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銀行的經濟學家最近下調了對歐洲的經濟預測。明年歐洲的GDP增長預測從原來的1.5%下調到0.8%,美國的GDP增長速度雖然還沒有明顯下調,但肯定面臨下行風險。歐美經濟下行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負面的財富效應。我們的歐美經濟學家估計,股票價格每下降10%,歐美經濟增長率就會下降0.5-1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我們也下調中國經濟增長預測。我們將中國2011年的GDP增長預測從原先的9.1%下調到8.9%,并將2012年GDP增長預測從原來的8.6%下調到8.3%。明年的出口增長預測從原先的15%下調到11%。我們在作這些基準預測時,假設明年歐美GDP增長為1.4%,比原先的2.1%低0.7個百分點。我們同時假設中國采取的政策措施能夠抵消出口下行對GDP的負面影響的一半。
國內貨幣政策轉向寬松可能性不大
同時,我們將2012年CPI同比增長的預測值從3.5%下調到2.8%,這主要是考慮到大宗商品價格下降的影響。在基準利率方面,我們維持之前的預測不變,即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基準利率將一直維持在3.5%,因為我們認為如果歐美經濟只是有所減速(而非衰退)的話,國內貨幣政策明顯轉向寬松的可能性并不大。在匯率方面,我們認為最近幾周出現的升值加速的情況只是短期現象,未來人民幣升值速度可能隨出口增速下降而放緩,我們將2012年底的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預測值從6.08下調到6.12。
但是,如果歐美經濟確實陷入衰退,中國經濟可能面臨更大風險。我們目前對歐美經濟下行概率的判斷是:60%的可能性為低增長(GDP增長為1.4%,即基準情景),25%的可能性為輕度衰退(GDP零增長),15%的可能性是嚴重衰退(GDP下降3%)。如果歐美陷入嚴重衰退,我們估計中國出口會下降15%,GDP增長率會降低到7%,而這些預測已經考慮到了新一輪刺激政策的效果。
歐美經濟的減速或衰退對中國的影響最主要通過貿易、大宗商品價格和投資信心三個渠道。貿易渠道的沖擊是,歐美經濟增長每下跌1個百分點,中國出口增長就要下跌6個百分點。另外,我們通過可計算一般均衡模型(CGE)進行了分析的結果表明,如果歐美經濟下降兩個百分點,中國的海運行業的名義收入會下降13%、航空運輸業收入下降11%、電信設備行業收入下降10%,而教育、醫療、公用設施行業的收入則受影響較小,名義收入下降幅度都在2%以內。
歐美經濟影響中國的另外一個渠道就是大宗商品市場。和歐美經濟相比,中國經濟中的工業,尤其是重工業的比重較大,因此大宗商品價格的變化對中國工業的銷售收入和盈利水平有比較大的影響。平均來說,歐美經濟增長率每下降1個百分點,國際鎳價會下降10個百分點以上、銅價下降6個百分點、原油價格下降4個百分點。大宗商品價格的下跌會直接沖擊中國能源和原材料企業的利潤、生產和投資。
關于投資信心渠道,主要是全球股市和大宗商品價格下跌,會增加經濟下行的預期,打擊國內投資者信心。這點對出口制造業和地產業的影響尤其明顯。2008年下半年的金融危機中,中國企業家預期指數曾一度從130大幅下降到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