所有成本都算在了中國身上,造成了對中美貿易關系的扭曲。
該報告進而指出,以傳統的貿易統計方式計算,中國去年因出口iPhone而帶來的對美貿易順差為19億美元,而一旦將從美國進口的零部件的價值以及中國加工之外的環節所帶來的價值排除之后,將出現美國對中國4810萬美元的順差。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部副部長趙晉平說,iPhone是傳統貿易統計方法如何扭曲中外貿易關系的一個很好例證。事實上,“中國制造”不僅是中國創造價值的過程,更是其他國家創造價值的過程。
趙晉平說,“中國制造”是全球產業轉移、分工和多個國家共同合作的結果。中國制造業出口的50%以上由外商在華投資企業完成。其中,高新技術產品和機電產品的出口中,分別有83%和75%來自外商投資企業。這意味著,中國從其他國家進口原材料、零部件,有時還有機械設備,然后在中國完成加工組裝。
世界貿易組織總干事拉米10月在對法國參議院的演講中說,人們所說的“中國制造”其實只是在中國組裝,在全球價值鏈中,它的商業價值來自產品在中國組裝前的許多國家。因此,“制成品原產國”這一概念正在逐漸過時。
他舉例說,中國出口美國的蘋果iPod產品近90%的價值來自美國、日本、韓國等。如果對貿易統計數據進行調整,以反映不同國家對產品貢獻的實際價值,那么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應該減半。
中國海關總署署長盛光祖此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外商投資企業通過加工貿易給中國“制造”和“轉來”了大量的貿易順差,因此它們既是中國貿易順差的主要來源,也是中國貿易順差的主要受益者。
“外商投資企業利用中國廉價的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從事加工貿易,獲得其中絕大部分利潤,而中國僅得到少量加工費。但是,以原產地為標準的貿易統計方式意味著加工費之外的大量價值也被轉移到了中國身上!笔⒐庾嬲f。
盛光祖說:“由于加工貿易的存在,中國從日韓等周邊國家和地區大量進口加工裝配用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加工為成品或半成品后出口到歐美等國家和地區,造成了原來屬于周邊國家和地區對歐美的貿易順差‘轉移’到中國內地。”
“以商品原產地為標準來計算雙邊貿易時,中國對那些制造業資本輸出比較多的國家,往往持有大量順差。這只是國際產業分工的外在表現形式,貿易增值鏈上的所有參與者都是受益者,而中國往往只是扮演加工者的角色!蓖佬氯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