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6月我省被列為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地區后,一批外貿企業紛紛“試水”。然而,由于手持美元、歐元的外商不愿意將匯率變動的風險“轉嫁”到自己頭上,我市只有少數幾家企業在出口貿易中使用了人民幣結算這是記者昨天從“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政策宣講會”上獲得的消息。該會由市國稅局、國家外匯管理局江蘇省分局、市商務局和南京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聯合舉辦。
進口貨物結算額是出口的246倍
據介紹,近年來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美元、歐元等主要國際結算貨幣匯率大幅波動,外貿企業面臨著較大的匯率風險。為此,我國決定在部分城市開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我省也在其中。
自試點以來,截至今年3月底,我省共有909家企業“試水”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金額達到450億元,結算涉及48個國家和地區。
“南京的外貿企業在進口貨物中使用人民幣結算的,目前一共辦理了116筆,金額為36.3億元;但出口貨物時用人民幣結算的企業還是極少數,只辦理了3筆,金額為1471萬元,進口貨物結算額是出口的246倍。”國家外匯管理局江蘇省分局相關人士表示。
擔心承擔匯率風險,不少外商不認可
為什么在推行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時,出口貿易比進口貿易難推進呢?
世德催化劑(南京)有限公司銷售經理黃有旺說,雖然他們是出口貨物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企業,但目前依然在用美元和歐元結算。“在人民幣升值的大背景下,進口貨物時付給客戶人民幣,對方當然樂意接受。相反,如果出口貨物時要求客戶把手頭的美元、歐元換成人民幣來付賬,那么匯率波動的風險可都得由對方‘買單’了,因此客戶不大能接受。”
專家:企業應提高產品競爭力
國家外匯管理局江蘇省分局相關人士表示,目前我國在與大多數國家和地區進行的貨物貿易中,九成以上采用美元或歐元結算。企業若以匯率相對穩定的人民幣進行跨境貿易結算,不僅有利于規避匯率風險,也有利于降低二次匯兌成本。
“去年下半年以來,原材料、用工成本上升,另外隨著銀根收緊,中小企業的資金成本隨之增加,這些都吞噬著出口企業的利潤。”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開展人民幣跨境結算,可以幫助外貿企業減少成本。
“遺憾是的,目前不少出口企業的產品仍以代加工為主,利潤微薄,缺乏競爭力。在這種情況下,當然難以說服外商用人民幣結算。因此,企業必須加強創新和自主研發,在產品有競爭力的情況下,才有能力要求外商接受人民幣結算。”參會的一位外貿專家這樣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