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6月CPI創出3年新高之際,中國主要的鐵礦石進口國澳大利亞再拋“炸彈”——該國將從2012年7月1日起,針對其國內的礦產、能源、交通等行業的500家大型企業征收碳排放稅。
經過近6個月的醞釀,7月10日,澳大利亞總理吉拉德在堪培拉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澳政府明年7月1日起對500家大型企業碳排放征稅,價格為每噸23澳元(約合160元人民幣),征收價格每年按2.5%的幅度增長。
彭博社10日援引吉拉德的話稱,澳大利亞政府預計,有關計劃將可在2020年,削減1.59億噸的碳排放(即按2000年水平,減少約5%的排放)。
吉拉德說,氣候正在發生變化,尾氣排放和人類活動都對其產生影響。澳大利亞政府決定向碳排放征稅,以減少污染。她說,澳政府計劃的征收范圍約包括500家大型公司,但暫不對汽油征稅。
征收對象包括
力拓、必和必拓
按澳大利亞此次公布的方案,將被征收碳稅的這500家公司的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占到了澳大利亞總排放量的60%以上。
據財新網10日報道,這次被列入征稅名單的公司,包括力拓(Rio Tinto)、必和必拓(BHP Billiton)和伍德賽德(Woodside Petroleum)等礦產資源和石油巨頭。此外,像國際電力(International Power)、TRU能源(TRUenergy)等電力企業,布魯斯科(BlueScope)、一鋼(OneSteel)等鋼鐵公司也被納入征稅范圍。
財新網報道稱,澳大利亞的這一碳稅征收計劃將實施3年,以便在2015年后過渡到溫室氣體總量控制和碳交易機制。雖然飽受礦產、能源等行業的反對,但該方案已獲得包括綠黨和安德魯·維爾基(Andrew Wilkie)等獨立議員的支持。由于綠黨在澳大利亞參議院掌握著可以打破平衡的關鍵票數,這大大增加了固定碳價計劃在2011年下半年獲得澳大利亞國會通過的可能性。如能獲國會通過,澳大利亞將成為繼歐盟、新西蘭之后的第三個在全國范圍內引入碳交易機制的發達地區。
據澳大利亞政府測算,碳稅的征收將使其國內的居民消費價格水平同比提升0.7%。為緩解對居民生活的影響,吉拉德還宣布,政府將對澳家庭用戶和商家給予一定補償——將撥款92億澳元(約合98.84億美元)支持就業和工業;撥款150億澳元(約合161億美元)用于補償家庭額外開支。此外,政府還計劃撥款用于清潔能源開發研究。
吉拉德說:“為碳排放定價,是澳大利亞應對氣候變化整體計劃的核心部分,未來澳政府將更關注清潔能源!彼表示,這是澳大利亞轉變經濟發展模式的開始。
中國進口價格或被推高
澳大利亞各大能源企業,是碳排放稅的最主要反對者。早在前總理陸克文執政期間,他提出的“碳污染減排方案”就遭到各大能源企業的圍攻。
澳大利亞煤炭協會首席執行官拉爾夫·希爾曼在此前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說,本次出臺的碳排放稅比陸克文之前提出的減排方案更為苛刻,吉拉德政府只對從事煤礦業和鐵礦業的約500家公司征稅有失公平。
事實上,遭受影響的不僅僅是澳大利亞公司,遠在千里之外的中國同樣感受到了壓力。
“中國每年都從澳洲進口大量的鐵礦石和煤炭,而這類礦產企業的生產過程都不是低碳的那種,一噸二氧化碳23澳元的價格將會增加不少成本!敝袊Y源綜合利用協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的CDM(清潔發展機制)項目主管王衛權昨日稱。
王衛權解釋,澳大利亞政府在計算礦產企業的排放時,是從其開采開始,一直到運輸至港口,出口離開海關止。由于重量問題,礦產在生產與運輸環節需要大量的能源支持,而這必然會導致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
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研發部副部長李瑾稱,從每噸二氧化碳征收的價格來看,相對歐洲的碳交易市場當前十幾歐元一噸的水平,澳大利亞23澳元一噸的碳稅價格是比較重的!疤级愒黾由a者的成本,企業會將一定的新增成本向下游轉移。其對終端用戶到底會有怎樣的影響還需要觀察!
李瑾認為,成本向下游轉移的比例得看具體的行業!叭绻徽魇盏男袠I技術改進空間不大,那么成本向下轉移的比例就大!
“征收碳稅之后,澳大利亞出口的鐵礦石和煤炭價格水平肯定水漲船高,這會對國內的通脹壓力造成影響!蓖跣l權稱。
據王衛權介紹,今年3月底其參加中澳氣候變化論壇時,澳大利亞的環境部長當時便表示,在未來的5-10年,澳大利亞希望投入幾百億美元,用于發展新能源以及應對氣候變化!23澳元每噸應該是通過計算得來的,這個數字應該可以滿足他們的費用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