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人微拍精品,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国产三级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视频

  • 行業新聞
注冊香港公司好處

我國玉米進口貿易現狀及前景展望

  作為世界第二大玉米生產國,中國玉米長期供大于求,處于凈出口狀態,2010年首次從玉米凈出口國轉變為凈進口國。影響中國玉米進口激增的主要因素在于玉米供需形勢偏緊,國際玉米市場低迷,進口玉米價格出現階段性明顯優勢。未來中國的玉米凈進口或成常態,但進口規模將受到制約,目前的進口量在國際貿易中所占比重很小,難以形成對國際糧價的影響。

  1 我國玉米進口現狀分析

  1.1 進口量創紀錄增加,從凈出口國變為凈進口國,進口均價下跌

  作為世界第二大玉米生產國,我國玉米長期自給有余,1985年以來我國玉米基本處于凈出口狀態。2003年,我國玉米出口數量達到峰值的1639萬t。隨著國內玉米消費的快速增長,從2007年開始,我國玉米出口數量開始急劇下降,而玉米進口逐年增加。根據中國海關統計,2010年我國玉米進口量激增,達到157.2萬t,同比增長17.8倍,進口金額3.7億美元,同比增長16.9倍。2010年創紀錄的進口改變了我國長期以來的玉米凈出口的狀況,首次成為玉米凈進口國。

  2008年,我國玉米進口年平均價格大漲40.4%,從2007年150.6元/t的低點躍升至211.4元/t,2009年繼續上漲至245.1元/t,2010年下跌4.7%,為233.5元/t,但仍遠高于2005~2008年的水平。

  1.2 一般貿易進口占主導地位,絕大部分來自美國

  我國玉米進口一直以一般貿易方式為主。2010年,我國以一般貿易方式進口玉米153.1萬t,同比增長40.2倍,占我國玉米進口總量的97.3%;邊境小額貿易進口4.2萬t,同比下降10.1%,所占比重為2.6%。

  美國顯著超越老撾、緬甸成為我國玉米進口最大來源國。2007~2009年,我國進口玉米卻大多數來自老撾和緬甸,自兩國進口量占總進口的量的重達80%左右,自美國進口的比重較小。但2010年發生顯著逆轉,我國自美國進口玉米150.2萬t,超過過去15年自美國進口的總和,同比增長245.2倍,占我國玉米進口總量的95.5%;自老撾和緬甸進口分別為4.2萬t、1.9萬t,兩國所占比重不足5%占2.7%。

   1.3  進口配額使用率大幅提高

  我國對糧食進口實行進口配額關稅管理,玉米作為糧食品種,進口受配額限制。2004年至2010年,我國每年玉米進口配額均為720萬t,其中,國營貿易在進口配額中所占比重為60%;配額內關稅為1%,配額外關稅為65%。每年玉米實際進口量均在配額內,而且2004~2008年,進口配額使用率很低,不足1%,2009年有所提高,2010年躍升至21.8%,較2009年提升20.6個百分點。

  2  影響我國玉米進口貿易的主要因素

  2010年我國玉米進口貿易激增主要受兩方面因素的影響,一是我國玉米供需形勢偏緊,市場供應難以滿足旺盛的消費需求;二是國際市場玉米價格相對低位,進口玉米價格出現明顯優勢。

  2.1   國內市場玉米供需由寬松轉向偏緊

  近年來,在國家強農惠農政策的積極引導下,我國玉米播種面積穩步增長,2004/05至2008/09年度,玉米持續增產。但2009年下半年東北產區嚴重的旱情,導致2009/10年度玉米減產,從1.66億t減至1.64億t,減幅為1.2%。而玉米由于用途多,需求一直呈剛性增長。受國家優惠扶持政策和國內宏觀經濟復蘇的影響,2009/10年度消費需求持續增長,從1.55億t增至1.6億t,增幅達3%。供需形勢開始由寬松轉向偏緊。2010年,東北產區因低溫雨雪天氣使玉米春播延遲,導致市場對供應趨緊的預期不斷強化。養殖行業迅速復蘇拉動了玉米等飼料需求,同時,受全球經濟復蘇和國內經濟企穩向好的有力推動,玉米深加工產能不斷恢復,產品價格呈上漲走勢,進一步刺激玉米需求量的擴大。

  2.2  國際市場玉米供給趨緊,玉米價格先抑后揚

  美國、中國和南美為世界玉米主產區,其產量和供應量對國際市場影響較大,特別是美國的玉米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40%以上,成為影響國際供給的最為重要因素。2009/2010年度,美國玉米產量創歷史新高和南美玉米豐收,使世界玉米總產量達到8.12億噸,相較8.09億噸的總消費量,供需盈余2854萬噸,供給充足導致2010年上半年國際市場玉米價格震蕩下跌。此后,受干旱天氣影響,美國和南美主產區玉米減產,而主要消費國深加工需求持續增加,全球玉米庫存水平下降。供給趨緊加上國際油價上漲和投機資金推動,國際玉米價格持續走高,美灣2號黃玉米和芝加哥玉米期貨2010年均價同比分別上漲12.9%、10.9%。

