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溫州到鄂爾多斯,再到“寶馬鄉”,涉足民間拆借的主體已從中小企業之間擴散到整一座城的普通居民,風險也隨之擴大。隨著拆借成為了民間“理財”的時興方式,各地的民間借貸不可避免地演變成為了一場“非法集資”的盛宴。
最近央視曝光的“寶馬鄉”江蘇北部的貧困縣泗洪縣石集鄉集資事件將民間借貸的風險推上了風口浪尖。據了解,今年春節過后,石集鄉98%以上的村民都參與到高利貸游戲中。5月底,高利貸鏈條一夜之間斷裂,并從石集鄉迅速向其他鄉鎮蔓延,窮困群體上億元的血汗錢瞬間蒸發。
然而,這只是全國民間借貸脆弱資金鏈條中的冰山一角。內蒙古大學的一份調研顯示,50%的鄂爾多斯城鎮居民都參與到了放貸與借貸的資本活動中。同樣在發達的珠三角地區,不少投資無門的個人儲戶閑錢也紛紛義無反顧投身民間拆借。
記者最近以來的采訪對象中,不乏從向銀行申請個人貸款后轉投民間高利拆借以賺取其中差價的白領,甚至有從香港不遠千里貸入港幣換成人民幣借出的!2分的月息,10萬元一年的利息就是2.4萬元,相當于我3個月不工作就拿了工資。現在股票、房地產都沒有那么好的收益。”一位拆借人的話代表了大部分投身民間借貸個人的心聲。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微博)表示,目前我國民間借貸數額巨大、參與者眾。不少國有企業、上市公司甚至商業銀行也都成了民間借貸的二傳手,民間借貸很可能成為中國式次貸危機的爆發點!皠⒚骺捣Q東部沿海地區有3萬億銀行資金進入民間借貸領域,我們在西部一產煤區調研,發現該地區一家銀行個人貸款占其貸款總量的80%,仔細探究,由于個貸手續簡便,這些資金貸出后被轉手投向高利貸。”郭田勇透露。
然而,參與拆借的不僅是個人,上市公司也將其當作重要利潤來源。公開數據顯示,截至9月初,發布投資理財產品公告的上市公司已經超過60家,合計金額達200億元;發布委托貸款公告的上市公司也多達64家,合計放貸約170億元;做股權投資的上市公司更是數以百計。