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山東省商務廳統計,本屆廣交會我省展位3820個,參展企業1922家,出口成交額27.6億美元,比上屆增長10%,但表面數字卻難掩諸多隱憂。為轉移生產要素成本上升壓力,參展企業普遍提高了報價。青島交易團的調研結果顯示,機電產品成交價格較上屆提高5%左右,日用消費品價格提高10%左右,紡織品價格提高15%以上。成交價格雖有提升,但受原材料價格、工人工資上漲以及人民幣升值等因素影響,企業利潤依然走低,39%的機電產品企業、54.3%的輕工企業、78.3%的紡織服裝企業反映,出口產品毛利下降超過5%。
青島企業普遍反映,目前在手訂單較為充足,60%以上的機電產品企業訂單已排到6月份,部分已排到9月份。但節日禮品、紡織服裝、家居裝飾品等勞動密集、利潤微薄,轉移成本上漲能力較差的產品,受用工短缺、匯率波動、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困擾,參展企業接單更為謹慎,部分企業甚至出現挑選訂單或以推遲交貨期為由“推單”的現象。青島交易團調研結果顯示,日用消費品以3個月以內短單為主,占55.5%,比上屆提高了7.5個百分點,家紡、服裝、鞋3個月以內短單數量分別占其訂單總量的57.8%、59.4%和62.6%。濟南交易團調查結果也顯示,與上屆廣交會相比,多數成交合同交貨期在3個月以內,訂單普遍提價5%—15%,但并不足以彌補成本上漲,企業利潤空間進一步受到擠壓。
值得欣慰的是,面對紛繁復雜的外貿形勢,我省不少企業選擇通過推出創新產品,積極探索出口轉型升級之路。據山東省商務廳統計,91% 的企業推出了新產品,62% 的企業新產品成交額比上屆增長。
多重壓力下的外貿企業境遇,正愈發讓人擔憂。經濟導報記者從山東省商務部門獲悉,在日前結束的第109屆廣交會上,受用工短缺、匯率波動、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困擾,部分企業甚至出現挑選訂單或以推遲交貨期為由“推單”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