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通脹是貿易順差造成的嗎?兩天來,這一議題成為京城輿論的熱點。
風波起自2月27日。當天,央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易綱在一個公開場合表示,“貿易順差過大是通脹的源頭!币粫r語驚四座。
這句話在網上被熱炒,并被境外媒體廣為報道。
頃刻間,爭議沸沸揚揚——如果易綱的結論成立,則要抑制當下的通脹趨勢,就要從外貿下手。
“以我對易綱的了解,他不會簡單地說‘貿易順差是通貨膨脹的原因’。通脹原因是多方面的,貿易順差不是主要原因,更不是唯一原因。”3月1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主任隆國強對本報記者表示。
這場爭議可能還要持續一段時間——3月1日,進京參加兩會的全國人大代表宗慶后帶來一份觀點與易綱相似的提案。這位飲料大王在提案中建議進一步采取措施鼓勵擴大進口,從而減少貿易順差,緩解物價上漲的壓力。
“德國日本為什么沒通脹”
2月27日,在北京某報舉辦的一個論壇上,易綱應邀作了題為“應對發達國家量化寬松貨幣政策最佳選擇”的演講。
這位央行副行長一開頭就提出:“發揮進口對宏觀經濟平衡和結構調整的重要作用,促進貿易收支基本平衡!薄盎仡櫤暧^經濟四大指標,我們在經濟增長、新增就業以及物價穩定上執行得非常好,但國際收支不平衡問題還較為突出,由于順差較大,國家外匯儲備增長就比較快。這就是為什么十二五規劃提出要求國際收支趨向基本平衡。”易綱表示。
他認為,經常項目大量順差是我國當前面臨通貨膨脹的源頭。為了保持人民幣匯率的基本穩定,央行在外匯市場上要買進外匯,而在買外匯過程中,央行吐出基礎貨幣,盡量對沖,但仍然面臨通貨膨脹的壓力。
對此,隆國強也承認,人民幣貨幣發行一個重要的驅動因素是銀行的外幣資產增加,這是沒問題的,但是貿易順差只是推動流動性增加的原因之一。
“流動性過剩并不直接轉變成通脹,它有可能轉變成資產泡沫,流通中的貨幣增加了,但未必導致廣義貨幣供應量的增加,這與貸款政策有很大的關系,而這就是金融體系、金融政策的問題!甭鴱娬f,“說流動性過剩導致通脹,中間還是有傳遞的,與貿易順差就沒什么關系了!
隆國強還強調,貿易順差在整個外匯儲備中所占比例是有限的,假設貿易順差占GDP的3.8%左右,里面還包含經常項目順差、其他項目順差、資本項目順差,此外還有熱錢流入,貿易順差對于流動性供給推動的作用僅僅是一部分。
清華大學中美關系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周世儉的看法與隆國強相同。他援引海關數據說,2010年中國貿易順差約1800億美元,其GDP占比為3.2%,遠低于德國、日本。德國自1952年以來,連續58年保持貿易順差,順差占其GDP最高時曾達到8%。日本自1981年以來,連續29年貿易順差。在這兩個國家都未發生通脹。
而且,最近三年,中國的經常項目順差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逐年下降。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我國這一數據已從2007年的11%下降至2010年的3.2%。這與2009年以來國內通脹壓力日益增長的軌跡并不同向。
“不主張秋后算賬”
“我們要搞清楚通脹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我認為農產品漲價是一個很直接的原因;國際上的價格傳導、成本推進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多種因素共同構成!甭鴱姺治龅。
國家統計局方面早前在解釋1月份CPI數據時也表示,八大類商品和服務項目中,食品價格上漲和居住價格上漲幅度最大。
2010年,食品價格上漲對居民消費價格同比漲幅貢獻超過70%,居住價格上漲貢獻超過20%;今年1月份,食品價格上漲貢獻仍超過60%,居住價格上漲貢獻接近30%。
國家行政學院決策咨詢部研究員王小廣認為,現在貨幣對物價的影響是外生的,內因還是由于食品供求關系,現在又有一個比較突出的因素——石油。今年CPI保持上漲或者推高是國際商品價格形成的傳導。
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則在2月28日的一個論壇上指出,目前的通脹局面與2009年超發貨幣有關,但不主張“秋后算賬”,因為當時的各項政策也是迫于當時的嚴峻形勢。
隆國強認為,抑制通脹要多管齊下,匯率要適當升值,降低進口成本;要增加糧食、農產品的供給,提高農產品生產效率,降低農業生產資料的成本。
“農業生產資料成本漲價,如柴油、化肥、農藥上漲都是石油漲價帶來的,而中國油價是與國際接軌的,控制農業生產資料上漲是政府要做的事情。”他說。
宗慶后建言擴大進口
盡管在順差是否通脹源頭的話題上爭執不下,但通過增加進口來平衡順差,是各方都一致開出的藥方。
易綱雖然認為從源頭上解決通脹問題就要減順差,但他強調,“減順差不是壓出口,應將重點放在增加進口,大力發展服務業,并且限制‘兩高一資’產品的出口!
商務部在這方面的看法也一致。在2011年全國商務工作會議上,商務部部長陳德銘表示,“十二五”期間要堅持進口與出口并重,在穩定出口增長、保持和擴大國際市場份額的同時,更加重視擴大進口,發揮進口對宏觀經濟平衡和結構調整的重要作用。
據悉,商務部近期將召開專門會議研究擴大進口問題,以期在不壓出口的前提下使貿易順差趨向平衡。
這也是宗慶后此次準備向兩會提交的那份提案的主旨所在。
在這份提案中,宗慶后認為,目前我國外匯儲備居高不下,西方國家又在施壓人民幣升值,導致外匯儲備面臨大幅縮水。而進一步采取措施鼓勵擴大進口,可以降低外匯儲備,減少損失。有利于促進國際貿易收支的平衡,減少貿易順差。
“擴大進口幅度增加意味著把過剩的人民幣消化掉,從而有助于抵制通脹!彼f。
為此,宗慶后建議出臺相關優惠政策,鼓勵擴大進口先進的裝備與技術、擴大引進設備進口免稅的目錄,引進裝備和技術推動重點行業的發展,例如節能環保、高新技術行業,以促進我國企業結構轉型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