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傳統外貿的方式,一件商品以1美元的出廠價出口后,美國的零售價約10美元,中間的差價都是渠道成本。有什么辦法可以自己拿到這中間的9美元?
記者昨天獲悉,阿里巴巴旗下跨境在線交易平臺全球速賣通將推出了“2011全球速賣通賣家安心成長計劃”,幫助國內的外貿企業在物流、支付、風險控制以及賣家引入等方面進行全面推進,幫助國內外貿小企業實現轉型和升級。
怎樣拿回中間的9美元
“供應鏈越來越短,網上購物的比率越來越高,跨境網絡購物也會越來越頻繁。”阿里巴巴副總裁彭翼捷表示,互聯網讓世界變得更小,網上的商品更加豐富,這些都給國內的外貿小企業進行在線小額外貿交易帶來巨大的機會。
“按照傳統外貿的方式,1美元的出廠價出口后,美國的零售價約10美元,中間的差價都是渠道成本。跳過中間不必要渠道環節,直接面對零售渠道甚至是終端消費者,利潤至少可以增長一倍。”義烏穹天貿易公司總經理劉鵬飛說。
劉鵬飛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在傳統外貿環境下,一個集裝箱孔明燈的利潤約1萬人民幣,整個運轉周期需要一個多月;而小額外貿下,通過直接快遞給買家等方式,僅銷售100件產品,就可實現相同的利潤,而且周期只需一個星期,資金回籠也快。
據了解,在線小額外貿交易利潤倍增的背后,是與傳統外貿方式的巨大區別。在傳統外貿模式下,從國內的工廠到海外消費者手上,至少要跨越5個渠道:國內工廠—國內貿易商—目的國進口商—目的國分銷商—目的國零售商。小單外貿在線交易的模式則把這個渠道鏈條大幅度壓縮,實現了國內廠商直接面對海外零售商甚至是消費者。
外貿企業試水小額貿易
據了解,國內外貿小企業紛紛試水在線小額外貿交易,其深層次原因在于面臨的雙重困境:歐美經濟復蘇勁頭不足、需求疲軟,美元持續走軟,人民幣對美元升值幅度超過5%,“中國制造”出口的價格優勢大幅下滑,進一步壓縮了中國的出口空間。
同時,從國內供給來看,隨著貨幣緊縮政策的執行,中小企業貸款難、融資難問題再次集中凸顯,加之原材料、勞動力、土地等成本持續上漲,導致企業成本上升,甚至出現停產倒閉現象,出口被迫放緩。
渠道鏈條縮短的同時,國內廠商生產方式也產生變化。彭翼捷說,個性化的產品、定制化的生產、專業化的服務是國內外貿小企業轉型升級的一個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