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地震發生以來,擁有7000多家日資企業的江蘇逐漸感到“震波”帶來的影響:部分依賴日本本土原料供應的日資工廠原材料、零部件供應鏈受阻,交貨期延遲8-10周。
目前,江蘇省有關部門已開通服務綠色通道,主動、高效、便捷地服務企業,建立起應急協調機制,下一步還將重點解決供應鏈配套問題。
據介紹,日本是江蘇省第二大貿易伙伴。2010年,江蘇省與日本雙邊貿易額為569.1億美元,是全國對日貿易額的19.1%,其中出口254.6億美元,產品主要有紡織服裝、數碼產品、電視機等,進口314.5億美元,產品包括液晶顯示板、電子元器件等。
記者采訪獲悉,在華日企供應鏈遭遇的影響,一方面因為日本道路港口優先運送地震物資,部分日資企業原材料進口延誤,另一方面來自日本關聯企業停產或減產。
受地震災害影響,松下、索尼、東芝、豐田、日產等日本知名企業先后關閉了在災區的工廠,災區之外的多家企業也因用電受限、運輸不暢,導致生產能力受損甚至停產,影響其在中國的配套生產企業。
蘇州近鐵國際物流有限公司因日本成田機場供貨發生爆倉,致使物流系統處于半癱瘓狀態。蘇州佳能、日立顯示器、曙光制動器、富士膠片等公司已經發生主材原料滯留日本港的現象。
無錫新區集聚了300多家日資企業,這些企業中的大多數總部集中在東京和大阪,未受到地震和核泄漏事件的直接影響,但部分公司因總部或主力工廠在日本東北地區而受到了較大沖擊。
專業生產汽車、工程機械零部件的江蘇森威集團副總工程師陳愛華表示,此次日本地震的影響短期內主要體現在供貨上,但從長期來看,對本土企業轉型的刺激作用及日本災后重建對行業的拉動效應都將顯現。
日本大地震后,江蘇省啟動應急處置機制,組織開展走訪慰問日商活動,并加強對相關出口企業的指導和扶持。
目前,江蘇各地已建立起應急協調機制,機場、港口等開通服務綠色通道,南京海關、江蘇省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等部門也在企業通關、貨物流轉、貨物倉儲等方面為中日貿易通道提供更大便利。
受地震影響,部分在華日資企業將部分產能臨時轉移至中國。從3月14日起,杰士電池由于位于日本巖手縣的零部件配套商受地震影響停產,已將部分產能轉至無錫工廠。
企業方面普遍預計,隨著地震對供應鏈等環節的影響進一步得到確認,相關影響可能會進一步顯現。
江蘇省商務系統的跟蹤調查顯示,目前這個省少數原料進口和產品出口都在日本震區的加工貿易大戶受影響程度較大,加工貿易占江蘇對日出口的58.6%和進口的49.2%,大地震造成對日物流嚴重不暢,對日出口形勢也面臨挑戰。
出口目的地處于日本震中的一些外貿企業所受影響更加直接。南通一家對日進出口達7000多萬美元的電子生產企業,進料和出口地區均為日本仙臺,目前與日本生產貿易商聯系出現中斷,面臨較大風險。
江蘇省商務廳廳長朱民表示,對一些受地震影響開工不足或已半停產企業,由當地政府和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協調疏散部分用工到配套企業和關聯企業工作,支持企業開展用工培訓,全力保留員工資源。
江蘇省相關部門近日還通過協調金融部門加大對日資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幫助他們渡過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