  2.3  國家加強宏觀調控,穩定市場供給,抑制價格過度上漲

  玉米作為國家重點調控的糧食品種之一,其價格走勢受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影響較大。國家對玉米的宏觀調控的作用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玉米臨時收儲政策的托市作用。在市場低迷的背景下,為保護種糧農民利益,有效解決農民糧食銷售問題,  2008年以來,國家在東北三省一區實行臨時收儲政策,托市效應十分明顯。其二,臨儲玉米銷售政策對調節市場供求關系、保障供給、平抑價格波動具有重要作用。2010年,東北地區因低溫雨雪天氣使玉米春播延遲,市場對后市供應趨緊的預期不斷強化。盡管下半年天氣條件向好,但受市場需求增加、運輸阻滯等因素影響,市場玉米流通量偏低,價格持續走高。國家啟動臨時收儲玉米銷售措施,全年累計銷售玉米1600萬t,對緩解東北流通糧源趨緊、改善市場供應狀況、抑制市場價格過度上漲發揮了重要作用。12月鄭州玉米批發價較6月全年最高價下跌3%。

  2.4  進口玉米價格優勢明顯,刺激玉米大量進口

  2010年,在供需偏緊的作用下,國內玉米價格總體呈不斷上漲走勢,12月,鄭州批發價和大連商交所期貨價分別較年初大幅上漲11.2%、14.5%。而國際市場玉米現貨和期貨價格在上半年持續下跌,進口玉米出現明顯優勢。根據商務部國際市場主要商品進口成本價與國內市場價監測數據,2010年3~8月連續6個月美灣2號黃玉米進口成本價低于國內鄭州市場批發價, 其中7月價差最大,達337元/t。由于進口玉米具有物流穩定、價格便宜的優勢,極大地刺激了國內飼料企業和深加工企業進口玉米的積極性,導致階段性玉米進口激增。9月至年底國際市場玉米價格大幅上漲,而國內玉米價格在國家加大宏觀調控措施影響下有所回落,使進口玉米價格優勢消失,玉米進口受到抑制,進口量逐漸下降。

   3  我國玉米進口貿易前景

  3.1  國內玉米供需將持續偏緊的局面,凈進口可能成為常態

  2010年,我國加大強農惠農政策力度,玉米良種補貼和臨時收儲等對促進玉米生產起到了積極作用,我國玉米播種面積同比擴大132萬hm2,增幅4.2%, 總面積達到3250萬hm2。國家糧油信息中心估計,2010/11年度我國玉米總產量創歷史新高,為1.73億t。與2009/10年度相比,產量增加853萬t,增幅5.2%。但2010/11年度的大幅增產是建立在2009/10年度較大幅度減產的基礎之上,亦即2010/11年度的增產是一種恢復性增產,僅比2008年產量高出1.3%。

  在國家優惠扶持政策引導和經濟高增長拉動下,玉米消費需求的增長遠超過產量的增長。國家糧油信息中心估計,2010/11年度我國玉米總消費量達1.71億t,同比增加1130萬t年,增幅16.9%。其中,飼用消費量10500萬t,同比增加600萬t,增幅6.1%;深加工消費量4500萬t,同比增加670萬t,增幅17.5%。

  為穩定玉米市場供應和抑制價格過度上漲,國儲和臨儲玉米在2010年拍賣36次,共成交1600萬t,庫存減少明顯。且由于國有糧食企業托市收購價格低于市場價,收購量不足,使得2010年玉米儲備水平不高。

  兩增一減,將使2011年國內玉米市場供需形勢呈現出偏緊的態勢,玉米凈進口變為可能。長期來看,我國玉米消費需求前景看好,將繼續呈快速增長的趨勢,而玉米種植面積已連續7年增長,進一步擴張較為困難。過去10年,我國玉米產量由1.06億t增加到1.73億t,增幅73%,年均增產5%;近5年我國玉米增產20.6%,年均增產3.3%。產量增速已有所放緩,2009/2010年產量甚至出現較大滑坡,未來玉米增產會越來越難。因此,玉米凈進口可能成為常態。

  3.2  進口規模受到制約,我國對進口玉米難以產生依賴性

  我國玉米進口規模受兩方面因素的到制約。首先,高漲的國際市場價格降低了我國進口玉米的可能性和規模。2011年,國際玉米市場將持續供需偏緊狀態,國際市場玉米價格易漲難跌[7]。美國農業部預計,2010/11年度全球玉米產量為8.14億t,較上年度僅增長0.2%,但消費量達到8.36億t,增長3.4% 庫存銳減2140萬t,庫存/消費比降至14.9%, 為1995/96年度以來最低。同時,中東和北非地區局勢動蕩,推動國際油價繼續拓展上行空間,也將增強玉米的能源屬性。美國是全球最大玉米生產國,美國政府2011年延續玉米乙醇補貼政策將給國際玉米市場以強有力的支撐。2011年1~4月,美灣2號黃玉米現貨價格和芝加哥玉米期貨價格分別大幅上漲26.1%、20.7%,而國內鄭州批發價和大連商交所期貨價同期僅分別上漲5%、8.5%。進口成本價遠高于國內市場價,4月兩者價差現貨和期貨分別為756元/t和681元/t。如此大的價差將在很大程度上抑制玉米進口數量。其次,我國實行玉米進口配額管理,限制了玉米進口的總量。2011年的玉米進口配額為720萬t,即使全部使用,也不會超過國內消費量的5%,進口規模較小,難以產生依賴性。且以目前我國玉米的產出水平,玉米的自給率完全可以保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

  3.3  我國玉米進口在國際貿易中所占比重小,不足以影響國際糧價

  雖然2010年我國由凈出口國轉為凈進口國,但在國際貿易中,我國玉米進口量占世界玉米進口總量的比重很小,不足以影響國際糧價。根據美國農業部統計,2009/10年度我國玉米進口占世界玉米進口總量的比重僅為1.4%,遠低于位居世界前3位的日本、墨西哥和韓國所占比重,排名世界第17。預計2010/11年度我國玉米進口所占比重將進有所提高,升至1.7%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RICHFUL瑞豐
客戶咨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京ICP備11008931號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