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最大工會組織“澳大利亞工人聯合會”(A W U )日前發布公告說,該組織將于2月14日啟動名為“別在澳大利亞傾銷”的運動,以喚起民眾關注,說服政府采取措施,限制相關商品進口,防止“貿易欺詐”。
此舉可能把澳大利亞政府置于進退維谷境地:如果不滿足工會方面要求,可能犧牲選票;另一方面,如果采取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可能激化與中國等重要貿易伙伴的矛盾,損害經貿利益。
中國商品或成靶心
澳大利亞工人聯合會的公告沒有直接攻擊中國,卻強調制造業是傾銷行為的重災區。因此,一旦這一運動展開,來自中國的商品不免成為最大受害者。
澳大利亞工人聯合會全國書記保羅·候斯說:“我們聯合會將與制造業部門結成聯盟,以說服澳大利亞政府,我們需要強化對貿易欺詐行為的監管,這些行為損害了澳大利亞利益。”
據他說,澳大利亞工人聯合會日前所做的民意調查表明,相當多的澳大利亞工人并不清楚外國貿易傾銷的危害性,因此醞釀中的運動將把重點放在對工人以及廣大民眾的宣傳教育方面。
“當工人們被告知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則如何遭到扭曲和欺詐時,他們會很快理解,不能阻止非法貿易傾銷將使澳大利亞喪失就業機會,并使更多制造業部門倒閉。”候斯說。
他表示,這項運動將謀求法律變更,以確保“我們擁有公平的競爭環境”。
吉拉德政府面臨兩難
澳大利亞工人聯合會成立于1886年,擁有超過13.5萬名會員,是澳歷史最為悠久,規模最大的藍領工人工會組織,在澳政壇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去年6月,正是在這個工會組織的有力支持下,朱莉婭·吉拉德通過工黨黨內斗爭成功取代陸克文成為新總理。
另一方面,吉拉德政府深知,中國等新興經濟體對礦產品的強勁需求對于澳經濟免受全球金融危機重創發揮了至關重要作用。來自澳大利亞外交和貿易部的數據顯示,2009至2010財年,中國繼續成為澳大利亞最大貿易伙伴,雙邊貿易額達到903.3億澳元(1美元約合1.01澳元),中國首次超過日本成為澳大利亞產品和服務的最大出口市場。
不難理解,與中國等國的貿易使澳大利亞贏得了大量就業機會和商業利益。鑒于此,澳大利亞官員近期多次表明反對保護主義的立場。澳大利亞貿易部長克雷格·埃默森此前在印度訪問時表示支持貿易自由,反對國際貿易中訴諸保護主義。
然而,一味反對保護主義肯定不能平息工會的訴求。來自墨爾本的獨立政治分析師詹姆斯·羅伯茨指出,對于吉拉德而言,麻煩才剛剛開始。他認為,吉拉德政府必須在工會和中國等貿易伙伴間找到平衡,而這一點并不容易做到。
澳國內形勢復雜
今年以來,澳大利亞東部遭受嚴重洪災,工農業生產遭受重大損失,一些經濟學家擔心,澳大利亞經濟在高利率條件下可能陷入高通脹與消費低迷并存的局面。這種情況極可能助長保護主義情緒,禍及進口部門。
澳大利亞政府1月27日宣布將通過增加稅收和削減預算為災區重建融資。反對者認為,此舉可進一步打擊本已疲弱的消費市場。一些經濟學家指出,受高利率、洪災、物價上漲以及稅負增加等因素影響,預計澳大利亞零售業銷售額今后一段時期仍將維持疲軟態勢。
當前,零售部門業已顯現出保護主義傾向。澳大利亞主要零售商近期聲稱,消費者的海外網購行為威脅到國內傳統零售行業的經營,它們聯合要求政府對海外網購征收10%的商品服務稅。
這次澳大利亞工人聯合會在發布反傾銷運動公告時,強調要與相關行業聯合行動。因此,不能排除工會、零售商和制造業部門集中向政府施壓的可能性。
在真正的壓力到來之前,某些嗅覺靈敏的政客似乎已試圖趕在“潮流”前頭。在澳大利亞工人聯合會發布所謂反傾銷公告之后不久,澳大利亞外長陸克文即放話說,如果中國不升值人民幣,“將動搖全球經濟復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