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歐盟一直是浙江小商品企業青睞的貿易輸出地,但金融危機后,美國、歐盟等地經濟始終未能顯示出強勁的復蘇勢頭,不少做外貿的浙商們轉而開辟非洲與中東地區作為其新的市場。
然而,近期非洲以及中東地區的動蕩給浙江企業的外貿與投資帶來了直接的負面影響。不少企業表示,受當地動蕩影響,中東及非洲地區業務萎縮,部分企業訂單大幅銳減。
但部分專家也表示,在整體環境不太樂觀的情況下,應該從長遠考慮,中東和非洲市場的未來發展潛力仍然不可小覷,企業也應該主動出擊,從危機中尋求生機,挖掘中東、非洲等地區新的市場支撐點。
歐美市場高端產品需求減少
"今年這半年過去了,看來是有點困難。"寧波市幸福進出口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旭對其美國、歐盟等市場的業務完成量備感憂心。
"現在還沒看到歐美經濟很強勁的復蘇跡象。"陳旭表示,"另外,由于價格上漲,進口商與中間商們的利潤空間被擠壓掉,由此導致了他們積極性受挫。"
陳旭也指出了這樣一個趨勢,歐美市場對于質優價高產品的需求明顯減少,轉而尋求檔次低、價格低的產品。"原來(產品)開發、創新等方面的更高要求,很多現在都沒有了。原來要求精工細作,需要花高價錢的,今年這類產品的需求明顯減少。"
浙江哈爾斯真空器皿股份有限公司國際貿易部的銷售主管陳伙銀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如今歐美市場的生意并不好做。但他也表示:"因為我們的產品屬于日常用品類,影響并不那么大,像有些高端的消費品影響可能會更大些。"
業內人士指出,美國經濟逐步好轉仍存在不確定因素,而歐元區債務危機很可能進一步蔓延,加之日本地震和核輻射危機等問題,全球經濟的復蘇步伐堪憂。對于浙江的外貿與投資企業而言,歐美市場的恢復恐非一朝一夕之事。動蕩影響非洲、中東市場
正是由于歐美市場的持續低迷,不少浙商紛紛將眼光瞄準中東與非洲等新興市場。中投顧問宏觀經濟研究員白朋鳴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表示:"中東和非洲很多產業還是空白,企業投資潛力巨大。尤其是非洲擁有豐富的礦產、石油、農業等資源優勢,大大激發了浙商投資的熱情。另外,對于浙江中小企業來說,開展海外投資,實現當地生產、當地銷售是應對全球日益增強的貿易壁壘的一個有效辦法。"
但中東、非洲等地的政局不穩,尤其是近期利比亞等國的局勢動蕩,讓不少浙商們很受傷,部分企業甚至萌生退意。
浙江鑫鴻拉鏈有限公司的業務員黃燕涵告訴記者,中東地區的業務近兩年一直都不怎么好。今年利比亞戰亂,包括此前埃及局勢動蕩,該公司今年上半年在這些地方的業務基本沒動過。
陳伙銀也告訴記者:"我們公司在中東的市場其實蠻大的,非洲也有。上半年還是有些影響的,主要是中東的客戶,訂單沒有往年來得積極,盡管客戶訂單仍在下,但是沒有往年那么多。"但陳伙銀也表示,因該公司中東的主要業務集中在伊朗與迪拜等地區,所受影響不大。
白朋鳴指出,在目前這種情況下,浙江對外貿易與投資的企業應該提高風險意識,對于可能面臨的損失做好全盤估量,并采取相應的風險防范措施,同時提高企業管理能力,盡量將損失降到最小。另外,這些企業在整體環境不太樂觀的情況下,也應該從長遠考慮,中東和非洲市場未來的發展潛力仍然不可小覷,企業也可以主動出擊,從危機中尋求生機,挖掘中東、非洲等地區新的市場支撐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